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魚鰭變腳」 熱帶地區發現會行走的鯊魚

「魚鰭變腳」 熱帶地區發現會行走的鯊魚

參考消息網1月27日報道據美媒報道,澳大利亞北部和新幾內亞附近海域發現了4種可用魚鰭行走的新品種熱帶鯊魚,引起了轟動。

美國每日科學網站1月21日稱,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的研究人員說,雖然這可能會讓一些人產生恐懼,但唯一有理由感到擔憂的應是小魚和無脊椎動物。

報道稱,這些會行走的鯊魚是一項為期12年的研究發現的。該研究是由保護國際、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美國佛羅里達自然歷史博物館、印度尼西亞科學研究所和印度尼西亞海洋事務和漁業部展開的。

昆士蘭大學的克里斯蒂娜·達吉恩博士說,在退潮時,這些身上有華麗花紋的鯊魚可以用鰭在淺水區域行走,是珊瑚礁上的頭號捕食者。

達吉恩說:「大體上,這些可行走的鯊魚身長不到一米,對人類不構成威脅,但它們能夠經受低氧環境並用鰭行走,這使它們比其獵物——小型甲殼類動物和軟體動物具有了明顯的優勢。」

她說:「它們的近親竹鯊並沒有這些獨特的特性。它們在鬚鯊目中的遠親也沒有,其中包括斑紋鬚鯊和鯨鯊。」

報道指出,這4個新品種幾乎使目前已知的會行走的鯊魚種類的總數增加了一倍,達到9種。

達吉恩說,它們生活在澳大利亞北部和新幾內亞島周邊的近岸水域,並佔領各自的獨立區域。

她說:「我們根據線粒體DNA之間的比較來推斷這些物種之間的聯繫。這些線粒體DNA是通過母系遺傳的。DNA為細胞中的線粒體編碼,而線粒體可把氧氣和食物營養物質轉化成細胞的能量。」

她說:「數據顯示,這4個新品種是在鯊魚離開原來的種群、在新的區域出現基因隔離之後演變而來的。它們可能是靠鰭游泳或行走,但也有可能是在大約200萬年前,它們在礁石上『搭便車』,向西移動,橫跨了新幾內亞。我們相信還有更多的會行走的鯊魚種類等待被發現。」

達吉恩說,未來的研究將有助於研究人員更好地了解該地區為何擁有地球上最大規模的海洋生物多樣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參考消息 的精彩文章:

美媒:美調查特斯拉「意外加速」隱患
詹姆斯得分將超科比 美媒提問科比「慌不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