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我會有奶嗎?了解原理不怕產後沒奶

我會有奶嗎?了解原理不怕產後沒奶

了解大自然為母體安排的泌乳機制,可以讓媽媽對哺乳增強信心,不再因為不了解而在哺乳過程中出現不必要的焦慮與擔憂。

懷孕中期即開始泌乳

因為對於奶水如何生成不了解,多數媽媽在懷孕時,經常擔心自己產後會沒有奶水可供應寶寶,但其實當小生命出現,母體內的激素與各生理系統便會因應胎兒的需求來運作,其中包括奶水的分泌也會在懷孕中期即16周左右展開。

雖然乳腺的增生與母乳的製造在妊娠中後期就已經開始,但因為胎盤分泌的黃體酮會抑制奶水大量分泌。因此,媽媽在懷孕時只會感受到胸部變大,並不會看到奶水流出,而這樣的抑制作用直到寶寶出生、胎盤娩出後才會解除,通常媽媽會在產後3~5天開始有脹奶的感覺。

乳房變大即有奶徵兆

一般而言,如果懷孕期間,媽媽觀察到自己的乳房變大,並且在產後有脹奶的情況,基本上都代表乳房有能力製造奶水。臨床上,雖然觀察到第2胎的奶水比第1胎的奶水來得快(因為第2胎以上的媽媽乳腺之前已有增生過,因此奶水會來得比較快),自然產的媽媽比剖宮產的媽媽更快有奶水。但只要在產後儘快讓寶寶頻繁吸吮,不管是自然產還是剖宮產,通常奶量很快就可以上來。

雖然目前不明白為何剖宮產的媽媽奶水來得比較慢,但可能與生產的勞累、疼痛、壓力、藥物(例如剖宮產的麻藥)有關,且不舒服的哺喂姿勢或是寶寶含乳不良、母親情緒低落等因素,都可能會造成產後初期的哺乳不順。

如果產後奶水來得較慢,請媽媽不要心急,應尋求專業協助來找出原因,並嘗試放鬆心情來面對並解決困難,避免更多的壓力與沮喪造成泌乳不順。

孕期至產後的泌乳機制

為了孕育新生命,大自然對人體的巧妙設計,可以從母體的泌乳機制中窺探一二。產後新生兒雖然已離開母體,但生理機制與需求卻仍與母親有所相連,並能夠互相呼應。例如,媽媽聽到寶寶的哭聲會引發奶陣與滴奶,或是寶寶餓的時候母親就脹奶等。以下就針對泌乳的生理機制詳細說明。

噴乳反射

當寶寶吸吮媽媽的乳房時,通過乳房皮膚上的感覺神經傳導,將訊息傳送至母親大腦的下視丘,再由下視丘下達命令至腦下垂體,使腦下垂體的前葉分泌泌乳激素刺激乳腺細胞製造奶水。後葉分泌催產素,使乳腺泡上的肌上皮細胞收縮以擠出或噴射出奶水,此即為「噴乳反射」或哺乳媽媽所熟知的「奶陣」。

愛的激素讓哺乳更放鬆

哺乳過程中,腦下垂體分泌的催產素又稱為「愛的激素」,在產後初期,催產素的分泌可幫助產婦子宮收縮。因此,產後媽媽可以明顯地感受到寶寶吸吮時,子宮收縮的感受強烈,雖然不免有疼痛感,但卻可幫助子宮恢復,降低產後大出血的可能性。此外,催產素的分泌,讓媽媽哺乳時體溫升高,確保寶寶不會失溫,也讓媽媽感覺放鬆想睡,可以一邊哺乳,一邊讓身體得到休息。

全親喂較容易達成供需平衡

泌乳機制的巧妙之處在於,雖然寶寶已經離開母親的身體,但是通過哺乳,兩者的神經激素系統仍然密切相連,寶寶的吸吮會刺激奶水的製造,奶水量與成分會根據寶寶的需求量身打造。因此若希望奶水的供需恰好符合寶寶的需求(不多也不少),全親喂、依寶寶尋乳需求哺喂的方式會比較容易達成目標。例如當寶寶需求量增加,吸吮的次數或時間也會增加,此時乳房很快就能跟上寶寶的需求變化;若需求減少,乳房也能隨時偵測奶水剩餘量而減少下次產出,不用擔心產量過多或產量不足。

要判斷寶寶是否吃飽,家長可觀察寶寶的排泄狀況,確認一天內是否至少有6包感覺沉重、較大分量(例如新生兒每包50克)、尿液顏色清澈的尿布,並觀察寶寶的體重是否穩定增長(一周至少增加150克以上)。如果這些觀察都符合預測,媽媽就不用總是焦慮地要將奶水擠出、確認奶量後再哺喂,省下擠奶與洗奶瓶的時間,生活會比較輕鬆。

少量多餐順應母嬰需求

當媽媽依照新生寶寶的尋乳需求哺乳時,可能2~3小時就得哺喂一次,有時甚至1~2個小時就須哺喂一次,這是因為新生兒的胃容量較小,必須以少量多餐的方式攝取營養,且少量多餐的方式有利於頻繁刺激乳房、製造奶水。

懷孕時,胎兒在母體中,可說是每時每刻都在經由胎盤得到養分。出生後,若想要求寶寶短時間內就適應3~4小時吃1次奶的習慣,對寶寶來說較為困難。親喂母乳除了可省去擠奶與洗奶瓶的麻煩之外,更容易達成供需平衡,乳房也不容易因為過度擠乳而使奶量過多造成塞奶,或因擠奶次數不足而導致奶水不足。

有些媽媽擔心塞奶,常常想要「排空」乳房,但其實奶水是不斷製造的,乳房沒有所謂「擠乾淨」的時候。擠乳時,只要胸部的脹感消失、變得鬆軟,奶水流出的速度變慢,就代表大部分的奶水已被移出,無須再持續擠乳。若過度擠乳,就容易會有奶水製造過多的情況,媽媽不僅會因頻繁脹奶感到不舒服,也容易發生擠乳間隔一拉長就塞奶的不適情況。

適時尋求專業協助

現代媽媽在產假結束後返回職場,隨時依寶寶需求親喂母乳的需求有時不容易達成。在辦公室的時候,無論是手擠奶或使用擠乳器擠奶,對於小於6個月大的寶寶來說,媽媽的奶水產量一整天若有600~800ml,大多足以滿足寶寶的需求。4~6個月大的寶寶可以開始添加富含鐵質的輔食。此外,如果有哺乳或集乳困難,建議尋求專業的國際認證泌乳顧問協助,儘快解決問題,方能讓日後的哺乳之路更順利。

第1期 從懷孕中期(第15~20周)至產後第2天

第一階段的激素調控期,從孕期第15周至產後40個小時,母體的泌乳機制由身體的內分泌系統自主控制,無論母親日後有沒有哺喂母乳的計劃,懷孕期間身體都會自行啟動一連串的泌乳準備,例如乳腺增生。

懷孕到了中期,泌乳激素刺激乳腺增生,乳房會變大,此時身體會開始製造又濃又稠的初乳,但同時胎盤分泌的黃體酮會抑制奶水的分泌量,直到寶寶出生、胎盤娩出的那一刻,黃體酮急速下降,血液中的泌乳激素濃度達到高峰,母體的奶水製造不再被抑制,奶水才會開始大量分泌。

第2期約從產後第30~40個小時開始

產後30~40個小時,在母體高濃度的泌乳激素刺激下,乳腺細胞分泌大量乳糖,並吸收大量水分,奶水開始充沛,通常在產後第3天,媽媽開始會有脹奶的感覺。

以上的生理變化主要受到母親孕期與產後初期的激素變化所調控,接下來的泌乳機制將逐漸由激素控制轉為腺體自我控制,也就是乳腺會根據奶水被移出去的量與速度來製造奶水,當乳房受到吸吮或擠乳的刺激愈頻繁,奶水被移出的量愈多,奶水製造的速度就愈快愈多。

第3期產後3~4天開始至整個哺乳期

當寶寶吸吮乳房時,母親的大腦會接受到訊息,釋出泌乳激素刺激乳腺細胞分泌奶水,也會釋放出催產素引起噴乳反射,此即所謂的「奶陣」,可讓奶水流出。如果寶寶沒有吸吮乳房,媽媽也沒有擠乳刺激乳房,奶水沒有移出而是脹在乳房中,母親身體感受到的是寶寶不需要那麼多奶水,乳腺會自我調控,讓奶水的製造變少、變慢。

新生兒因為胃容量小,消化系統還不成熟,因此適合少量多餐,1~2個小時吃一次奶很正常。通過寶寶頻繁的吸吮與刺激乳房,媽媽的奶水才會逐漸豐沛。楊請瑩醫師也提醒,除了讓寶寶多吸吮之外,很重要的是必須確保寶寶有將奶水吸出,有效的吸吮不會引起母親的乳頭疼痛,並且哺喂完之後,母親的乳房會變得鬆軟。

*本文由好孕媽媽原創,版權歸好孕媽媽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孕媽媽全媒體 的精彩文章:

38歲霍思燕自爆甜蜜戀情,當說到產子「鬼門關」,謝娜聽後不淡定了!
適合孕媽吃的絲瓜燴飯,輕鬆上桌不失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