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人物 > 鍾南山「不怕死」:17年前決戰非典,38小時未合眼,83歲又赴武漢

鍾南山「不怕死」:17年前決戰非典,38小時未合眼,83歲又赴武漢

「現在已經存在人傳人,同時醫務人員也有傳染,大家要提高警惕了,沒有特殊情況不要去武漢。」

對新型冠狀病毒作出這番結論後,強調「不要去武漢」的鐘南山院士卻毅然奔赴疫情最前線,不畏艱苦,義無反顧。

出生在動蕩的戰爭年代,童年的顛沛流離沒能阻擋他跟隨父母的腳步學醫;經歷了十年灰暗浩劫,母親的不幸離世也沒能讓他放棄對醫學的探尋求索;一個工作失誤銘刻於心,他時時警醒自己,出國留學深造,不惜從自身抽血完成實驗……

把一生奉獻給醫學事業的鐘南山,從來沒有在困境前選擇退縮,時隔十七年,兩次疫情中的挺身而出,他當得上一聲讚揚——國士無雙!

親情與愛情

1936年,鍾南山出生在南京,彼時,他的父母正於當地醫院任職。因為醫院坐落於南京鐘山的南面,父母便按照出生地的位置取名為「南山」。

父親鍾世藩和母親廖月琴均畢業於北京協和醫學院,那個年代,接受過正統醫學教育且順利從大學畢業的人才寥寥,更何況鍾世藩還曾前往美國留學。夫妻倆學醫從醫,這是一個惹人艷羨的幸福之家。

可惜好景不長,不到一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日本飛機轟炸南京時,仍在襁褓的鐘南山沒能躲過這場災難。

家裡的房子被炸塌後,他被埋在重重瓦礫下,生命垂危的時刻,是偉大的母愛拯救了他。廖月琴不顧危險,衝進廢墟之中抱出幼子。

「聽我姨姨說,當時我的臉都已經黑了,後來才慢慢喘過氣來。我能活到今天,要感謝我的媽媽給了我第二次生命。」

隨後,鍾南山跟隨父母開始了顛沛流離的幼年生活,從南京到長沙,又輾轉至貴州定居8年,最終抗戰勝利,一家人回到廣州。

13歲那年,全國解放的前夕,父親鍾世藩時任廣州中央醫院(現廣東省人民醫院)院長,國民黨衛生署長前來命令父親帶上醫院的13萬美元,攜全家連夜撤往台灣。

心繫民眾不舍故鄉,加之對國民黨腐敗無能的失望,鍾世藩嚴詞拒絕了這一指令,毅然選擇留守廣州,加入共產黨。

飽受醫學世家的文化熏陶,漸漸長大的鐘南山也走上了學醫的道路。1955年,他考入了北京醫學院(今北京大學醫學部),5年後畢業留校任教。

「那時考大學熱門的是工科理科,學醫的不多。我還是受父親影響比較大,在貴陽時候,有孩子經常會到我家裡來看病,我很小就在父親身上感受到一個醫生所贏得的社會尊重。」

也是在這段求學期間,鍾南山遇到了自己的摯愛,那是一個彷彿命中注定的戲劇化相遇。經常去看望姨婆的他偶遇了去看望姑婆的李少芬,兩家長輩恰是閨蜜,兩位年輕人的緣分就此種下。

他們還有著共同的興趣愛好——熱愛運動,身為女籃隊員的李少芬不必多說,鍾南山同樣喜愛田徑和球類運動,兩人總是在球場甜蜜約會。

1963年,愛情長跑8年的二人於北京結婚,受時代發展所限,沒有華服美酒,他們舉辦了一場簡陋至極的婚禮。

那個汲汲追尋正確發展道路的艱苦年代,波折與崎嶇常現,所以當史無前例的十年浩劫降臨在鍾南山一家人頭上時,他們不可避免地遭受了重大傷害。

儘管作為資深醫學教授,鍾父仍被打成「資產階級反動權威」,鍾母不堪受辱、憤而自殺,永遠支持自己鼓舞自己的媽媽一夕間遠去,鍾南山一度無法承受這個打擊。

「我媽媽去世時才56歲,她走得太早了。媽媽生前哪怕是一點一滴的事情,我都不會忘記。」

本有望留在國家隊當教練的李少芬,執意回到廣東照顧家人,夫妻倆互相扶持,一起走過了這段艱難歲月。

從學校輔導員到前往農村、當過工人,又幹了一年多文藝宣傳工作,鍾南山最後重回醫學領域,忘記遭遇的困苦和磨難,選擇繼續發光發熱,奉獻自己,造福他人。

醫學上的探索

35歲的年紀,鍾南山來到廣州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緊接著被安排進急診室。畢業11年,這是他首度接觸臨床,充滿了未知和挑戰。

一次出診,他將一名有結核病史的胃出血病人,錯誤地診斷為「結核性咳血」,造成了嚴重失誤,險些耽誤病人的後續治療。

這個事件對鍾南山的刺激很大,他開始刻苦鑽研,廢寢忘食地投身工作。「在8個月時間內,我寫下了四大本醫療工作筆記,體重也掉了整整12公斤,但我很快勝任了臨床工作。」

1979年,懷抱著不斷學習不斷進步的強烈願望,鍾南山通過了國家外派學者資格考試,獲得為期兩年的赴英國進修機會。

出發那天,正是他43歲生日,可是為了節省經費,他們一行人只能乘坐火車前往英國。整整9天的長途跋涉,到達倫敦後卻被導師潑了一盆涼水。

「按照英國的法律,中國醫生的資格在這裡不被承認,因而我們不能單獨為病人治病,只能以觀察者的身份參加查房和參觀實驗。」

鍾南山沒有久久沉浸在低落情緒里,而是開始積極著手醫學實驗。他先是從自己身上抽出600毫升的血液,用來做了近30次試驗。

隨後又在研究「吸煙(一氧化碳)對人體影響」的課題時,親身吸入了相當於連續抽60多支香煙濃度的一氧化碳,實驗取得滿意效果,他順利獲得了導師弗蘭里教授的賞識和認可。

回國期限到了,弗蘭里教授特意致信大使館,對鍾南山表示了高度讚揚:「在我的學術生涯中,曾經與許多國家的學者合作過,但我坦率地說,從未遇到過一個學者,像鍾醫生這樣勤奮,合作得這樣好,這樣卓有成效。」

2003年1月,全國上下洋溢在喜迎新年的節日氣氛中,但鍾南山的心情非常沉重,他接到廣東省衛生廳的通知,趕往醫院調查一種「怪病」:一個持續高熱、乾咳的「白肺」病人陸續感染了8名醫務人員。

調查情況不容樂觀,這是一種從未見過的呼吸道傳染病,臨床表現與典型肺炎不同,病人容易死於呼吸衰竭或多臟器衰竭,使用抗生素治療基本不見成效。

緊繃著神經的鐘南山整整38個小時沒有合眼,多地奔波、連軸轉地檢查完病房後,他突然感到一陣頭暈眼花。一覺醒來,疲累感沒有好轉反而加重,他發起了高燒。

「那時候我還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左胸很疼,很虛弱,拿個碗都會往下掉。但一直有個信念,就是不能出事!」

鍾南山患上了肺炎,但他知道自己絕對不能倒下,悄悄回家後,在妻子李少芬的悉心照料下,他漸漸好轉,隨即第一時間返回抗疫前線。他向省衛生廳打報告:「把危重病人都送到我這裡來!」

他所在的研究所成為抗擊非典的技術核心,面對死亡率極高的病毒威脅,他甚至沒有一絲顧慮:「醫院是戰場,作為戰士,我們不衝上去誰上去?」

在鍾南山的帶領下,疫情防治辦法和管控方法陸續下達,最終病情和傳染性都得到了控制。

「對於全世界人來說,SARS都是一個新領域,鍾南山恰恰在這個領域用他獨到的觀點樹立了權威。」 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助理教授鄭伯健如是感慨。

接受採訪時,鍾南山一直都很謙虛,「我的特長是搞哮喘,搞病毒並不是我的專長。」然而時隔17年,新型病毒肆虐武漢之際,「不擅長」的他依舊第一時間迎難而上,義不容辭。

結語

作為一個84歲的老人,鍾南山的身體並非刀槍不入。曾突發心肌梗死,他安裝了心臟支架,不得已遠離球場;曾得過甲狀腺炎,2個月暴瘦10斤,又做過鼻竇手術……

但他從不忘堅持運動,強身健體。工作之餘,他每周都抽出三四天時間進行一個小時的身體鍛煉,家裡也因此布置了一個簡易的健身房,健身器材隨處可見。

他保重著自己的身體,同時戰鬥在病痛前線,正如人民日報作出的評價,「84歲的鐘南山,有院士的專業,有戰士的勇猛,更有國士的擔當。」

鍾南山在,則民心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蓋飯人物ThePeople 的精彩文章:

趙忠祥無所畏懼
她美貌堪比黎姿,被親爹送給大51歲富商,自稱愛熟男不介意離過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