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寵物 > 東南亞苦力鰍,混養不打架,好看又省心

東南亞苦力鰍,混養不打架,好看又省心

我國的觀賞魚文化受東南亞地區影響明顯,目前市面上常見的鸚鵡魚、羅漢魚或者招財魚、金龍等,大多都是當地大力宣傳的觀賞魚。在跟這些國家進行觀賞魚交流中,平時不起眼的鰍類也進入我國,成了比較受歡迎的觀賞魚。

圖片來源丨Flickr

攝影丨Andres Papp

在野生環境中,鰍類的生命力都比較強,以前我國的大小湖泊中也能見到泥鰍,只不過現在被過度開發、捕撈,一部分區域的鰍類已經銷聲匿跡了。東南亞的鰍類跟我國鰍類比較直觀的差別是外表的觀賞性。我國原生魚並不能一眼看出亮點,而東南亞的鰍類則色彩明麗,觀賞性明顯。庫勒潘鰍就是其中比較受歡迎的鰍類。

圖片來源丨aquamir63

庫勒潘鰍俗稱蛇仔魚、苦力泥鰍、加長小蜜蜂。它的原生地是泰國、馬來西亞、印尼。在當地野外環境中,庫勒潘鰍經常混跡在泥底質水裡。它不喜歡陽光,所以大多在水草中或岩石縫裡才能見到。自然環境下成長的庫勒潘鰍可以到12厘米,養在魚缸里可能連11厘米都難達到。

國內幾家比較大的觀賞魚市場都可以找到庫勒潘鰍,價格大多不超過五塊錢。即使本地找不到資源,也可以通過網購獲取。現在是特殊時期,正是快遞行業比較忙的階段,加之初春時節氣溫較低,需要網購的朋友要做好觀賞魚狀態異常的心理準備。

圖片來源丨aquamir63

對一條魚的印象好壞,基本都是先從外表開始,庫勒潘鰍的優勢恰好就是外表。它的身體細小像蛇,以黑、金兩色為主,腹部是粉紅色。黑色條紋縱向分布,但沒有真正貫穿魚體。眼細小貫穿在一道條紋中,黃色細紋將多數黑褐色條紋分隔開。在特定的光線下,可以看到脊骨跟內臟器官。它身上有很多其他魚的影子。有時候感覺它像草繩恐龍的親戚,又像被拉長的巧克力娃娃,還像花園鰻。你這樣多想幾次,庫勒潘鰍的樣子就深深印在你腦海里了。

圖片來源丨aquamir63

庫勒潘鰍是典型的熱帶魚,適合在22-28℃的水中生活,這時候水裡的酸鹼度要在6.4-7之間。如果魚缸里有躲避屋或其他造景素材就更好了。這種小魚不喜歡陽光,白天大多呆在比較陰暗的地方,等到晚上才出來蹦噠一段時間。不管把它放在哪裡,不能忘了他是鰍類,會鑽砂。剛開始移植水草的時候不要放庫勒潘鰍,等水草生長一段時間再放,可以避免它禍害水草。

圖片來源丨aquaticmag

除了翻砂的隱患,日常生活中的庫勒潘鰍是種性格溫和的小魚。平日里不會追其他魚類,面對成年蝦也不會表現出攻擊性。只是網上說它會攻擊蛻皮的成蝦跟小蝦苗,而不想把它放進蝦缸。事實上我沒有遇到過它吃蝦的情景。可能是家裡的蝦太多,而這種小魚白天經常躲在難以發現的地方,才沒有讓我看到它吃蝦的畫面。

大多數小魚背後都有些許傳言,庫勒潘鰍也不例外。有人說它吃渦蟲跟食物殘渣,是工具魚。不知真偽又正想清除缸里渦蟲的魚友很有可能願意買兩條試一下,實際效果可能並不如想像中那麼好,因為我家的庫勒潘鰍不是很喜歡吃渦蟲跟蛋白蟲。

圖片來源丨aquaticmag

原則上說,庫勒潘鰍、孔雀魚等小魚也都會去吃渦蟲,但事實上並不是所有的孔雀或庫勒潘鰍都吃渦蟲。因為一個品種的魚有成千上萬個體,這些個體只是大範圍下有共同點,但具體到單個個體時並不是完全一致的。

比如有人說清道夫吃食物殘渣,於是養在魚缸里,發現它們不但不吃食物殘渣,甚至什麼都不吃,最終把自己活活餓死了。有的清道夫進入魚缸,直接跟觀賞魚搶飼料吃,一個下層魚經常跑到中層或上層,跟鸚鵡魚、地圖魚搶糧食,還越強越來勁。這些都是讓人難以捉摸,卻真實存在的。所以以後凡事不要太相信別人的斷言,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很多事情要用辯證的眼光看,從實踐中找到真相,才是生活該有的樣子。

圖片來源丨aquaticmag

由於庫勒潘鰍的價格並不高,我沒有研究它的繁殖。只知道有魚友在養了兩年之後,才開始見證小庫勒潘鰍的誕生。從產卵到孵化大概需要三天時間。

總的來說,這是一種脾氣好,價格低,觀賞性突出但觀賞機會少的魚,作為魚缸中的點綴,它顯得華麗而低調,但如果作為主魚,你可能難以每天捕捉到它的蹤跡。

文章系意牌旗下【YEE水族世界】整理首發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聲明:文章圖片來源網路,侵權即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意寵 的精彩文章:

冬天連續降溫,養魚就怕忽視隱患
東南亞精緻燈魚,發色鮮艷,便宜好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