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心理學:為什麼現在男生普遍不追求女生了?

心理學:為什麼現在男生普遍不追求女生了?

前不久知乎上一個問題很火爆:

如何看待現在的男生普遍不追求女生,自己也不談戀愛了?

最高贊同的回答來自於一個17歲的女生,有24K的人稱讚她的三觀。

下面是她的回答。

雖然我也是女生,但是我內心十分不認可當代許多人對於談戀愛的看法。過節要送口紅、包包、化妝品,吵架了要承認錯誤轉賬1314 ,即使沒有錯也要說我錯了,諸如此類的做法被許多人奉為圭臬。

我感覺男女是平等的,愛情的確必須要以經濟能力為基礎,每天為錢發愁而產生矛盾確實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貧賤夫妻百事哀不是沒有道理的。

但我感覺愛情如果摻雜了太多的外部因素就會變得流於形式。男朋友轉賬是愛自己的表現,但是我覺得女生不能恃寵而驕,誰的錢都不是大風刮來的。

每個人都是平等獨立的個體,吵架有矛盾的時候,應該想想為什麼吵架,誰的言語錯了,誰的行為錯了,誰的態度錯了,有錯的一方道歉,當然,一個巴掌拍不響,互相道歉是最好的。

這個回答既在意料之中,同時又給人啟發。

很多回答與之類似,大部分男生不主動追求女生都是因為經濟壓力,都說現在的女人要求太高了,動不動就要有車有房,存款幾十萬。

這個17歲女生的回答也是站在這個角度,不過,她的一句話引起了人們的深思:諸如此類的做法被許多人奉為圭臬。

我們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大家都這樣做,大家都覺得女生結婚就需要有車有房,過節日男朋友就要給我禮物,我生氣了就要發紅包過來賠罪。

行為都是由意識驅動的,看起來是社會風氣出了問題,其實是我們的三觀出了問題。

我們是何時開始改變的?

作家周曉虹的《中國體驗》中,對這個問題進行了論述:

1978年之前,中國人的擇偶主要受到兩方面的影響:

一是傳統婚姻觀念的影響,將婚姻首先視為是家庭而非個人的事情;

二是私人生活政治化的影響,擇偶標準受到政治意識形態的左右。

這時,老實、脾氣好、勤快的人被認為值得託付;於是軍人和工人等「政治正確」的人最為受到推崇。

研究

墨西哥學者白哈和布斯達曼德(1992)曾對中國的徵婚廣告進行了研究,認為中國人在80年代擇偶的標準主要是看重文化程度、社會地位、經濟條件和一些特定的道德品質,並不全是建立在雙方情趣投合的基礎之上的。

儘管革命勝利後中國人獲得了婚姻自由的權利,但有關婚姻的舊價值觀念依然存在。

1996年,由徐安琪主持實施的「中國城鄉婚姻家庭狀況調查」結果顯示,擇偶標準在中國經歷了巨大的時代變遷,青年擇偶不再看重政治因素,大家更為看重的是收入、住房、職業等經濟因素。

需要說明的是,這裡的經濟因素指的是男方的經濟條件,從當時的統計數據看,男方對於女方的經濟條件並沒有過多要求,而女方在擇偶時,大都會把經濟條件作為首要考慮因素。

擇偶標準中對財富的看重在21世紀得到了進一步彰顯,正如相親節目中的拜金主義。

《非誠勿擾》的一期節目中,一位愛好騎自行車但尚無固定職業的男嘉賓問女嘉賓馬諾:「你喜歡和我一起騎自行車逛街嗎?」她毫不猶豫地回答:「我更喜歡在寶馬車裡哭。」

節目一經播出,「寧願坐在寶馬車裡哭,也不要坐在自行車上笑」在全國不脛而走,成為網路熱詞。

拜金背後,是道德的真空

閻雲翔在討論村莊里的愛情、家庭與親密關係的時候提出,極端實用的個人主義傾向背後是道德的真空。在傳統思想和集體主義思想都撤出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之後,消費主義的思潮大行其道。

在他看來,「目前還沒有什麼其他觀念能夠與這種自我中心的消費主義抗衡」

「寧願坐在寶馬車裡哭,也不要坐在自行車上笑」之所以成為熱點,是因為這是現代人的普遍心理,只是電視節目以誇張的手法表現出來而已。

我一直很喜歡一句話: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當我們過分追求金錢時,我們不要忘了追求金錢的目的是什麼,如果得了金錢而失了幸福,那得到的意義又何在呢?

坐在寶馬車裡哭的人,真的比坐在自行車上笑的人幸福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心理 的精彩文章:

心理學家:如果一個女人具有這4點特徵,說明她活得很累
心理學:骨子裡沒有教養的孩子,普遍具有這三點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