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非洲,正在挨餓,無人關心

非洲,正在挨餓,無人關心

(⊙_⊙)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

NO.1365-非洲南部乾旱

作者:酸奶沒泡沫

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養樂多

2000年以來,全球遭受飢餓的人數下降了31%。但是,非洲南部地區的糧食和營養狀況卻在過去幾年中持續惡化。

(網頁來自:https://www.wfp.org/)▼

今年年初,據聯合國消息,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的16個國家中,現在有約4500萬面臨嚴重缺乏糧食的威脅,其中辛巴威、尚比亞、莫三比克等八國受災最為嚴重。

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16國▼

世界糧食計劃署南部非洲區域主任表示:「這場飢餓危機規模前所未有,並且有證據表明,狀況還會繼續惡化。」

這是怎麼發生的?

干有乾的苦

_

有「熱帶大陸」之稱的非洲是世界上氣候乾旱面積最廣的大洲,其五分之三的土地位於乾旱、半乾旱氣候區,許多地區受到周期性乾旱的長期困擾。

從熱帶雨林到熱帶沙漠,非洲的降水是天差地別的

而即使降水較多的部分,也未必適合農業生產

且熱帶農業開發往往需要更多的基礎設施投入,缺錢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Anton Shahrai)▼

然而雖有諸多不利的農業條件,農業卻是非洲大多數國家的經濟命脈。因此,水資源和糧食生產一直是非洲長期面臨的兩大難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非洲每年有6000人死於水資源缺乏,約有3億人因為缺水而生活在貧困中。

沙漠地帶自不必說,草原地帶由於明顯的乾濕兩季

如果沒有充足的儲水設施,農牧業很容易被天災重創

(近期東非地區還爆發了可怕的蝗災)

(圖片來自:Melih Cevdet Teksen / Shutterstock.com)▼

此次發生饑荒的南部非洲地區並非理論上非洲最乾旱、最缺糧的地區,但在近幾年情況愈加嚴峻。

南部非洲地形主體為南非高原,高原中部是卡拉哈里沙漠,地勢在其四周逐漸升高;高原邊緣的崖邊上就是沿海低地,形成綿延數千公里的大斷崖。

彷彿一個被時間磨平的高台

高台之上和高台之下是兩個世界

(圖片來自:Anton Balazh / shutterstock.com)▼

從氣候區劃來說,非洲南部內陸髙原海拔較高地區屬副熱帶乾旱與半干早氣候區,夏季風從印度洋上帶來的水蒸氣凝結,降水量自東向西逐漸減少,同時氣溫隨高度而遞減。從氣候類型來說,該地區主要要為熱帶草原氣候,全年高溫,乾濕兩季區分明顯。

降水主要攔在了東部和南部沿海

向西越發乾旱,直到納米布沙漠(在納米比亞)

(底圖來自:shutterstock@Anton Shahrai)▼

然而近幾年來,由於全球變暖趨勢的加強,非洲東、南部氣溫一直在升高,同時降雨延遲和雨量減少也在近幾年頻頻出現。如此一來,乾旱加劇,直接影響著脆弱環境中的糧食生產系統。

內陸乾旱地帶搞農業確實不容易

條件比較差的就只能放牧了

(南非內陸法爾河沿岸農田)

(圖片來自:google map)▼

2018年10月的耕作期開始後,波札那,納米比亞極度缺水,異常乾旱;降雨量的減少直接導致播種面積收縮和糧食歉收。不過這兩個國家還算情況稍輕的,辛巴威和尚比亞更嚴重。

南非作為工業國,抗擊旱災的能力還比較強

比較困難的就是北邊這四位

(底圖來自:shutterstock@Anton Shahrai)▼

辛巴威和尚比亞交界處的維多利亞瀑布曾經水聲激蕩,氣勢洶洶;但多年的乾旱使這條瀑布變成一條垂直的小溪,曾被這瀑布滋養的茂密植被如今又干又瘦。

比如著名的維多利亞瀑布就有明顯的旱季、雨季之分

(尚比亞/辛巴威邊界,上游是贊比西河)

而近年由於乾旱,大瀑布的水流都少了很多

(圖片來自:HandmadePictures/ shutterstock.com)▼

乾旱對人的影響,人的體會更深刻。

根據IFRC(國際紅十字與紅新月會聯合會)的報告,2019年,僅僅尚比亞和辛巴威兩國穀物產量就比去年下降了30%。曾經的非洲糧倉辛巴威,主糧玉米的收成比2018年下降了50%,不久後即將耗盡。兩國加起來,已經有超過1100萬人因乾旱而吃不上糧食。畜牧業者當然也很慘,自己忍飢挨餓不說,牛羊也斷了飼料。

收成和往年沒法比

(辛巴威-穆托科)

(圖片來自:CECIL BO DZWOWA / shutterstock.com)▼

而2019年,是全球有記錄以來第二個最熱的年份,同時也是過去十年的最熱年份,但並非未來最熱的年份。

濕有濕的痛

_

但是,導致4000多萬南部非洲人民處於饑荒威脅的,除了乾旱,還有洪水。

2019年3、4月份臨近收割期時,莫三比克等地遭到颶風艾達(Idai)和肯尼斯(Kenneth)的「洗禮」。

颶風艾達(Idai)和肯尼斯(Kenneth)大致路線

受災最嚴重的就是莫三比克了

(底圖來自:shutterstock@Anton Shahrai)▼

2019年3月14日,艾達颶風以195公里/小時的速度在莫三比克貝拉市附近登陸,在大雨與強風的共同作用下造成洪水和山體滑坡,缺乏防禦能力的貧困的人口和薄弱的基礎設施無法承受強風和長時間的暴雨。

颶風艾達(Idai)肆虐莫三比克,造成了相當慘重的損失

(圖片來自:NASA )▼

最終,艾達造成1000多人死亡,對農作物和各種財產造成的損失總共約7.73億美元。其中,莫三比克的貝拉市受災最為嚴重,將近80%的房屋和公共基礎設施遭到破壞。

除了沿海的莫三比克,內陸國家也被波及

(辛巴威-Chimanimani山體滑坡)

(圖片來自:Columbus Mavhunga/VOA)▼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40多天後,颶風肯尼斯降臨,對位於艾達颶風影響區以北600英里處的莫三比克北部附近造成破壞,最終造成價值約1億美元的損失。

4月25日的颶風肯尼斯(Kenneth)

(圖片來自:NASA )▼

兩場風暴發生之後的災難性洪水影響了莫三比克、辛巴威和馬拉維約220萬人的生計,數百萬人無家可歸,無食物可果腹。

3月19日,颶風在貝拉以西地區造成了洪水泛濫

(紅色表示)

(圖片來自:wikipedia@European Space Agency)▼

災害發生過後,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立即與政府和國家災害管理研究所協調,向莫三比克等國受災地區提供糧食援助,當地國家機構根據社區領導人編製的名單與地方當局合作分發糧食援助包。然而據援助工作人員表示,分發名單通常只包含男戶主的姓名,不包括以婦女為戶主的家庭。

對辛巴威-Chimanimani地區的援助

(圖片來自:Columbus Mavhunga/VOA)▼

在此情況下,一些村莊以婦女為主的家庭為了獲取食物願意做任何事,包括被迫與負責食物分配的男性進行性交易。

然而,獲得食物分配並不能保證萬事大吉。由於臨時避難所生活、衛生條件有限,霍亂、瘧疾、腹瀉和呼吸道感染的病例皆有不小增加,這對抗風險能力較差的避難人民來說無疑是屋漏偏逢連夜雨。

莫三比克貝拉市在颱風過後修補房屋

(圖片來自:MiroslavP / Shutterstock.com)▼

更值得注意的,則是兩場風暴發生之頻率:莫三比克有記錄的五個最強的熱帶氣旋中,有兩個在僅僅六周內同時發生。

但這還遠不是故事結尾。

據衛報報道,在未來80年內,非洲大陸將在長期的嚴重乾旱中經歷多次極端強降雨的爆發,並可能繼續遭受由此引發的毀滅性洪水、颶風等次生災害。

雖然颶風並不一定由全球變暖直接導致,但很多科學家認為它是導致強颶風出現得更為頻繁的因素。

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風暴更為兇猛

(1851至2014年,大西洋的五級颶風們)

(圖片來自:wikipedia@Cyclonebiskit)▼

颶風起於熱帶風暴,當來自不同方向的風聚集在一起就有了熱帶風暴的形成條件;風暴中心附近的暖空氣上升遇冷,繼而水汽凝結形成雲和雨,而凝結過程會釋放出潛在熱量,這就是是颶風的能量來源;並且,颶風需要從海洋上空溫暖潮濕的空氣中獲取能量以能維持強度,若海面的暖水層不夠深,熱帶風暴就會在形成颶風前消散。

而隨著全球變暖、海水溫度升高,暖水層也在變厚,颶風很少在風暴期消散,颶風等現象正越來越頻繁地發生、加劇。

只要基礎條件還在,這個正反饋系統就成立

(圖片來自:NASA)▼

因此,在氣候變化導致極端乾旱與天氣頻發、進而糧食嚴重減產的情況下,南部非洲16個國家中約有4500萬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饑荒威脅。

解決不了的,只會更嚴峻

_

面對經常發生的饑荒等自然或人為災害,大多數非洲國家都有自己的國家饑荒早期預警系統網路(Famine Early Warning Systems,FEWS)。

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去相關網站看一下

(網址:https://fews.net/)▼

該系統由美國國際開發署建立於1984年至1985年。那是蘇丹和衣索比亞的大饑荒之後。如今它已經發展成為廣大政府、國際救援機構、非政府組織、新聞工作者和研究人員報告、響應人道主義危機的重要資源。

災害發生時,FEWS將評估與乾旱等自然災害有關的糧食短缺發生的規模和位置,並在必要時動員國家的緊急糧食儲備。而在嚴重糧食短缺的情況時,就要靠國際方面的努力彌補這一缺口。

對南部非洲因乾旱造成的食品短缺亦有所關注

(網址:https://fews.net/southern-africa/alert/december-2019)▼

然而面對此次大規模饑荒,國際努力也顯得有些捉襟見肘。

今年,世界糧食計劃署計劃援助辛巴威、尚比亞、莫三比克、馬達加斯加等國地830萬受饑荒威脅人群,該機構號召國際社會增加對南部非洲饑民的緊急救助,計劃籌集4.89億美元用於救災並在該區域投資相關的農業項目以提升這些弱勢群體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

然而,上周計劃署稱,所需要的資金到目前為止僅僅籌集收到2.05億美元。

如果風調雨順的日子越來越少

要維持農業發展,就需要更多的基礎設施投入

而農牧業的微薄收入可能難以支撐這些投資

(納米比亞南部乾旱地帶的儲水設施)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ingehogenbijl)▼

然而就算非洲南部受災人民躲過了此次威脅,更嚴峻的未來還在前方,因此最根本的方式可能是投資基礎設施、減緩全球變暖以及增加植被覆蓋率。

說到全球變暖以及連帶議題碳排放,非洲可能滿腹委屈:相比於大多數工業國家(G20)佔全球總量的80%的碳排放量,這片大陸產生的碳排放量僅為全球總量的4%,仍然要為此付出巨大的代價。

碳排放是個啥?(納米比亞乾旱地帶)

(圖片來自:Artush / Shutterstock.com)▼

當這裡近40%的兒童由於長期缺乏食物、營養不良而發育遲緩時,這些國家未來的希望就更加難以通過學習而成才,擁有若干年後為社會做貢獻的能力。久而久之,他們所在的國家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可能越來越遠,彷彿國家級的貧窮再生產。

面對無法掌控的氣候變化,這些國家甚至要控制本國溫室氣體排放,例如減少國內煤炭開採,停止為礦山或發電廠等新的煤炭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資金以及加快對可再生能源的投資,增加植被覆蓋等。

有的國家已經行動起來。比如肯亞總統烏胡魯就在去年承諾要在未來三年內至少實現10%的森林覆蓋率;南非也於2019年6月生效了的《碳稅法》,對燃料燃燒、工業過程和排放產生的溫室氣體徵收特別稅,預測到2035年,碳稅可以使該國的排放量相對於基準減少33%;摩洛哥也建造了世界上最大的集中式太陽能設施,以幫助實現該國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佔比52%的目標……

_

早在2013年,IPCC(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第五次評估報告就指出,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非洲乾旱的地區將會更加缺水;中南部非洲的西南地區將會在 21 世紀末面臨極端乾旱。

如今看來,這個預言已經在一步步實現。

無論是澳大利亞山火和暴雨的水深火熱,還是非洲面臨的極端天氣事件頻發,氣候變化帶來的負面影響正在以驚人地速度靠近曾經認為它遙不可及的「無辜」民眾。

參考文獻:

https://www.brusselstimes.com/all-news/eu-affairs/90364/humanitarian-aid-to-north-syria-politicised-despite-eu-protests/

https://www.brusselstimes.com/news-contents/world/90274/45-millions-people-threatened-by-famine-in-southern-africa/

https://www.axios.com/cyclone-kenneth-headed-for-mozambique-a4a4c57d-36f6-4a7e-9219-904a68813532.html

https://www.axios.com/cyclone-kenneth-mozambique-africa-death-toll-damage-ce3a3219-70ff-469e-98fd-813a72707e13.html

https://www.worldvision.org/disaster-relief-news-stories/2019-cyclone-idai-facts#damage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energy-environment/2018/09/11/category-climate-change-may-cause-more-hurricanes-rapidly-intensify/?utm_term=.43671e8aa9b7

https://www.worldvision.org/hunger-news-stories/africa-hunger-famine-facts

https://www.theguardian.com/commentisfree/2019/mar/21/cyclone-idai-climate-change-africa-fossil-fuels

https://www.brookings.edu/research/africa-can-play-a-leading-role-in-the-fight-against-climate-change/

*本文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圖片來自***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地球知識局 的精彩文章:

沿海人民是如何餵飽中國的?
今天,重磅人物開了個小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