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什麼事都想靠自己、不願意麻煩別人,其實是受到了集體主義的操控

什麼事都想靠自己、不願意麻煩別人,其實是受到了集體主義的操控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感覺,一旦求別人幫忙,就會覺得渾身不自在,甚至有負罪感,好像因為自己的請求,對方受到了極大的傷害。

當別人給你一個紅包時,你恨不得要給兩個回去才會安心。

正是因為這種心理,我們才會一切都想靠自己,不願意麻煩別人的人。

為什麼麻煩別人之後,我們會感到不安和焦慮呢?

中國的「怕麻煩哲學」

在我們的集體文化里,提倡的是一種奉獻精神,滿足別人是高尚的,滿足自己就是「自私」的。

這種文化形成了集體潛意識,讓我們在接受他人好意的時候,覺得自己不該這麼做。因此,從某種角度上看,什麼事都想靠自己、不願意麻煩別人,其實是受到了集體主義的操控。

集體潛意識的概念是由弗洛伊德的學生榮格提出的,弗洛伊德用冰山比喻意識和無意識,榮格在此基礎上做了一個更宏大的解釋:

高出水面的冰山,代表個人意識;水面下的冰山代表個人潛意識;而將所有冰山連在一起的大海,就是集體潛意識。

深度的怕麻煩,都是個體生命早期,在家中建立的

如果養育者的內心對孩子是缺乏愛的,覺得照顧孩子是件苦差事,心中帶著怨氣去照顧孩子,那麼即使孩子的基本需求得到滿足,但是孩子仍然會生病,會覺得匱乏,因為他們沒有感受到來自養育者的熱情和愛。

在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會覺得自己的需求會傷害到父母,他們的內心會產生內疚感,久而久之,他們就會把自己的需求隱藏在心裡。

在他們看來,麻煩別人就是傷害別人。

嬰兒是非常敏感的,雖然他們聽不懂養育者在說什麼,但是他們能夠真切地感受到養育者的情緒,這個影響會持續一生。

對於怕麻煩的人來說,麻煩別人會讓他們會產生一種低自尊的狀態。比如,接受了別人的好,不知道怎麼回報,就會擔心不回報會影響關係。

再比如,別人對我好,是對我有要求,但當我無法達到的時候,就會產生壓力。

還有人覺得,自己的需求會給別人帶來麻煩,別人覺得麻煩,就會拋棄我。甚至,他會認為如果我對別人有需要,就會招來別人的羞辱和責備,為了避免這種恐懼,我不能讓別人感覺到我是有需求的。

這些感覺都來自於生命早期愛的匱乏。但是我們也不能過分埋怨父母,因為他們,也沒有在自己的父母那裡得到過愛。

麻煩,是增進關係的辦法

在東方文化看來,麻煩別人是很不道德事。

但是本傑明·富蘭克林說,「如果你想交一個朋友,那就請他幫你一個忙」。

他自己就是這樣做的——在他的自傳里,他提到:為了結識一個頑固的眾議員,他主動問那個人借家裡珍藏的一本書。結果再次見面的時候,那個頑固的議員對他態度好了很多。

和人來往也是。主動「麻煩」之餘,也讓你獲得了一個回報他的機會,讓你們之間有可能成為互惠關係。

古典老師說過:「關係是聰明地麻煩出來的。」

著名的投資銀行高盛,有過這樣一道面試題:

如果你被壓縮成一根鉛筆高的人,掉進了果汁攪拌機中,怎麼出來?

這道題並沒有標準答案,測試的是人的創造性思維,其中一個被認可的答案是這樣的:

與其自己想辦法爬出來,不如想辦法求救,

比如高喊,甚至如果手機還在身上就打電話,或者在玻璃容器內寫上求救信息等等。

事實上,任何單靠自己的努力試圖爬出來的想法都不現實。

在職場上,我們特別要懂得藉助別人的幫助工作。在遇到困難時,不要總是自己一個人試圖解決超出自己能力的問題。

由此可見,對於高盛這種公司來說,一個人「麻煩別人」的能力是一項重要的考核標準。

結語

「麻煩別人」不等於「找人麻煩」。反過來別人向你求助,也未必是找你麻煩。

幫助他人從來不是你贏我輸,而是一個共同進步的過程。正是知道這一點,才會有人不怕麻煩地幫助別人,因為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也是受益者,甚至是更大的受益者。

我們的文化、我們的父母所教導提倡的,未必是正確的。

若是你自己就是經常麻煩別人的人,你一定知道「麻煩」給你帶來的巨大好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心理 的精彩文章:

心理學:永遠不要做一個「好人」,一味地做好人只會摧毀我們
一個人陰暗起來,可以陰暗到什麼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