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疫情持續給治理帶來新挑戰,將成為我國治理現代化的重要實踐

疫情持續給治理帶來新挑戰,將成為我國治理現代化的重要實踐

疫情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即便是最樂觀的估計也是要到2月底才能有明確的峰值,之後才會下降。在這種情況下,預計各項措施仍然會開展,以便控制疫情。

但是這種社會經濟代價會相當可觀,影響從個人生活到物資流動的方方面面,不可謂代價不大。從中央的意見來看,現在強調的是在可控的背景下實現有條件復工。這也意味著,被凍結數周的中國經濟這個世界第二的龐大機器又要重新轉動起來。這種平衡是很困難的,一方面經濟機器要重新運轉就意味著人員的重新流動,而新冠肺炎則是傳染性極強的病毒。另一方面則是,如果不重新運轉,那麼對於中國就不僅僅是失血,而可能會影響中國經濟的造血功能,這就是更為可怕的結果。同時,如果經濟不重新運轉,那麼物資的整體緊張會持續下去,這也是對疫情防控不利的。

而敢於做出這樣的決定事實上也有背景,那就是雖然新冠肺炎傳染性強,但死亡率整體較低,甚至有著大量的輕症患者乃至無癥狀患者,因此其本質上不需要過分害怕和擔憂,絕大部分人是可以自愈的。要避免的是疫情大規模失控爆發,這會導致全國的醫療資源都出現緊缺。

因此這就是個兩難,即我們如何在恢復經濟的同時避免疫情出現反彈和重新擴散,這看上去是兩個相互矛盾的目標。目前來看,一些地方採取的方式事實上更傾向於優先後者,繼續用限制人員流動的方式來抑制疫情。這種做法的問題就在於其會陷入過度安全化的誤區,讓社會付出過度的成本的同時反而影響恢復生產、重振經濟的必要經濟活動。在可控範圍內恢復經濟運轉才是現在的當務之急,這對於政府治理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可能也是近年來難度較大的一次。

應對這種平衡就需要政府真正去思考這背後需要的是什麼,要用系統性的思維來應對。比如,讓企業復工的同時如何確保足夠的物資供應,避免在工廠、辦公樓內出現交叉傳染?要確保哪些物資的充足供應可以防止疫情失控?如何確保相關物資生產擴大的同時又確保物資品質可靠?如果疫情出現波動如何及時反饋和控制?如果疫情順利控制如何進一步扶持中小微企業渡過難關?如何恢復消費市場信心,確保第三產業能夠挺過嚴冬?等等等等問題在歷史上並無現成的答案,各地的答案也不會相同。我們也看到了一些較好的地方有不少處理辦法,比如說深圳市的相關做法就很務實。

應該說這次疫情對於政府治理能力是一次更難的考試,因為這次不是簡單的單一目標式的治理,而是一種複合的、系統性的平衡。這次疫情對於我國一直在推進的治理現代化也將產生重要影響,相當於一次歷練,其中經驗教訓很可能將成為我們未來進一步現代化的重要財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怪蜀黍老曾 的精彩文章:

舷號是用來識別的,不是用來騙人的,海軍舷號亂背後是新裝備太多
被寄予厚望的新冠肺炎藥物來自美國,得益於現在被廣泛反對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