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減肥 > 雖然我人困在家裡,但心已經飄到全世界

雖然我人困在家裡,但心已經飄到全世界

不知道你有幾天沒有出過門了,悶在家裡,不如看看這些遊記,彷彿自己也和作者一起走在倫敦郊外,或撐著紙傘、踏著木屐漫步在東京小巷,或乘著郵輪,從地球最南漂到最北,或御馬馳騁在大草原。城市街頭、郊外山林,簡單平靜又不乏味。

倫敦郊外隨筆

約翰·理查德·傑弗里斯|著

孟黎黎/李濤/劉瑜|譯

內容簡介

本書無疑是關於19世紀末倫敦周邊自然環境的最經典讀物之一,無論是花朵在風中起舞還是鮭魚在水中謹慎前行,理查德?傑弗里斯都能用最為動人的筆觸對他眼下 最為細枝末節的事物進行最為精緻的描繪。詩人托馬斯因此而讚歎:「沒有任何一個其他的作家能夠以如此這般和藹可親的手法來表述這種廣博的知識,甚至連一個 對所述事物毫不了解的人都能從中得到樂趣。」作者最終登上了去往布萊頓的火車,而對人本身和人與自然關係的描繪更是使本書富含哲思。當然,在一百多年之後 的今日,傑弗里斯對城市化無情擴張的警惕以及如何在城市周邊重造自然生態,也許更具實際價值和意義。《倫敦郊外漫筆》中之所繪,亦正是今日人類之所失。

精彩段落

無子草莓的小白花瓣,在四月的陽光下恣情舒展,樹木尚未豐茂,使得陽光可以穿過樹葉,直射到潮濕的堤岸上。此時,正是去克雷蓋特小路走走,開始一年中第一次踏青的好時光。丘地上都是苔蘚,苔蘚之間鋪滿了草莓纖細的匍匐莖,淺溝里到處是黑色和棕色的老葉,上面冒出一些花兒。野草修長的葉片向上竄出,彎似卷羽,不久就會把這些花兒掩蓋。

羅伯特氏老鶴草長著緋紅色的梗和葉子,橫跨過丘地的凹隙。壕溝低處,野防風從水面竄出,葉子寬大,自由伸展。灰白色的「吉克斯」(白芷)生於去年,歪歪扭扭地長在林下的灌叢之間,它們斜倚在樹下,已經從根部開始腐爛,僅靠一些枝杈支撐著。

在灌木叢的庇護下,大戟順利挨過冬季的霜凍,棕色枯萎的頭部正生出黃綠色杯狀的新葉子。一些男孩子常喜歡揪下大戟的葉子,掰斷它的莖,觀察白色的汁液從裡面溢出。整株大戟里充滿了刺鼻的液體。一輪輪車葉草和繁縷像草似的葉子正在長大;繁縷虛弱無力地抓著地面,有時候甚至會在採花時不小心將一整株連根拔起。

無論從哪邊看,這些丘地都佔地寬廣,有些地方生長著繁茂的黑刺莓叢和石南、榛木和山楂樹。灌木叢上方,幼年橡樹和西班牙栗樹挺著筆直的樹榦,雜亂無章地擠在一起,使丘地看上去與其說像樹籬倒不如說像樹毯。樹木去年秋天的落葉還躺在灌木叢下,早已枯乾變脆,烏鶇在落葉堆里翻來翻去,弄得落葉沙沙作響,聽上去就像有動物在近處徘徊一般。

四月過後,整個遼闊的丘地都變得蔥蔥蘢蘢,山楂樹和黑刺莓叢、石南和榛木都紛紛長出新葉,繁茂若蓬的枝葉擋住了樹林深處的景象。但灌木叢上方,橡樹和可以食用的栗子仍然是深色一片、光禿禿的,跟樹下鮮艷的綠色對比,看上去幾乎一片漆黑。粗大的樹枝裸露著,上面可以清晰地看到駐足的鳥兒,不過鳥兒一旦飛入灌木叢就很難尋見了。蒼頭燕雀叫囂不止——因為這片樹林是它們至愛的度假勝地——還有黃鵡沿著樹下的灌叢飛竄。

寬闊的樹籬後有一片犁過的耕地,那也是蒼頭燕雀的最愛,耕地間夾雜著草地,草地邊緣的綠籬上方總有一排鳥兒朝小路飛去。雖然黃鵡色澤明亮,可一旦停落在耕地棕色的土塊間,便難以發現了,彷彿土壤的棕色能把黃鵡的顏色蒸發了一般隱了去。一隻白蝴蝶沿著小路翩翩飛來,飛過樹下時,有隻蒼頭燕雀一個俯衝想要把它叼進嘴裡,但蝴蝶安然無恙繼續翩翩飛舞,蒼頭燕雀無功而返,又飛起來。

東京漫步記 (日和下駄)

永井荷風|著

陶瑞鳴、魏欣|譯

陶瑞鳴|責編

內容簡介

永井荷風親自整理《三田文學》上的連載為此一卷。記錄了永井荷風閑行漫步東京街頭的所見所聞,感懷舊時江戶的名勝古迹,痛惜鋼筋水泥興起之下,美景已不復存在。書中大量引用了狂歌作品,也提到了諸多江戶時期的浮世繪作品,從文學與藝術角度展現了江戶城的景色風貌。

精彩段落

我喜歡走訪居民區的寺院和附近的衚衕,也喜歡到山手的斜坡旁的寺院去,絕不是因為我閑得慌。山手的斜坡和聳立在山腳下的寺院的屋頂和樹木相輔相成,常組成一幅美好的畫面。對我而言,沒有比眺望寺院的屋頂更愉悅的事了。不管是由下而上仰望或是自上而下俯視,以詭譎的獸頭瓦為起點,如行雲流水般傾斜著的寺院瓦頂總能令人生出一種爽快感。近來日本人大興土木模仿歐美各國所造的建築,在我看來無一擁有仰望寺院屋頂時的那種雄大的美感。對於新時代的建築,令我們感到失望的不僅是建築的式樣,還有建築與周遭景色和樹木的不和諧。現代人好用的紅色瓦片與松杉濃烈的綠色、烈日下日本特有的青空藍色永遠都無法協調。日本的自然景觀本身就帶有極強的色彩,將之與塗料或瓦片的色彩形成對峙實在是太亂來了。試看那寺院的屋頂、房檐和迴廊,日本的寺院無論建在山上、河邊還是村裡,總能與周圍的風景、樹木和天空的顏色相互協調,構成一種日本特有的美麗風景。日本的風景和寺院建築相互融合,相輔相成,互不可缺。至於京都宇治奈良宮島日光等地的神社佛樓與四周景緻的關係,就暫且交給日本的遊客們去研究,在此就讓我只說說我們東京市裡那些尚不值一誇的寺院與景緻。

位於不忍池之上的弁天堂和前面的石橋,與上野一帶遮山蔽巒的杉樹與松樹遙相而望,與那些開滿不忍池池面的蓮花組成了一副最為和諧的畫面。眼前已經有了這樣的草木與風景,卻還要建起西洋式的建築或橋樑,再加上池中的蓮花、紅鯉和烏龜,看到這些還能感到心平氣和,現代人的心理我實在是理解不了。而淺草的觀音堂和寺院內的古銀杏,上野的清水堂與春日的櫻花秋天的紅葉,則是日本特有的植物與建築和諧一體的範例。

穿過蒙古大草原

[美]羅伊·查普曼·安德魯斯|著

潘雲、朱川|譯

潘雲|責編

內容簡介

從1909年到1930年,羅伊一直參與博物館探險隊工作,足跡遍布全球,亞洲主要到過華北、蒙古、雲南等地。羅伊是記載中第一個在亞洲的戈壁沙漠中發現恐龍蛋化石的人,也是人類第一次發現恐龍蛋化石,羅伊出版了23本書籍,有些書很受和他小時候一樣的調皮蛋歡迎,許多人受到他書籍的鼓舞成為了生物學家和探險家。羅伊在蒙古「玩」的時候,把探險工作經歷寫了本書,叫做《穿過蒙古大草原》。

作者記述了在蒙古以及中國西北長達一年的探險經歷,避開了作者作為博物學家的過多專業敘述。探險隊起初開車趕路,以便拍攝草原上的羚羊和狼群。書中庫倫(今天的烏蘭巴托)部分的章節非常有趣,描述了今天已經消失的當地寺廟祭奠儀式。為了多停留一段時間,作者和他的妻子與當地牧民一起騎馬踏上回程。而後作者還曾去蒙古北部的森林打獵。

精彩段落

這個野蠻的場景散發著醉人的光輝——頭戴精美髮飾、身著華服的女子;身披黃色袈裟、跪地禱告的喇嘛;在鈸的碰撞聲與鼓聲之中,禱告者近乎瘋狂地吟誦著禱告詞,這一切都在我的血管中澎湃著。我有些頭腦暈眩,有一股力量驅使著我與那些蒙古人一同跪地參與那對神明敬畏的合唱團。燃香的淡淡香味、絢爛的顏色、野蠻的音樂如烈酒一般令人精神振奮卻也使大腦遲鈍。那一刻是我距離這東方的宗教狂熱最近的一次,即便身處20世紀文明社會的我也感受到了這感性的力量。奇怪的是,這股力量竟能對一個單純的、沒有受過教育的民族自這個民族誕生至今700年來施加如此強大的影響。

一聲轟鳴結束了儀式,人們紛紛起身湧向院子,一齊轉動寺廟基座附近的轉經輪。每一個輪子都是一個大小不等的空心圓柱體,柱子上用黃金點綴著西藏歷史人物,有時候輪子上貼滿了數千張紙條,上面寫著祈禱的話語或神聖的思想,每每轉動圓柱,都可增加來世的功德。

蒙古人在積累功德方面非常在意,做的也很多,庫倫的每一棟當地居民的房子都非常華麗,掛滿了寫滿各種經文的經幡。經幡在風中的每一次隨風飄動,就如念了一次經文,會將一聲對幸福的祈禱送到蒙古人靈魂所在的西方極樂世界。不單寺廟有轉經筒,街上也安裝著轉經筒,對於剛剛才進行禮拜的蒙古人來說,應當剝奪他們使用轉經筒進行祈禱的權利,不然的話,實在是太方便了,都不用去寺廟進行禮拜了。他只需在買茶或賣羊的過程中,每走百多米順便轉幾下轉經筒,就算是誦過經,禮過拜了。

南半球五萬里

[日]井上圓了|著

高望、張宇、周也荻|譯

梁瓊月|責編

內容簡介

本書是井上圓了環遊世界的遊記著作之一,詳盡地記錄了其在近300天內的航海曆程,遍歷六大洲的主要沿海國家,尤其是南半球國家,途中的所見所聞。就算說作者是東亞考察南半球國家的第一人也不為過。

精彩段落

28日,晴

黎明時分,船已經停靠在哈默費斯特(Hammerfest)港口。這座港口位於北緯70度40分的地點,不但是歐洲最北的港口,也是全世界最北的城市。人口約為2 300人,官舍和寺院均為木製結構。全市從事漁業,風乾魚類後出口海外。因而,街上瀰漫著一股魚腥味。這令我想起了我國北海道天鹽北見一帶的港口。街道被夾在海山之間,長約四五町,兩旁有房屋,卻沒有值得一逛的店鋪。不過,港口帆船雲集,桅杆相連,有幾百艘之多。歐洲各國的船舶都停泊在此地。據說,這座港口每年在5月13日至7月29日期間,不見日落;11月18日至翌年1月23日期間,不見日出。然而,冬季長達兩個多月的長夜裡,人們用電燈替代陽光。冬天當然寒氣逼人,不過,寒冷程度比不上俄羅斯、瑞典和德意志北部。想來是因為受到暖流影響。步行至郊區,只見山脈如同赤壁一般,裸露著岩石,懸崖高千仞。山上殘留有雪堆,山腳下青草芊芊,顯露出春天漸近的景色。今天是中午出港。從此處朝著終航目的地北角急速航行。4點以後,左舷側可見浩瀚的北冰洋,右舷側可見屹立的絕壁,我們的船一路向北,而懸崖下有無數的小鳥在飛翔,彷彿群蝶隨風起舞。風景之荒涼,令我不由得產生了靠近北極的興奮之情。

如此這般,船於今天下午6點,抵達歐洲最北端的海角——北角。我們立即上了岸。千仞之高的岩石屹立在山頂。我藉助繩索,攀登懸崖十餘町,再在峰頂徒步一英里,即到了茶館。夏季供觀光客小憩的茶館旁有一塊石碑,從此處登高遠眺,北極風光盡收眼底。不過,西北方向一望無際,蒼茫一片。此地位於北緯71度11分,著實是歐洲的最北端。東面方向可見一座海角凸出。後方連綿起伏的群山白雪皚皚。風光雄偉、眺望絕佳,別有滿目凄涼蕭瑟的風味,讓我想起上古時代山海相連的景象,極為雄壯。正好那時夕陽高高懸掛在北邊的天空,略帶一絲雲煙。與同行者一起倒了一杯香檳酒,歡呼萬歲,然後返回。上下絕壁的石徑路況險惡,讓人聯想到台灣生蕃界的山路。海角最高點的海拔高度為1 017尺,山上只有岩石,還能看見岩石被苔蘚侵蝕。岩石背面堆著層層積雪。到了靠近山腳的海邊,小草繁茂,呈現出一片春光明媚,頗有幽深的趣味。當天傍晚,無風,天氣溫暖,水陸的溫度約為15攝氏度。夏季,在海濱設有專供遊客郵寄信件包裹的臨時郵局。此外,也有賣紀念品的商店,價格不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巴別塔圖書館 的精彩文章:

今年的奧斯卡提名出來啦,來看看曾經獲得最多獎項的電影
撐不下去的時候,看看這幾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