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那個成為你朋友的人,肯定是精神最匹配的人

那個成為你朋友的人,肯定是精神最匹配的人

文/謝慧敏

我推薦法國電影《觸不可及》,其實用不著推薦,豆瓣已給它打了9.2的高分。這部影片有口皆碑,經久不衰,很多人在它那裡找到了歸屬感。

這是一部關於友情的電影。什麼樣的人可以成為朋友?這是影片拋出的問題。

菲利普如願以償地抱得美人歸,收穫了一個幸福的家庭。德希斯擺脫了經濟困窘,成了一名經理人。結局溫暖得讓人掉淚。兩位朋友彼此成全。

假如一開始以「朋友」來定義菲利普和德希斯的關係,肯定會遭到他們的喝斥:開什麼玩笑!

因為可以用南極和北極的距離來形容他們之間的差距:一個是白人,一個是黑人;一個是超級大富豪,一個是街頭無業游民;一個是溫文爾雅的君子,一個是缺少教養的混混。

他們地位不匹配。

在我們的常識里,不匹配的關係難以成為朋友關係。假如一方地位過高,一方過低;一方在仰視,一方是俯視;一方在給予,一方在索取,那是無法成為朋友的。能成為朋友的,往往各方面勢均力敵,在年齡、教育、社會職務等方面不差上下。因為只有條件相當,才能走到一起,才能做到平視,相處才會自然、親切。

菲利普和德希斯非但沒有這些條件,懸殊其實更大:白人富豪菲利普因一次跳傘事故成為高位癱子,他要聘請一名男性全職護工,而黑人青年德希斯是一名從剛監獄出來的小混混,急需搞到一份失業證明領取政府救濟的應徵者。讓他們走到一起的,是老闆和侍佣的關係。

身份極不對等。

然而這些是表像。影片故意誇大這些表像,好讓我們看到,我們平時是如何看重財富、身份、學歷、階層等外在條件,這些外在條件是如何划出鴻溝,拉開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是如何高築屏障,遮擋人們的視線。假如把財富、種族、階層這些外衣統統丟掉,掃去身份的障礙,人和人相處的本質是心靈的交流和精神的契合。

表面上,德希斯是潰乏的一方,是流落街頭的無業游民,是菲利普提供他工作,讓德希斯有飯吃、有床睡、有車開。但是實際上,德希斯以同等程度給予菲利普,甚至回報更多,德希斯還照顧了菲利普情緒,給予菲利普精神需求。

菲利普需要活力。作為一個脖子以下的肢體失去知覺的高位癱子,菲利普是一個固定在輪椅上的殘疾,生活如一潭死水,幾無樂趣可言。是德希斯把這潭死水給攪活,這個血氣方剛、四肢發達的青年以飈車、按摩、轉椅、滑翔給菲利普帶來久違了的生活激情。

菲利普需要自尊。殘疾人最討厭他人把他當作殘疾看待,正像口吃的人最討厭別人模仿他說話,對於曾經也是活力四射、喜好運動的菲利普來說,最憎惡別人對他小心翼翼,像是面對一個易碎的玻琉瓶。表面上是尊重,實際上是歧視。唯有德希斯把菲利普當作一個正常人,說正常人的話,開正常人的玩笑,做正常人的動作,讓他找回一個正常男人的感覺。

菲利普需要勇氣。在愛情面前,這位大富豪也像中學生那樣怯弱,面對心愛的姑娘,也因為自身缺陷而不敢靠近。正是德希斯一步步地把菲利普推到那個姑娘面前,最終讓倆人走到一起。

菲利普讓我們看到,世上沒有圓滿之人,一個人再如何尊貴,總有著不能為外人道的隱秘苦痛;再如何矜持嚴肅,總有著渴望溫暖的情感需求;對生命的缺陷和短板,每個人都會有自卑和退縮,百分之百自信的人是不存在的。一個有財富的人,可能沒有健康;一個有地位的人,可能沒有朋友;一個有學識的人,可能沒有愛情……,這樣的例子,在許多大人物優秀人物身上並不鮮見,他們的煩惱和苦悶並不比尋常人少。拿破崙是歐洲的皇帝,是皇帝的皇帝,但是他的一生幾乎沒有快樂。青年成名的美國硬漢作家海明威,他因為抑鬱症而開槍自殺。

每個人作為人的基本需求都是一樣的,都需要健康、親情、愛情、友情,都需要被關愛、被尊重、受重視。當生命處於泥淖之中,也都希望有人能拉自己一把。除去一些外在條件,其實每個人都是平常人。

而在德希斯身上,我們看到,一個人再如何卑微,他也有他的智慧和能量,螢火蟲也會發出光和熱。德希斯出身低賤、身無分文、居無定所,粗魯、率直,處於社會的最底層,但是他有健康青春的軀體、朝氣蓬勃的精神、熱情勇敢的心靈,這些是富豪菲利普用再多的金錢換不到的。

在德希斯身上,我們還看到自信和自尊。假如德希斯像一般男侍那樣小心謹慎、逆來順受、隨到隨到,那麼他和菲利普的關係依舊僱主和僱傭的關係,鴻溝依舊是鴻溝。因為這意味德希斯把自己放在低人一等的位置。

然而實際情況是,德希斯不改他的街頭本色:粗魯不羈,我行我素,嬉笑逗趣。時常揮動他碩大的拳頭,拿東家的外形開涮,沖著東家吼叫:「管好自己的女兒。」還時不時開開葷段子。

正是這種平常人對待平常人的方式,男人對待男人的方式,打開了菲利普緊閉的心門,拉近了彼此的距離,也贏得了菲利普的尊重。

德希斯並不是一個很優秀的人,卻是能把菲利普拉出泥淖的人。德希斯之於菲利普,正如齒輪之於齒條。友情跟愛情一樣,需要對了的人。

正如英國作家毛姆所說的:我從來都無法得知,人們是究竟為什麼會愛上另一個人,我猜也許我們的心上都有一個缺口,它是個空洞,呼呼的往靈魂里灌著刺骨的寒風,所以我們急切的需要一個正好形狀的心來填上它,就算你是太陽一樣完美的正圓形,可是我心裡的缺口,或許卻恰恰是個歪歪扭扭的鋸齒形。

身份對等很重要,精神對等更為重要。身份的對等讓友情有了可能,精神的契合才能迅速拉近兩顆心靈的關鍵。

左岸記:我們的父母,我們的朋友,毫無疑問都是真心關懷我們的人。可為什麼,真正到了艱難之處,卻對他們難以言苦,甚至想逃離他們。人與人之間,必須只能是因為在善惡觀上達成一致,才可心心相通。旁人認為的善,往往於自身更像負累。旁人認為的惡,卻是你認為的自由在高處。他們為什麼能超越階層的成為心靈知己,並且即使後來各自有了自己的生活,仍然常來常往。因為,他們讀懂了對方的善。更因為,他們首先把對方視為一個有獨立人格的自由人,其次才是朋友。任何以情意為籌碼,就想左右控制對方人格自由的,最終的結局都必然是毀了那情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左岸讀書 的精彩文章:

一個偷窺者的工作
初看春花紅,轉眼已成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