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人物 > 蘇州教授一個人住200m2,每天琴棋書畫,網友:也太會宅了!

蘇州教授一個人住200m2,每天琴棋書畫,網友:也太會宅了!

每天一條獨家原創視頻

諸文進是一名大學的客座教授,

教授中國傳統藝術,

同時也是中國書畫鑒定的工作者。

在大家都宅在家的這段時間裡,

諸教授「宅出了水平」。

因為嚮往古人的精緻生活與文人品格,

2016年,他在蘇州的世界遺產「藝圃」旁邊,

買下了一棟100年歷史的老房子,

並請來設計師好友汪昶行進行改造,

最近這段時間,他徹底宅在了家裡。

現在,這裡是一棟200平米的小別墅,

還帶三個小天井,

諸文進一人獨享,

他還把珍藏多年的字畫古玩都搬來這裡,

細細把玩。

大門內側專門做了一座雕花門樓,

街上的人看不到,

只有自己可以欣賞。

平時,諸文進在起居室里看畫、寫字,

空了就請好朋友來喝茶、下棋,

這樣的生活方式收穫了朋友、鄰居、網友的羨慕。

諸教授說:「這裡是我的隱居空間,

你可以有現代人的樣貌和穿衣打扮,

內心依然保持一份傳統的情懷,

我想,每個人都能做到。」

編輯陳稻稻

大學教授諸文進的家,位於蘇州的老城區,這片區域已經有一百多年歷史了。世界遺產藝圃,就在距離房子大約500米的地方。

藝圃是明代園林的建築,雖然不及拙政園、獅子林那麼有名,但古建築研究者、園林設計師對它的讚譽與評價都很高。能與世界遺產做鄰居,是諸文進買下這棟房子的主要原因之一。

諸文進,祖籍江蘇常州人,是一所大學的客座教授,最早產生想在蘇州購買房子的念頭,是在2010年。

那時他第一次去日本的京都,到的時候,已經是晚上,看不清京都周圍的環境,就問身邊的朋友:「京都是怎樣的?」友人回答:「京都是日本人的精神歸宿,就像你們的蘇州一樣。」

蘇州有崑曲、評彈、園林、園藝、盆景,傳統文化的底蘊與積累都非常深,諸文進對於這種生活方式也非常嚮往:「蘇州對我們從事傳統文化、藝術的人來說,是一種精神歸宿。」

通過中介介紹,諸文進最終買下了閶門一帶的一棟老房。原本居住在這裡的是一家地道的蘇州老戶,經營綢緞生意。因沒有能力對房子進行維護,想轉賣給懂得愛惜老房子的人。諸文進正好也是他們滿意的買主,於是在2016年,他成功以250萬的價格拿下了這棟房子。

為隱士造房,

將客堂間改為現代起居室

2017年,諸文進在一次聚餐上認識了室內設計師汪昶行,了解到他有很多改造老房的經驗,於是請他來改造這套房子。

汪昶行(左)和諸文進(右)

汪昶行對諸文進的印象不錯:「不同的人住在房子裡面,會帶給房子不同的生命。我覺得諸老師有一點文人的氣息,甚至有一點隱士的感覺,這樣的人在這個時代很少見,在姑蘇老區的老宅子裡面,他的氣質恰好合適。」

諸文進說自己不想做一個隱士,但很嚮往隱居的狀態。他引用了李白描寫九江和廬山的一首詩:「九江秀色可攬結,吾將此地巢雲松」,為這個房子起名為:巢雲松館。

傳統的蘇州居民,格局都比較方正,而且一般會有兩個天井。

入戶門進來之後,會先有一個前天井。主建築頂上的瓦片都是往天井這個方向鋪的,下雨天,水就不會往外流,都積聚在前天井,這叫四水歸堂,寓意財源滾滾。

一樓改造平面圖

之後會有一個客堂間,客堂間的兩邊是兩個廂房,然後是後天井,樓梯會放在不起眼的地方。

在汪昶行看來,傳統布局的老房適合一家人使用,但現在這套房子是諸文進一個人住,從布局到功能,都需要做出實質性的改變。

汪昶行花了不少時間去了解諸文進的個人生活習慣,發現他每天都會花大量的時間研究字畫、寫書法、聽評彈,有時也會和朋友一起下棋、喝茶。

改造完之後,房子的面積有200平米,還有三個天井。汪昶行將原本的客堂間改造成了起居室,其中又分出了餐廳、客廳、書房。利用現代建築「流動空間」的理念,沒有做一些死的隔牆把空間分成太小的一間一間,而是設計了一個走廊,把功能空間都串聯起來。

二樓主要是以休息的空間為主,有主卧、客房、還有一間小書房。

主卧靠近北面的牆,挖了一個圓孔。這樣站在樓梯間,主卧之外,通過圓孔,也可以看到後院的竹子、花牆,有點借景的味道。

不一定要明朝風、清朝風,

把握住這個時代,整個氣脈就接上了

現在房子進門的前天井,裝了一座雕花門樓。這種門樓在傳統的蘇式民居里,只要是家庭條件好的,都會造一座,代表這一家人的體面與地位。

但這個門樓並不是對外,而是對內的,這跟蘇州人比較含蓄、內斂的性格有關係。諸文進遵循這個傳統,特意找了在蘇州的古建隊,也造了一座。

起居室之後,有一個後天井,這裡用了一些青磚的材料。上牆之上,也造了一些中式雕花,去呈現蘇州園林粉牆黛瓦的感覺。

諸文進並不喜歡用成套的傢具,一來很難找到自己想要的風格,二來尺寸樣式也未必適合,所以基本上是幾件不同的傢具混搭在一起。

其中有他自己找廠家定製的,比如這把玫瑰椅,就是他自己畫好的草圖,找廠家按照老的樣式來製作的。

客廳里放了西洋沙發。諸文進覺得,中式的靠背椅材質偏硬,坐久了會不舒服,於是選擇了海派的沙發,放在房子裡面也不突兀,視覺、文化上面還有點衝擊,挺有趣的。

「我想要的是一個民國的氛圍,也不一定是明朝風、清朝風,能夠把握住這個時代,整個氣脈就已經接上了。」

收藏盡量買自己喜歡的,

而不是為了保值

諸文進大學學的是歷史系,專業是文博,畢業之後就在上海一家文物店工作,後來又進了拍賣行,從事藝術品鑒定的工作。2013年,他成立了一個自己的工作室,開始自己做文物鑒定。

因為工作的關係,他有不少中國書畫的收藏:「盡量選擇都自己喜歡的,而不是為了保值才去買它。」自從搬進這棟房子之後,他便把這些「寶貝」也一起帶了過來。

李瑞清(左二)、曾熙(右二)、符鐵年(右一)

餐廳的白牆上就掛了四幅中國的書法,書法上面稱為「四屏條」。他們都是清代晚期跟民國時期,思維比較有名的書法家。其中有兩位是張大千的書法老師,一位叫李瑞清,另一位叫曾熙。

讓諸文進覺得最有意思的是符鐵年,因為他那幅書法下面有一個方章,印著:不為無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意思是:不做一些沒有意義的事情,怎麼度過這有限的一生?這正好符合諸文進住在蘇州的心境。

「在上海為了生存、生活,忙著賺錢、交際。到了蘇州之後可以在這個小房子澆花、看書、題字。看起來是沒有太大的意思,其實是一種自我放鬆,對自己身心有益的事情。」

松樹也是諸文進很喜歡的一個收藏主題,他所收藏的中國畫都跟松樹有關。因為在中國古代,松樹有一種文人很崇拜的品格:臨寒不折。不靠自己的顏色,或者花朵去取悅別人。

他認為傳統與現代其實並不矛盾:可以有現代人的樣貌、穿著打扮,但內心還是保持一份傳統的情懷。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喜歡穿漢服、唐裝,這也是回歸傳統的一種方式。

「傳統肯定有吸引你的地方,而且你對國家,對民族的感情越深厚,對傳統文化肯定是不排斥的。」

現在,越來越多人喜歡居住在有歷史感的老房裡,如何挑選合適的房子?如何處理老房子的防潮、保暖問題?設計師汪昶行提出了以下這些建議:

1、首選南北通風的房子

朝向、通風、採光、所處位置,在買房子時要著重考慮。因為要保護老房子,改造的過程不能將它整個拆除,只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加固。選擇南北朝向的房子,有利於改造後空氣的自然流通。

2、注意對白蟻的防護,去掉沒有價值的磚木結構

老房經常存在的一個問題就是磚木結構的老化。為了更加適合現代人的使用和房子將來的保存,應將沒有保留價值的磚木結構去掉,換成現代的鋼筋混凝土。留下的、以及新加入的木結構部分,則要注意白蟻的防護。

3、鋪設防潮材料,防止梅雨潮濕

因為房子地處江南,一年四季雨水較多。怎麼去除潮濕,是另外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可以安裝大面積的玻璃窗戶,加快濕氣散去。如果能買到兩層樓的房型,二樓可以用來做卧室,有效隔離潮濕。

加入現代地暖,在冬天可使房子保持一定溫度,防止寒冷潮濕。改造的過程中,還要注意地基上鋪設防潮的材料,防止梅雨潮濕。

4、獨門獨戶,出入方便

房形上,整個平面最好四方規整,與左右鄰的牆體最好保持獨立,獨門獨戶,進出方便,如果門口可以泊車,在老房就很難得了。

部分圖片由弄設計事務所提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條 的精彩文章:

宮裡又出口紅了,每個顏色都好好看!
口碑美護低至1折!不見面的心意,都藏在禮物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