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想讓小孩從「我不行」到「我能行」?建立「自我效能」是關鍵

想讓小孩從「我不行」到「我能行」?建立「自我效能」是關鍵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我本身就在做育兒領域的研究,所以無論是身邊的同事朋友,還是看我文章給我留言的家長們,都會經常和我諮詢育兒方面的難題,其中我最經常被提問到的一個問題之一是:怎麼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有位媽媽和我留言說:自家的孩子本身是多才多藝的,會畫畫會鋼琴會書法,但是每當學校里舉辦晚會推薦她時,或者是參加市、省內比賽的時候,她總是膽小怯懦地說:"我不行的!我不想去。"

這位媽媽特別苦惱,別人家的孩子自信展示自己、落落大方,自家的孩子卻只能躲在一旁,一言不發。

其實這樣的不自信的孩子還有很多,怎麼讓孩子從"我不行"到"我能行",家長幫助建立自我效能是關鍵。

你有了解過孩子的"自我效能感"嗎?

在提建議之前,我想讓家長們先了解什麼是"自我效能"。

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阿爾伯特·班杜拉提出"自我效能感",是指一個人在特定情境中從事某種行為並能取得預期效果的能力。

班杜拉在自己的社會學理論中,將人們對自己能否完成某項任務或者應付某種情況的能力判斷、自信度等,就是所謂的"自我效能感"。

其實說簡單點,就是人們面對各種情景對自己能力的感受,即"我能行",就是我們常說的自信心。

有的家長問了,什麼時候開始培養自我效能感最好?

孩子越小,就越是培養自我效能感的好時機。因為其實越小的孩子,他們"臉皮越厚",試錯的成本低,也不會像長大後太顧忌他人的眼光和評論。

所以要想培養孩子的自我效能,就要抓住這個關鍵時期,讓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效能感。

這並不是說"自卑"就是缺點,需要改掉,自卑的孩子就是不好的、不優秀的,而是在社會、學習、交際、感情生活中,自信的孩子會具備更大的優勢以及更強大的內心。

當我們發現孩子沉默寡言、總是把自己悶在房間里不說話、跟別人說話不敢直視別人、有社交恐懼、不敢接電話、不敢參加各種活動等等,我們就要注意了,孩子是否陷入了"自卑漩渦"。

"自我效能感"讓孩子擺脫"自卑漩渦"

為什麼說自卑是個漩渦。

有研究表明:自我效能高的人,當他們在感覺自己的狀態與目標有差距的時,會更加努力爭取;而自我效能低的人發現這個問題時,反而會減少努力。

1.自我效能高的孩子在學習上充滿優勢

自我效能高的孩子,他們積極樂觀,面對困難不會輕易放棄,反而還會激起自己的潛能。

因為有自信,他們會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一切成果可以靠自己的努力得來,所以他們在學習上總是勇往直前。

而自我效能低的人遇到困難,比如成績下滑、比賽受挫、他人否定時,只會第一時間認為是自己的問題,不斷在內心聲討自己,這樣只會變得更加消極自卑,轉為一個死循環。

所以他們在學習上遇到困難,總是選擇逃避、懊惱、煩躁,覺得自己能力至此,"我本來數學就不好"、"我真的學不好英語"……用這些話來麻痹和安慰自己。

2.自我效能高的孩子更加積極樂觀

女演員鄭爽是一個"熱搜體",很容易因為各種各樣的事情上熱搜,但是這些事情都反映了鄭爽的性格:自卑。

從鄭爽的日常言行中不難看出,她是一個自我評價極其低的人。

她說自己長相丑已經不是一次兩次,甚至去整容;

怕自己吃東西會長胖,別人會不喜歡;

常常覺得自己不適合娛樂圈,應該退出……

她始終缺乏安全感,因此在感情生活中也總是容易受到傷害,在現實中也害怕他人的評價,越來越"放飛自己",其實是在麻痹自己。

而反觀賈玲,進軍娛樂圈的她雖然身材胖點,很容易受到"鍵盤俠"的指點,但是她不但不自卑,還總是通過自嘲來製造笑點,讓無數觀眾因為她的自信樂觀而喜歡上她。

3.自我效能高的孩子身心更加健康

很多自卑的孩子很容易因為生活中各種細碎的瑣事產生焦慮、恐懼、傷心、害怕等情緒,很容易做出傷害自己身體的舉動。

有研究表明,人大腦的積極和消極因素是同人的身體機能相聯繫的,常年處於積極狀態的大腦,他們的身體機能也會相對好,因為強自我效能的人比一般人更有幹勁,注重自己的健康狀況並努力改善。

提升孩子的"自我效能感"的三大途徑

1.在生活中幫孩子正確對待失敗

實際上,就算是自我效能高的孩子,在心智不成熟、認知能力還沒發展的時候,面對挫折失敗一樣會產生否定自己的心理,而自我效能低的孩子就更不用說了,很容易灰心沮喪,甚至是再也不想嘗試。

這個時候,父母教孩子正確對待失敗就是幫孩子建立自我效能的過程。

試想一下,當你的孩子在近期的考試中一直是不理想的成績,在班裡墊底,你會怎麼做?

很多家長會勃然大怒:"花了那麼多錢送你去補習,你就考這樣的成績?"

"你有沒有在認真學習?你看看隔壁家的小孩……"

"你怎麼這麼笨?不去上學的人都考的比你好!"

"你好好反省一下自己為什麼考得這麼差。"

但是我們其實很容易陷入一個誤區:對孩子本身的考試成績進行放大教育,對孩子大罵一頓並評判孩子沒有認真學習。

我們更應該關注孩子的過程而不是結果,不自信的孩子心理素質也會差,他們可能在平時努力學習,練習做的優秀,但是一到考試就緊張,這時候我們肯定和鼓勵孩子,並幫助孩子分析錯在哪裡,不僅會緩解孩子的心理壓力,也會幫助孩子建立自我效能。

2.身體力行,和孩子一起控制情緒

對於父母來說,孩子的很多行為都能引起一場"戰役":不學習、不吃飯、不睡覺,調皮搗蛋,但是我們有沒有發現,當我們忍無可忍地吼孩子時,孩子只會用同樣的音量喊回來。

在父母眼裡,孩子總是充滿缺點的。

而沉默寡言的乖孩子可能就會默默承受父母的罵話:"你怎麼這麼笨"、"做事拖拖拉拉的"、"真是個愛哭鬼"……當我們不斷用失控的言語給孩子貼上"笨"、"拖拉"、"愛哭"的標籤後,孩子卻會慢慢扭曲認知,覺得自己就是這樣的。

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鏡子,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言語,不把孩子當出氣筒,在孩子做得好時及時反饋鼓勵,而孩子做錯時幫助孩子分析錯在哪,會比一通罵更有效。

3.讓孩子看到自己的成功

給孩子增加成就感是建立自我效能的關鍵。生活中父母們可以製造一些"跳一跳就能夠得著"的"困難",引導孩子解決。

比如買一些有趣但適當超出孩子能力範圍的遊戲或者圖畫繪本,或者七巧板、拼圖等,讓孩子嘗試,當孩子抓耳撓腮大喊不會時,家長不要立刻上手,而是在旁指導孩子,讓孩子再想想,孩子成功完成後也要給予反饋,讓孩子獲得成就感。

在這種"製造困難——積極引導——解決困難"的親子互動中,孩子的自我效能感定會穩步提升。

提高孩子自我效能感對孩子未來的成長有很大的影響,自信積極的人不畏困難,努力挑戰。提高孩子的自我效能要從小培養,家長們快點抓緊起來吧!

我是尼莫媽媽育兒師,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源自網路,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自我發展治療 的精彩文章:

馬伊琍送女兒上舞蹈課,穿搭成謎惹吐槽,離婚後疑似放飛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