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我肯定做不到」,小孩總是自我否定?要教孩子「正確歸因」

「我肯定做不到」,小孩總是自我否定?要教孩子「正確歸因」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我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許多家長在陪伴孩子寫作業的時候,會發現孩子總是猶猶豫豫,寫答案之前都會一個勁的問媽媽,"答案是正確的嗎?" 當我們鼓勵讓孩子自己判斷的時候,孩子總是會覺得自己的答案不是正確的。即使是做對了,也會覺得是運氣好。其實孩子這種表現就是一種自我否定的行為,因為不相信自己的能力,所以才會十分害怕出錯。

孩子總是會覺得自己是做不到,對於自己的能力沒有十分的把握。其實孩子這種自我否定的情況存在於普遍的家庭當中,許多孩子都會有這種表現,因為不相信自己或者總是覺得自己做不到,往往就會表現出不自信,陷入自我否定的感情漩渦。他們的大部分表現都是不敢嘗試。導致他們一遇到問題就馬上退縮,遇到挫折就肯定會覺得自己是做不到的。

許多家長對此感到十分焦慮,想要通過努力讓孩子變得自信起來,可是到最後孩子只要是遇到挫折,就會感到不知所措,直接對自己的能力提出了否定。作為家長要對孩子這些自我否定的行為要十分重視,孩子不僅僅是不自信這麼簡單。


孩子過於"自我否定",會給孩子帶來許多不良影響

教育專家研究表明,一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尤其是在幼年時期,如果遭受太多的自我否定,孩子與生俱來的熱情與慾望就會慢慢地殺掉。孩子過於"自我否定",往往會給孩子帶來許多不良影響,甚至會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影響孩子自我發展的能力,導致孩子在以後不能很好的走向成功。

孩子過於"自我否定",導致他們在遇到事情的時候,第一時間就是退縮,他們的第一反應就是自我否定,卻不是自我肯定。假如這樣長期下去,就會讓孩子陷入自我否定的感情漩渦,他們就無法激發自己的能力去改變這個困難,就會陷入無法打破這個困境的惡性循環。

即使孩子就算遇到了一個全新的挑戰的時候,習慣性自我否定的孩子也不會主動的去迎接挑戰,反而是習慣性的退縮,擔心自己能力不足從而不能完成任務,在做這件事情的過程中所產生的焦慮和自我懷疑等等的不良情緒,也很容易影響到孩子的積極性。

孩子總是自我否定?家長首先要知道什麼是"正確歸因"

歸因理論在日常的社會交往中,人們為了有效地控制和適應環境,往往對發生於周圍環境中的各種社會行為有意識或無意識地做出一定的解釋,也就是在面對某一件事情的過程中,會根據別人所特定的特點人格特徵或者是一些未知的特點去尋找之間的因果關係。此理論是海德在他的著作《人際心理學》首先提出來的,他從通俗心理學的角度提出歸因理論,主要是為了解決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怎麼去找到事件發生背後的真正原因。

當他們面臨一件挫折的時候,就會悲觀的去想,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是什麼原因才會導致這樣的結果?這個過程是錯誤的歸因。習慣性自我否定的孩子們,會把原因歸為自己能力不足的結果,由於自己的錯誤才會導致這件事情的發生。當孩子懂得利用正確歸因理論,才能去主觀客觀的尋找正確的原因,只有在尋找出正確的因素的情況下,才可以改變自己的行為,而走向成功之路。

作為家長利用"正確歸因"方式,幫助孩子走出"自我否定:的情感漩渦

1.引導孩子從主觀角度尋找失敗原因

作為家長,如果想要培養孩子正確的歸因思維,想要讓孩子在面對某一件事情中有著正確的歸因方式,作為家長首先要在日常生活中多點引導孩子,從自身方面去尋找原因,也就是引導孩子從主觀角度去尋找失敗的原因,而不是要讓孩子遇到困難就怪這怪那,這樣孩子就會很容易形成錯誤的思維方式,而導致孩子容易推卸責任。

作為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幫孩子面臨學習中的某一些困難,作為家長要引導孩子掌握積極的歸因方法,告訴孩子,自己會有能力把這件事情扭轉局勢,走向好的結果,並鼓勵孩子為此積極努力。正確的歸因方法會改變孩子的行為模式,有助於孩子形成良好的思維,幫助孩子正確的認識成功和失敗。

當家長不斷的去鼓勵孩子從主觀角度尋找失敗原因,慢慢的就可以培養出孩子正確歸因的思維方式,當孩子遇到問題首先也會想到主動承擔責任。比如說在孩子上學前忘記帶了東西,孩子不會抱怨這抱怨那,而是會自我反思說都怪自己昨晚沒有收拾好,以後睡覺前都會把東西好好收拾好。

2.家長不打擊孩子,平常心去看待孩子

其實在日常中這種現象十分普遍,家長面對孩子的失敗現象會感到十分煩躁,孩子在完成某一件事情的過程中會有許多不良的行為,就會為此感到十分生氣,下意識的就會對孩子說出各種各樣打擊孩子的話,"你怎麼會這麼笨呢?""我花錢讓你去上學你什麼都沒學會,你是在浪費我的錢。""你不是學習的料。"等等。

家長對孩子的能力的否定,就會很容易讓孩子對自我能力失去信心,在面臨挑戰的時候也會很容易自我否定,覺得自己不行。這時候孩子就會懷疑自己的能力,導致孩子會因此降低自己的學習能力,漸漸的就會對自己自我要求降到最低。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不要去打擊孩子,以平常心去看待孩子的努力,每一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人無完人,以平常心去看待孩子的優點和缺點,告訴孩子你可以不用做到如此完美,當孩子面對一些挫折的時候,也要以平常的心態去鼓勵孩子,在適合的時間給予孩子適當的幫助。

3.及時的給予孩子鼓勵和理解

許多家長會覺得自己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其實這不是與家長是否很有錢讀了許多書有所關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假如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沒有做到及時的給予孩子鼓勵的話,甚至家長本人也會習慣性的自我否定,覺得自己沒有能力,那麼孩子就會對自己的能力產生一定的懷疑,自然而然的就會習慣性的形成自我否定的思維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許多家長都希望孩子是一個十分自信,而且有著很好的能力的孩子,那麼作為家長的我們,當孩子面臨挫折和困難的時候,要及時的去給予孩子鼓勵和理解,要讓孩子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比如作為家長,可以在孩子面臨挫折的時候,運用同理心去感知孩子,並對孩子做出一定的鼓勵,也可以在適當的時候引導孩子走出困難。

我是尼莫媽媽育兒師,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自我歸因 的精彩文章:

小孩做事總失敗,開始自我懷疑?學會正確歸因,讓孩子重獲自信!
教育心理學簡答常考31題,高分秘籍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