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謝冕:只要我們活著,就快樂地享受生命

謝冕:只要我們活著,就快樂地享受生命

不知不覺地,人就老了。人老了,首先是形貌上有了變化,變得不那麼可愛了。而其實質是,體質上有了變化,變得不那麼健壯了。這是不能不承認的。若不承認這一點,以為一切還如年輕時一樣,那在待人接物上就會出問題,例如不迴避一些不宜參加的場合等,而在行動上更會產生問題——老人有老人的身體條件,一般來說節奏應當放慢,急不得。應該適當地改變年輕時期的動作習慣,例如負重、下蹲等,不能過急過猛,要根據自己的體力行事。我在這方面就有過教訓。

以上說的,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我以為更為重要的一方面是與上述反向的,就是不能老想著自己老了,更不能老把這掛在嘴巴上。不要想這些,一切如同往常,做應當做的事,說應當說的話。這就是,心態絕對要年輕。要是人老了,心也老了,那才是真的老了。我見一些同輩人,甚至比我歲數小許多的人,他老覺得自己老了,想著想著,步履就蹣跚起來,思維就遲鈍起來,衰老得很快。都說老年人要樂觀,這話好像說了等於沒說,但我卻認為是很重要的。

對老年人心理上最直接的威脅,是死亡。死亡是日近一日地逼近你,使你不能不心生恐懼,以為來日無多,於是手忙腳亂,弄得身心兩衰。其實,死亡是上帝平等賜給所有的人的,上自帝王權貴,下至平民百姓,大家機會均等,有什麼可畏懼的!王瑤先生生前講,「不想死,不等死,不怕死」。這裡邊有樸素的哲理,不想死,就是現在流行的「活著的感覺真好」;不等死,就是我說的「該做什麼,該說什麼,一切照樣」;不怕死,就是「人人如此,怕也無用」。有了這三條,思想就會大解放。明知前面是終點,但行走就是一切。等到實在走不動了,那就停下來。

只要我們在行走,就快樂著,享受生命的每一天。我相信我這種生死觀並不淺薄。我的人生哲學是整體上的悲觀主義,局部上的樂觀主義。悲觀是絕對的,而樂觀則是相對的。我曾鄭重地說過:「人生到底是一個悲劇。」此話現在還不想修改。人來到世間,無憂無慮的童年稍瞬即逝,此後上學,是投入了一個大競爭,此後就業,又是一個更大的競爭。人生途中充滿了壓力和艱險。有的人就此敗下陣來,終生潦倒;有的人經歷過種種磨難,穿越過人生諸多的憂患,能夠戰勝那一切險阻,並最終到達自己的目標,這是一種成功的人生境界。而這樣的境界卻不是每一個人都能獲得的,只有少數人或極少數人在這種艱難的競走中走到了前面。

話說回來,即使是那些幸運的到達者,當他們功成名就之日,多半也人已中年,人生開始走下坡路了。我這裡講的只是學業和事業上的競爭,沒有說天災和人禍,沒有說病苦和貧窮,沒有說突如其來的天崩地裂。人生擁有的純粹的快樂,只在短短的童年的一瞬間,這能不讓人慨嘆嗎?人生究竟是苦多還是樂多?我的局部的樂觀是建立在整體的悲觀之上的,所以我並不膚淺。但是我到底還是樂觀主義者。我主張以快樂的態度對待人生的一切苦厄。我的主張就是認真每一天,快樂每一天,享受每一天,也美麗每一天。

我們畢竟無力對抗衰老。但我們的樂觀精神能夠延緩它的到來。我希望認真地對待人世擁有的每一天。想讓人高興的事,做一個自己快樂也讓別人快樂的人。有些人老了以後心情也變壞了,他自己不快樂也總讓別人不快樂。我希望我不是。我願忘記那應當忘記的,記住那應當記住的。放下的是那些傷害、那些卑鄙和污穢,放不下的是那些溫情、那些友愛和良善。人生只是一個過程,過程以外,什麼都不能留下,包括人們十分看重的名譽、地位、財富。世間沒有什麼比友情、親情、愛情更寶貴的東西,它們無價,金子也換不來。

現在我已從工作崗位上退了下來,工作上的壓力比過去少了,但我還是很忙碌。寫文章、參加社會活動之外,我始終堅持身體鍛煉,慢跑、冷水浴,這是一年四季不間斷的。最近在一位年輕朋友的鼓勵下正在學打網球,雖然現在還怯於上場,但已是一個「網球迷」,居然也知道阿加西、庫娃和大小威廉姆斯了。這是我「古稀」以後發生的事。去年我曾在大風雨中登上黃山的蓮花峰絕頂,今年更在暴風雨中步行七千九百九十六級石階直逼梵凈山金頂。在這些活動中,我每次都走在所有的年輕和不年輕的同伴的前面,他們都稱讚我「四十五歲的體力」,我當然有點得意。儘管仍然有很多讓人煩憂的事,但我的生活充滿了情趣。做一個健康的人,不僅自己快樂,而且也會使周圍的人快樂。

當我們活著的時候,要記住那些在困難時幫助過我們、在痛苦時安慰過我們的人。當我們不在的時候,也讓人們記住我們的一些好處,至少人們會給你這樣的評語——一個可愛的人。做一個除非萬不得已,盡量不給別人(包括自己的子女)添麻煩的人,做一個別人喜歡你、至少不討厭你的讓人親近的人,這就是我的人生的「大」目標。我始終心懷感激,為那些想著我的、記著我的、愛著我的人。我不看重一切身外之物,我只看重我內心的那些秘藏,為那深深的、淺淺的、濃濃的、淡淡的、若即若離、若有若無、抓不住又放不下的一縷扯不斷、理不清的情思……

不論我們活得多麼艱難,我們應當盡一切可能,讓生命美麗每一天!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周國平 的精彩文章:

走進一座聖殿
疫情生活中,我們該給7-18歲的孩子這樣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