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心理學家:真正毀掉你的也許不是原生家庭,而是這三種媽媽

心理學家:真正毀掉你的也許不是原生家庭,而是這三種媽媽

你與媽媽的關係怎麼樣?在你印象中媽媽最讓你傷心的一次是什麼時候?

母親承擔著養育孩子的主要責任,雖然一個人的性格形成與很多方面有關,但是母親的影響無疑是最重要的。

正如奧地利精神病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Alfred Adler) 所說:

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有「毒「的媽媽

國際著名的心理治療師蘇珊·福沃德,將危害孩子成長的父母稱為「有毒「的父母,「有毒」的行為並不是偶爾心情低落,對孩子發脾氣,而是一種習慣性、持續性的行為。

1、控制欲強的媽媽

控制欲太強的媽媽害怕不再被子女需要。他們希望孩子永遠都不能獨立地生活。一旦子女掙脫他們的操控,他們就會感到極度的痛苦,人生彷彿失去了意義。

這類父母會認為,孩子就是自己的一切,自己把所有都給了孩子,所以作為回報,孩子就必須要聽我的,否則就是不孝順。

電視劇《小歡喜》中,陶虹飾演的宋倩就是典型的操控型的父母。

她把女兒卧室和客廳之間的牆改成透明玻璃,方便隨時監視孩子學習。還有,參加冬令營,報高考志願,什麼事都要替孩子拿主意。最後把女兒逼成了中度抑鬱。

女兒說:「我覺得這個家就像監獄一樣。」

有些人不會用強權來控制子女,他們會選擇用「關心「的方式來控制子女。

有位母親曾經有一次非要等孩子加班後回家吃飯,孩子告訴她不用等,結果當孩子晚上八點多回到家才發現家人都沒吃飯在等自己。

這時他有種強烈被綁架的感覺,其實母親潛意識是想用這種方式讓孩子早點回家。

總而言之,操控型的父母致力於挫敗子女的每一個決定。如此一來,孩子的性格會變得很不成熟,他們就能永遠地主宰孩子的人生。

2、有言語虐待的媽媽

在孩子小時候,父母就是整個世界的中心。孩子的自我評價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父母的對他的評價是怎樣的。

虐待型父母有兩個特點:言語的偏激和辱罵的頻率。

有的媽媽經常侮辱孩子的外表、智力、能力甚至是作為人的價值,說什麼「笨成這樣,吃屎都趕不上熱乎的」,「不知道我生下來你幹什麼玩意兒!」這就有虐待的嫌疑。

還有就是辱罵的頻率。把一件小事翻過來覆過去地念叨,即便你說的都對,孩子也承受不了一天到晚地批評。

長此以往,孩子就會特別缺乏安全感。

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安全感位於需求的第二層級,是一個人的基本需求。

安全感低的人會整日患得患失,惶惶不可終日。

小孩子的世界觀屬於尚未成熟的階段,這個時候孩子的種種做法都是發自內心的需求,如果父母不加理解就抑制孩子的行為,甚至用拋棄孩子作為威脅,那麼孩子長大後,就會繼續壓抑自己的內心想法,成為一個「順從的老好人」。

童年時期,正是一個人形成穩定安全感的時期。

對於孩子來說,他的一切需求都需要父母來滿足,他需要依靠父母才能生存。

這時,父母要給孩子這樣的感覺:你可以盡情的表達自己,只要不傷害別人,父母會永遠在你身邊

有了這種想法的孩子,能夠在人際關係中釋放自己的能量,即使遭遇挫折,他們也能很快恢復。因為他們知道:我的父母會一直支持我。

隨著孩子逐漸長大,這種感覺就會內化到孩子的潛意識深處。

即使父母已經老了,不再幫得上自己了,但是他的心中仍然會存在一個聲音:放心去做吧,我們永遠在你身後。

3.有身體虐待的媽媽

孩子不停地哭鬧、挑戰父母權威的時候,大部分父母都會忍不住打兩下屁股。

身體虐待型的媽媽通常不是因為孩子犯錯而懲罰孩子,這種媽媽往往是主動找茬。

工作的壓力、家庭的矛盾、對社會的不滿,隨便找個借口就對孩子拳腳相加。

這樣的人有很多是自己成長於充滿暴力的家庭,他們既痛恨自己的父母,又把自己父母的做法作為榜樣,將暴力視作解決問題和發泄情緒的唯一手段。

幸運的是,這種母親已經越來越少了,因為90後大多是獨生子女,從小很少受到暴力的對待,不得不說這是一個時代的進步。

原生家庭影響一個人的性格,而媽媽是家庭中對孩子影響程度最深的人,一個合格的媽媽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心理 的精彩文章:

如果你想從精神上徹底擊垮一個人,建議你看看這篇文章
心理學家:越是有錢的人,越會迴避和窮人打交道,原因有兩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