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學區房和「起跑線」都消停了:2020這場疫情,重塑中國家長10大教育觀念

學區房和「起跑線」都消停了:2020這場疫情,重塑中國家長10大教育觀念

本文授轉自「少年商學院」(ID:youthMBA),作為領先的國際素質教育平台,少年商學院通過世界名校通識課幫助6-15歲孩子發現興趣並樹立目標。

2020年的這個春節假期漫長到令人窒息,沒有慶祝,只有靜默。對家長朋友來說,沒有人再討論學區房與「起跑線」。所有人都回到原點,關注生命,關心健康。

我們為逝去的生命致哀,為患病的人們祈福;我們停下來複盤自己的人生——特別是過去狂奔的歲月里,那些彌足珍貴但卻疏忽了的東西。我們的觀念正在潛移默化發生諸多改變,或主動或被動。

1

誠實教育

「如果再來一次,我還是會說。」李文亮生前這樣說。這位普通的醫生忠於自己內心,從一而終。他為誠實付出了代價。當誠實成為這個世界的英雄主義,他的死亡愈顯悲壯。鍾南山老先生提及李文亮醫生時,亦是難掩淚眼與傷心。

對李文亮最好的悼念,是將誠實的品格傳遞傳承下去。從小給孩子種下一顆種子,告訴他,今天不僅要在學校和生活的日常誠實,未來更要視正直與誠實為第一原則,無論何時何地,不畏強權,不懼黑暗。

我們也要警醒自己,永遠不要變成自己憎惡的那種人——一邊在網上悼念或感恩著李文亮們,一邊把孩子拉到一邊告訴他要學會「明哲保身」。

2

思辨教育

當疫情風暴來到移動互聯世界,和撲朔迷離的政治話語體系時,消息與數字滿天飛,真假難辨,是非難分。

與其把我們可能是二手三手的消息轉述給孩子,不如和孩子一起提升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與科學素養,不盲從、不人云亦云,學會提問,勤於質疑,分清事實與觀點,並追根溯源,去辨識、推演、論證你所看到的一切。

思辨教育,是中國家長必須更加重視的一道命題,它比孩子考100分或買學區房要重要100倍——尤其在複雜的世界裡,很多時候它更是一種生存本領。

3

醫學通識教育

疫情讓我們和孩子深入探討醫生這個職業。萬千醫生在一線奮戰,且不斷有犧牲。他們的底層思維簡單而堅固——醫學存在的理由是生命第一,說白了就是——讓病人活著。他們大都有著堅定的使命感與價值觀,令人敬佩。

有人說疫情讓更多的家長未來不敢讓孩子學醫,我對這句話不以為然。一來,想操控孩子未來的家長可能最後是雙輸;二來,此類家風的家庭,本就不是學醫這塊料。

真正有醫學志向的家庭,敢讓孩子做自己,且可能恰因這個世界的不確定性,和現代醫學的局限性,而更堅定自己的選擇與信仰。

4

信息素養教育

當孩子走過來,問從早到晚都捧著手機的你——到底發生了什麼而讓你或悲憤或焦慮或偶爾欣慰的時候,千萬不要試圖用一句「你還小,不懂」來打發或搪塞他。我們的孩子都是信息社會的「原住民」,他們更有權利了解這個世界正在發生的一切。

讓孩子和你一起利用電子設備,來高效查詢信息——譬如每日新增確診人數的圖表;來思辨和評價信息——譬如紅十字會的行為;來靈活使用信息——譬如為微博上或朋友圈一些求救者提供匹配的幫助信息與資源吧,孩子的表現將超出你的預期。

如果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想表達自己觀點,且觀點新穎大膽,甚至觸及某種不可明言的禁區,亦不必視之為洪水猛獸。出於安全保護,你未必會把孩子的觀點現在就傳播出去。但是要謹記不能因噎廢食。創造性表達是信息素養較高的層次。

5

死亡教育

你如何和孩子討論湖北成百上千人因新冠肺炎而死亡?你如何給孩子解釋「封城」和家家戶戶閉門而不出?若你我也不幸感染病毒且危重,現在想寫封遺書給家人與孩子,你會寫些什麼?

死亡教育一直是中國人的禁忌。過去只有在每年清明節的時候,互聯網與自媒體才會多一些討論。但今天這種因惡性病毒而死與自然死亡又是不同的,一切都是猝不及防,就像人們常說的「不知道明天與意外哪個先來」。

所以,未來拋開禁忌,多和孩子聊聊死亡吧。教育的本質說到底就是生命教育——培養完整的人,尊重生命,尊重個體,而死亡是生命教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6

合作力教育

沒有合作,湖北獨靠自身醫療系統難以收治如此多患者;沒有合作,雷神山火神山醫院的所謂奇蹟就是天方夜譚;沒有合作,瞞報自己行程與病情的人將可能導致疫情防控功虧一簣。

我們常說要提高孩子的智商(IQ)、情商(EQ)、財商(FQ)、逆商(AQ)等,在我看來,「合作商」(WeQ)被忽略了,它極為重要。世界名校錄取新生時,非常重視學生的領導力與團隊合作能力。但由於中國現代社會信任成本的高昂,致使許多人各自都是一條龍,但合作起來可能變成了一條蟲。

然而愈是如此,我們愈要告訴孩子合作的重要性。或許我們需要多走一步,教引導孩子辨識誰是值得合作的對象,但是卻一定不能阻止他邁出合作的第一步。

7

善良教育

我們從小被告知的「善良」,一般指的是助人為樂、尊重他人。但是到了今天,如疫情風暴的複雜世界裡,我們和孩子談善良,需要向下堅守它的底線,向上突破自我設限。

所謂向下堅守底線,正如谷歌的價值觀一樣,告訴孩子,不作惡(Do not be evil),也是一種善良。看看那些藉機賣假口罩的人,看看那些為捐贈的救援物資設障的官員,讓人心寒。

要讓孩子認識到,以後無論在什麼樣的處境下,都要保持自己的操守跟底線。每個人都可以懷揣成為超級英雄的夢想,但是「改變世界」可以有多個維度,「不作惡、保持善良」也是其中的一種。

所謂向上突破自我設限,就是不要一味教孩子隱忍。中國人喜歡稱讚一個人「給人留面子」「不捅破」,並把之稱之為善良的一種。我們不應當把這種觀念傳承給孩子。真正的善良是不冒犯別人,但也不委屈自己。什麼叫委屈自己?對某個觀點明明不認同,卻又點頭;對某件事情明明有意見,卻還要執行。委曲求全,壓抑了自己,同時也沒解決問題,既不利己也不利人。

8

親情教育

中國人歷來是內斂的,不善於表達愛的——特別是親人之間。但是現在,從被刷屏的豆瓣上一個武漢女孩的真實日記,到許許多多新冠肺炎家庭成員的口述或媒體報道,我們更加理解了什麼叫做「生死相依」。這種時刻,沒有什麼東西比親情更珍貴,沒有什麼力量更親情更強大。

現在的疫情沒有特效藥,所謂「治癒」,大抵是自我修復。醫療的作用其實是創造條件,贏取時間,支持生命的自我修復。在這個過程中,親情與鼓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從今天開始,大膽表達對家人的愛吧。大多數人這段時間都是閉門不出,是否已經太久沒有和父母打過這麼久的牌了,太久沒有吃過這麼多頓家鄉飯了,太久沒有和另一半及孩子如此形影不離了(其實很多人不是「太久沒有」而是「第一次」);未來回頭看,這是多麼難能可貴值得珍惜的時光。

9

新財商教育

和不善於表達愛一樣,中國人還羞於談錢——尤其是和孩子談錢。很多父母把財商教育狹義地理解為「教孩子賺錢」,擔心他太早沾上「銅臭味」,諸如此類。

這其實是一種誤解。財商是一種思維方式,不僅關乎理財技能,更與獨立決策力、延遲滿足與社交力的培養有關。在物質豐盈的年代,孩子如何遠離盲目攀比,朋友向你借錢該如何處理?要跟著同學一起「炒鞋」嗎?

而疫情的發生,又翻開了財商教育之「硬幣的另一面」:那就是,當許多行業受到巨大衝擊,我們可能需要做好過一段「苦日子」(其實是正常日子)的心理準備了。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對孩子進行財商教育呢?

到底什麼叫做節儉?人為什麼要工作?我們還要繼續捐贈和回饋社會嗎?這些話題,你會如何講給孩子聽?是的,當你沒財或少財可理的時候,其實是對孩子進行財商教育的絕佳機會,我們也可稱之為「新財商教育」。

10

全球公民教育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一直在推動全球公民教育(Global Citizenship Education-GCED),《中國教育報》也曾於2016年做過《將「全球公民教育」作為課程主流》的報道。它強調的是跟當地社區、城市、國家以及全球人類在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上的依存和關聯。

新冠肺炎疫情毫無疑問是全球議題。疫情讓更多的家長,或主動或被動地引導孩子從認知層面,了解正在發生的歷史並進行思辨;從社會情感方面,譬如對待武漢人事宜上更富同理心;從行為層面,從力所能及的小事開始採取一些有效且負責的行動。

在一個全球化的時代,培養孩子的好奇心、獨立與未來公民的品格是必需的。此次疫情,讓更多的家長在和孩子討論宏觀話題的時候,摒棄「大國綜合症」,而首先從一個普通的、大寫的「人」的角度去思考問題,進而搭建相關的知識、技能與價值觀。

最後,希望疫情早一些結束,希望不幸家庭的數量再少一些,希望救援的隊伍里不再有傷亡;也希望每個家長引導孩子,以合適的方式讓他了解多一些疫情的種種,從共同寫成一篇日記開始,一起記錄正在發生的歷史。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二胎媽媽圈 的精彩文章:

徵文24:寫給3歲兒子的一封信
新冠疫情正在加速淘汰7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