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吳奇隆前妻的女兒慘遭退學,4歲竟連吃飯上廁所都不會:父母的過度保護,不是愛,是害!

吳奇隆前妻的女兒慘遭退學,4歲竟連吃飯上廁所都不會:父母的過度保護,不是愛,是害!

01

愛是極度危險的東西,常常導致傷害,並且越愛越容易導致傷害。--武志紅

上個月,媽隊去朋友家做客時發現,她的女兒才剛滿6歲,居然一口牙早已七扭八歪,很不整齊。

詢問之下才得知,原來是朋友一家過去太保護孩子了,擔心吃太硬的東西會傷害她的乳牙,只讓她吃軟爛的食物。

就連蘋果都不讓孩子直接啃著吃,必須榨成果汁喝,結果導致孩子的頜骨發育異常,沒有足夠的空間長牙了。

其實聽到這個原因時,媽隊一點也不驚訝,因為身邊就有好多家長,習慣了去時時刻刻保護孩子:

孩子玩耍時玩具掉了,我們就幫他們撿起來;

逛街時,怕孩子走得太累,直接抱著他們走;

不給孩子使用任何剪刀、小刀之類的生活工具;

……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這是毋庸置疑的,所以我們總會忍不住想去多保護孩子,生怕他們摔倒、磕著、累了。

心想著孩子還小,我們幫幫他們、疼愛他們也沒什麼大不了。

可這看似理所應當的保護,往長遠來講,真的是一種正確的愛嗎?

02

說真的,這種看似貼心的保護,短期內或許能讓孩子遠離很多潛在的危險。但時間一長,它背後隱藏的弊端,必將展露無遺。

可即便如此,還是有許多家長捨不得讓孩子吃半點苦,為此外界把他們形象地稱之為,「直升機父母」

他們彷彿乘坐著直升機一般,盤旋在孩子頭頂,監視著他們的一舉一動,生怕他們有丁點兒危險。

國外視頻《直升機父母》

而在娛樂圈中,馬雅舒無疑是一個最典型的代表。

在綜藝《媽媽是超人》中,馬雅舒正是中國無數家長的「加強版」縮影。

為了保護孩子,不讓他們磕碰到,馬雅舒將家中所有的傢具都搬空,一家人只能圍坐在地上吃飯。

孩子對市場的海鮮、蔬菜充滿好奇,輕輕一摸,馬雅舒便如臨大敵,擔心孩子染上細菌,呵斥著一把將孩子拉走

連孩子靠近下門口,她都會尖叫著「不行不行!」▼

這樣的保護夠周到,夠細緻了吧?可孩子真的如馬雅舒預期般長大了嗎?

事實上,快4歲的米婭還穿著尿不濕,不會自己上廁所、不會穿褲子、不會自己吃飯……生活自理能力差到被幼兒園退學。

而這一切無疑驗證了,美國心理學會的一項研究:

對孩子的生活過度關注、保護的爸媽可能會傷害他們的情感發展。

「直升機育兒」實際上可能會阻礙孩子的獨立性。

指導幼兒的一舉一動和決定,可能會降低他們自己處理情緒和行為的能力。

孩子們就像一隻即將破殼而出的小雞,如果我們出於好心去剝開蛋殼,只會讓他們從小體質虛弱,終究難以健康長大。

現在捨不得讓孩子吃的苦,在不久的將來,終究會讓他們嘗到更多的苦。

03

去年,關於「北大高材生12年不回家,拉黑父母6年,怒寫萬字控訴長文」的新聞備受關注。

王猛,從小成績名列前茅,北大物理本科畢業,留美碩士。按理來說,他應該學成歸來,好好工作孝敬父母,可故事卻有了180°的大轉變。

在2012年,一封長長的決裂信發出後,王猛拉黑了父母的所有聯繫方式,不再與他們有任何聯繫,徹底與家決裂了!

最近10年,王猛僅回過一次家,在老家的城市呆了6個小時,而為了向父母拿戶口本去更換過期身份證,在家中停留不超過10分鐘

「每年春節都有人問我們,你們兒子咋又沒回來,我都說他在美國,忙啊。」別人闔家團圓的日子裡,王猛家卻顯得格外冷清。

而造成這一切的主要原因,就在於王猛父母那令人窒息的教育方式。

「從小到大,我母親一直傾向於把我關在家裡,按自己的喜好包辦一切。說起這份沉重的愛時,王猛的眼底閃過一絲怨恨。

長期以來,除了學習之外,父母不允許王猛做任何其他的事,甚至社交活動更是能免則免。

後來,成年的王猛去北京、美國求學,父母仍然想盡辦法,讓親戚朋友來照顧、監督兒子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這份長達二十幾年的「過度關愛」,在漸漸地壓得王猛喘不過氣……最終,他不出意外地成了一個內向、敏感,甚至有嚴重社交障礙的人。

或許王猛的例子比較極端,但不少人都能在其中看到自己身邊的影子。

怕孩子劃傷,不讓他們用一切工具,結果十幾歲的人了,連個蘋果都削不好;

怕孩子交到壞朋友,干涉ta的社交,以致長大成人後,仍不知如何正確與人相處

……

到頭來,還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時間,重新栽培孩子,這不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嗎?

「寵狗上灶,寵子不孝」,過度保護孩子,不讓孩子受一點苦頭的父母,最終都會作繭自縛。

04

看到這裡,可能有的家長會說,不保護孩子,難道要任憑他們受傷嗎?

媽隊絕非這個意思,我明白很多家長不讓孩子獨立辦事,是擔心他們會有危險。可事實上,孩子看似軟弱的外表下,蘊藏著無限的潛能。

記得去年,看望移民德國的朋友時,意外發現她年僅10歲的女兒,居然能獨自拿著大剪子修理花圃、步行15分鐘到隔壁街區買東西。

「你是不是也很驚訝,我怎麼會放心讓她做這些?」朋友看出了我的疑惑。

原來為了鍛煉孩子的獨立性,德國法律規定,「6-10歲,孩子要洗碗、掃地、買東西;10-14歲,孩子要修剪草坪」。於是,朋友開始嘗試放手。

雖然一開始也摔破過盤子、打翻了水桶,但孩子在一點點不斷變強、變好。到現在,她不僅能照顧好自己,還能幫父母照看好年幼的弟弟。

所以說,孩子比我們想像中要聰明得多。只要我們能保證好孩子的安全,讓他們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絕非壞事。

哪怕孩子一開始做得不好,但只要去做,通過一次一次的不好,才能構成最終的完美。

再者說,如果自己的事情都做不好,長大後憑什麼能很好地融入社會呢?

05

「國學大師」于丹說過:

父母真正成功的愛,就是讓孩子儘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這種分離越早,你就越成功。

簡而言之,懂得適當放手的父母,方能培養出有出息的孩子,那才是真正的愛。

讓孩子心裡「吃苦」,勇於直面挫折

前段時間,鄧亞萍分享了這麼一個小故事:

10歲那年,她參加河南乒乓省隊選拔時落選,父親並沒有用善意的謊言去保護她的自尊心,反而將殘忍的事實告訴了她。

巨大的打擊並沒有讓鄧亞萍灰心,反而激起了她不服輸的心,憑藉著這股拼勁兒,越挫越勇,直到進入國家隊,贏得奧運冠軍。

雖然父親的果斷看似無情、決絕,殊不知,這才是保護孩子最直接、最應該的方式。

在不傷害孩子自尊的前提下,儘早讓他們了解現實的處境,才能學會承擔自己行為的後果,才能保持對生活最基本的積極態度。

父母放手的幅度,是孩子飛翔的高度

蔡少芬曾在微博曬出女兒做飯的照片。圖片中,孩子的個頭不過比灶台高一點,拿著廚具熟練地炒著菜,最後的賣相還很不錯。

可不少人提出質疑:做飯要用到刀子、火、電什麼的,孩子那麼小,難道父母都不擔心孩子受傷嗎?

而蔡少芬則大方回應,說「做飯是最簡單的鍛煉,擔心孩子受傷是正常的。但其實,柴米油鹽也是一種成長和修行。

如果明知前方充滿危險,那我們就把孩子牢牢地保護起來;如果前方的路是孩子成長的必經之路,那我們就鼓勵他們大膽去試、去闖。

就像我們可以讓孩子在想吃雪糕時,獨自拿錢去小賣部買。

想吃雪糕,自己去買,這是自己解決問題

鼓起勇氣,自己去買,這是鍛煉孩子勇敢

去到店裡,挑選雪糕,這是學會做出選擇

獨自買到雪糕時的喜悅,這是讓孩子懂得付出才會有收穫

孩子現在固然嬌弱,但並非我們想像中的那般脆弱。

他們是的潛能就像吸飽水的海綿一般,擠一擠,總歸還是有的,只是取決於我們是否願意嘗試。

世間沒有不枯萎的花,人間沒有不艱難的路。

既然無法預知未來的狂風暴雨,何不主動讓孩子練就一身錚錚鐵骨,來對抗將來可能發生的一切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靈雞湯 的精彩文章:

表面愛你,心裡卻不愛你的男人,才會這樣對待你
晚安心語:願生活:當下如水,未來如詩,始終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