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真理與實踐大討論:真理是經驗事實,是推理論證,還是科學事實?

真理與實踐大討論:真理是經驗事實,是推理論證,還是科學事實?

什麼是真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句話完全正確嗎?真理是經驗事實,是推理論證,還是科學事實?抑或是一種不斷好奇求索的精神?

關於這些疑問,自古以來,無論是哲人、精英還是平民,對此都各自為戰,眾說紛紜,無法統一。

今天咱們就針對真理這個概念,一起探討下。

1

一位感知論創造者說,人類目前仍沒有認識到什麼是真理,因此也就談不上用真理。人根本沒有認識真理,很多時候,真理是以謬誤的面目出現的。鑒於目前人類對真理的無知,我們仍處於自私、邪惡和痛苦輪迴的地步。人們對真理的目的和意義的認識都不明確,也沒有一個統一的判定標準,即便真理存在,我們也是睜眼瞎,採取視而不見的態度。

人以生存為目的,並不以真理為導向。很多時候,由於生存,由於慾望,人是與真理背道而馳的。當人用自創的方式解釋存在時,就不可逆轉地進入到一個陌生而危險的區域。人的存在意識異化了,但是我們卻不自知,依然活在自我解釋的世界中,做著未來之美好的美夢。

當我們以人理來挑戰真理,用人的文明模式和主觀願望去解釋真理,真理就越來越遠離我們。因為人的目的是為了體現自己的意志,而不是為了真理本身的探索。真理的存在不是我們的想當然,而是萬物之存在的本質。自然規律已被人的文明理念所主觀化和精神化,這種真理需要我們重新在人與存在的關係、人與自然的關係中去發現,需要我們放棄一切主觀意識去體驗,需要我們在最原始的出發點去獲得。

對真理的追尋,不是反智慧,不是反文明,而是讓人類文明面向真理,進行反思,對萬物的存在本質進行客觀理性的回歸。

關於真理,有人說存在就是真理,其本身就是我們需要不停認識的。作為生物體,生命體,我們的存在就是真理的一部分,我們最初的出發點就是真理,世界呈現就是真理,我們的日常行為即真理,在人們的舉手投足之間。但這樣說,是不是越說越不清楚呢?歡迎你留言,後台和其他粉絲一起談論。

還有人說,真理是對真相的曝光,它的存在方式不是人的臆斷,而是理性和邏輯推理。這點哲學詩畫到時有些認同,畢竟通過理性和推理論證,人類在科學技術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這點是無論誰都無法否認的。

以上是一部分人對真理的看法。現在看看另外一部分人的看法,主要分為四個部分:

2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句話反映了客觀實際對真假的評判和作用,是不是真理只能靠社會實踐來檢驗,這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一個基本原理。因此它很早就成為一些學者的座右銘,甚至成為我國人民思想行為的唯一準則。但是有學者也提出了質疑,因為這句話只是部分對,並不全對,甚至有些地方是需要重新考量和反思論證的。

仔細分析這個基本原理,我們會發現,「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一說法並不正確。實踐,並不是檢驗真理的標準,更不是唯一標準,因為真理本身並不需要檢驗,它只需要按照真理的要求去小心的實踐,因為沒有絕對的真理。實踐只是檢驗某一理論是否具有真理性的一個基本的活動過程和手段。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一說法有兩個概念比較重要。第一,是實踐。第二,是標準。

什麼是實踐?

通俗地講,實踐就是人類的活動。從廣義上講,所有的人類活動,都可以叫做實踐。從狹義講,人類有目的的活動,人們按照一定的規則進行的活動,人類為了自己的需要改造自然界、改造自身、改造社會的活動,叫實踐。實踐,本身指的是一種活動,實踐本身只是一種過程中的活動,或者說,一種人類為了自身的需要改造外在世界和內部世界的一種手段。

再看標準這個概念。

國際標準化組織管理委員會以「指南」的形式給「標準」的定義作出統一規定:標準是由一個公認的機構制定和批准的文件。它對活動或活動的結果規定了規則、導則或特殊值,供共同和反覆使用,以實現在預定領域內最佳秩序的效果。

在標準定義中我們看到,標準是一種活動或者活動的結果的規則、導則或者特殊值,通俗地講,標準,就是一種大家共同遵守的規則或者法則,這個法則和規則雖然具有一定的穩定性,但是,因為它是人類自身制定的,所以,所有的標準都會發生改變,會隨著歷史的發展演變產生變動和變化。

從對實踐和標準這兩個概念的考察出發,我們會明白「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一說法的漏洞。

實踐是人類的活動,人類在活動,就要遵守規則和法則,這個法則和規則,就是標準,就是活動的標準。人類在實踐,在活動,而活動就有結果,如何判斷這個結果的性質如何,同樣需要一個規則和法則,這個規則法則,就是標準。實踐作為人類的活動,它自身作為一種過程活動,首先就要遵守一定的法則和規則,不能胡亂地去實踐,比如不能把殺人越貨也當作實踐。其次,是實踐、是活動,就要有結果,這個結果的性質如何,也需要按照一定的標準來進行判斷,不能僅僅說,實踐活動本身是檢驗它的標準,因為實踐過程本身並不能提供什麼標準;也不能說,實踐結果自身就是檢驗實踐結果的標準,結果自身無法對其自身進行任何價值判斷,只能通過外部力量或外部世界的評判才能制定標準,才能統一標準,取得大家的一致認可。

因此,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一說法從語法和邏輯上,本身就說不通。實踐,如何能給判斷某一理論是否是真理性提供規則和法則呢?實踐本身不是規則和法則,實踐本身也要遵守一定的規則和法則,本身不是規則法則的事物,如何能成為規則法則呢?

比如,一棵蘋果樹,它結蘋果,那麼,我們能不能根據蘋果樹結蘋果的過程,來判斷一顆蘋果的甜度和大小以及人們對該蘋果樹結的蘋果滿意度呢?當然,我們或許大約能根據蘋果樹自身生活的環境、自身的品質來大致推斷出該蘋果樹所結出的蘋果的大致情況,但是,我們絕不能以蘋果樹自身生活的環境、自身的品質作為依據和規則,來判斷該蘋果樹所結的蘋果的大小、甜度、以及人們對蘋果的滿意。我們絕對不能說,生活在中國的蘋果它的大小一定是在什麼樣的範圍內,它的甜度也一定是在什麼範圍內,更不能說人們一定滿意生長在中國的蘋果,而不滿意生長在其他國家的蘋果。實踐的過程,蘋果樹的結果過程,會對活動的結果以及該結果的某些性質產生影響,但是,如何判斷結果以及該結果的基本性質對人類來說具有什麼樣的意義,一定需要另外的規則和標準,而活動過程本身,實踐過程本身,並不能提供規則和法則。這樣看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就是一種錯誤的說法,而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更是錯誤的說法!

有人會說,某一理論或價值觀在實踐中成功了,也就是說,實踐檢驗了這個理論或價值觀,證實了它。這難道不是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嗎?這個說法很具有迷惑性。但要認可這些,必須首先考慮一個前提問題,就是如何判斷某一理論在實踐中成功了。判斷某一理論在實踐中成功的標準是什麼?是實踐本身?還是另有其他的規則和標準。某一理論或價值觀,在實踐中產生一定的結果,這個結果,它自身以及它自身的性質對於人類來說,怎麼判斷它對人類來說是成功的、是有意義的、是促進人類社會進步的?又如何判斷它對人類來說是失敗的、是有害的、是無益的呢?我們知道,實踐本身提供的只是一個活動過程和活動的結果,而並不提供判斷該結果對人類來說是成功或失敗、有益或無益的規則。結果的成功與失敗,結果的是否令人滿意,結果的有益或無益,往往並不是結果自身以及活動過程本身能決定的,是否對該結果滿意,全看人類自己對自己的判斷,而人類如何判斷,也全由人類的自身的需要(多數情況下是生存利益需要)判斷。大家共同制定一定的規則法則,用這個規則法則來判斷某一活動結果的性質、來判斷這樣的結果是否是人類所需要的,是否為人類的大多數所滿意。實踐,作為一種活動,自身能提供其自身要遵守的規則和法則嗎?實踐的結果,實踐活動的結果,自身能提供判斷其自身的規則和標準碼?這就好比偷東西的賊,自己無法提供一個標準,說自己不是盜賊。只能通過由外部力量共同組成的法律,法庭,才能斷定他是不是盜賊。

由以上得出,實踐並不是檢驗真理的標準,也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實踐只能是檢驗真理的過程和手段,人們通過按照一定的公認的規則進行實踐的活動過程,人們看到了某一理論或觀點、價值觀在實踐中產生的結果,並依照一定的規則,對這個結果進行判斷、評定,這才是真理得到驗證的一般過程。

3

真理的一般定義

真理,即永恆不變的唯真道理。真理不是意義的探討和定義,而是存在的規律和規則,是永恆不變的行為規則。人必然生活在規則和規律中,否則就會出問題。

自然科學真理

真理亦可分為絕對真理和相對真理,即絕對真理是不受任何限制的廣義的道理;相對真理是在特定條件下成立的有局限性的道理。真理是個神聖的東西,它令人嚮往,讓人敬畏。能夠被稱為真理的東西,一般具有普遍意義,即它可以經得起時間的檢驗。

比如牛頓的經典力學、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現代量子力學、天體物理學、生物生命醫學就是自然科學的真理。因為這些理論能夠解釋很多自然現象,能夠給人類謀福利。

哲學和社會學真理

中國古代儒家思想和道家哲學,在某種意義上也是真理。

儒家文化是中國漢民族文化的主體。儒家文化的禮樂仁義等道德規範,是構建中國封建社會的主導意識形態,也是塑造中國國民性的基本元素之一。中國綿延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足以說明儒家文化存在的合法性。

德國哲學家黑格爾有句名言,凡存在的都是合理的。這句話很有說服力。如儒家文化的生命力絕不是空頭說說而已,而是有中國封建社會的漫長歷史作為根據。

中國道家思想從某種意義上也是真理。因道家文化對中國傳統社會和文化,同樣產生深遠影響。如古代士大夫的逍遙、自在的人生觀,中國傳統藝術都受到道家思想極大影響。

4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沒有懷疑和追問,就沒有真理。

——葉永烈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作者葉永烈認為人們只有不斷的探索與發現,才能獲得真理,就是要敏銳地發現問題,堅持不懈地思考,深入地解決問題。只有「打破砂鍋問到底」,鍥而不捨地追根求源,找到答案,就能在現實生活中發現真理。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其實,這句話本身就是一個真理。縱觀千百年來的科學技術發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學說的發現者、創立者,差不多都善於從細小的、司空見慣的現象中看出問題,不斷發問,不斷解決疑問,追根求源,最後千百次的追問和科學實驗中找到了真理。

洗澡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而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系的謝皮羅教授卻敏銳地注意到:每次放掉洗澡水時,水的漩渦總是朝逆時針方向旋轉的。這是為什麼呢?謝皮羅緊緊抓住這個問號不放,進行了反覆的實驗和研究。1962年他發表了論文,認為這種漩渦與地球的自轉有關,如果地球停止旋轉,就不會產生這種漩渦。他認為,在北半球,洗澡水朝逆時針方向旋轉;如果是在南半球,洗澡水的漩渦將朝順時針方向旋轉;而在赤道,則不會形成漩渦。他的這個見解,引起各國科學家的極大興趣,他們紛紛在各地進行實驗,結果證明謝皮羅的結論完全正確。

無獨有偶。17世紀的一個夏天,英國著名化學家波義耳正急匆匆地向自己的實驗室走去,剛要跨入實驗室大門,陣陣醉人的香氣撲鼻而來,他這才發現花圃里的玫瑰花開了。他本想好好欣賞一下迷人的花朵,但想到一天的實驗安排,便摘下幾朵紫羅蘭插入一個盛水的燒瓶中,然後開始和助手們做實驗。不巧的是,一個助手不慎把一滴鹽酸濺到紫羅蘭上,愛花的波義耳急忙把冒煙的紫羅蘭用水沖洗了一下,重新插入花瓶中。誰知當水落到花瓣上後,濺上鹽酸的花瓣奇蹟般地變紅了,波義耳立即敏感地意識到紫羅蘭中有一種成分遇鹽酸會變紅。那麼,這種物質到底是什麼?別的植物中會不會有同樣的物質?別的酸對這種物質會有什麼樣的反應?這對化學研究有什麼樣的意義?這一奇怪的現象以及一連串的問題,促使波義耳進行了許多實驗。由此他發現,大部分花草受酸或鹼的作用都會改變顏色,其中以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明顯,它遇酸變成紅色,遇鹼變成藍色。利用這一特點,波義耳製成了實驗中常用的酸鹼試紙——石蕊試紙。在以後的三百多年間,這種試紙一直被廣泛應用於化學實驗中。

最有趣的是一位奧地利醫生。一次兒子睡覺時,他發現兒子的眼珠忽然轉動起來。他感到很奇怪,連忙叫醒兒子,兒子說他剛才做了個夢。這位醫生想,眼珠轉動會不會與做夢有關呢?會是什麼關係呢?他百思不得其解。於是,帶著一連串的疑問,他以兒子、妻子、鄰居為實驗對象,進行了反覆的觀察實驗,最後得出結論:當睡覺的人眼珠轉動時,他確實正在做夢。如今,人們研究夢的生理學,便根據眼珠轉動的次數和時間,來測量人做夢的次數與夢的長短。

洗澡水的漩渦,紫羅蘭的變色,睡覺時眼珠的轉動,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善於「打破砂鍋問到底」的人,卻從中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成就。在葉永烈看來,這種「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正是我們前行路上所必須要具備的真理。

在科學史上,這樣的事例還有很多,它說明科學並不神秘,真理並不遙遠。只要你見微知著,善於發問並不斷探索,那麼,當你解答了若干個問號之後,就能發現真理。真理在此的含義是:通過觀察、實驗發現的科學事實。

5

真理的時代背景和前提條件

真理只能活在一定的時代和社會背景中,離開了這些,就無從談起。

另外,無論是科學真理還是社會真理,都需要一定的在場域境,即在某個領域或具體對象中的前提條件。如果脫離開這些,真理可能會轉化為謬誤,甚至在時代和社會的演變中,淪為一文不值、擾亂後續真理的因素。

在一定條件下真理向謬誤的轉化主要有以下三種情形:

其一, 真理是具體的,總是適用於一定的條件和一定的範圍。

如果條件發生了變化或者超出了特定的範圍, 真理就會變成謬誤。

其二,真理是一個過程。

真理必然要隨著客觀事物和社會實踐的變化而變化。如果人們的認識不能及時地反映事物在發展變化過程中所出現的新問題, 就會造成主觀和客觀由相符變成不相符,從而使真理轉化成謬誤。

其三, 真理是全面的,是一個完整的體系。

如果把其中的某一原理孤立起來, 把它加以絕對地誇大,真理也會變成謬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哲學與詩畫 的精彩文章:

好文共讀:最好的閱讀,是把每本書都變成一面鏡子
三個生活小故事,折射人生大智慧!覺知正念,從己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