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故事 > 容易生氣的人,再忙也要看看

容易生氣的人,再忙也要看看

回復【早安】送你一張專屬祝福卡片

文 | 有書不雨亦瀟瀟 · 主播 | 安東尼

《難經·八難》中說道:「氣者,人之根本也。」

人體之「氣」,遍布全身,無處不在。

中醫上,也向來有「百病生於氣」的說法。

可見,「氣」對於人體健康的重要性。

若要身體康健,便需做到平心靜氣。

人不生氣,則福運自來。

不生怨氣,寬容承載福緣

孟郊有言:

「君子量不極,胸吞百川流。」

古往今來,凡成大業之人,必有寬容之心。

將怨氣拋諸腦後,才能不斷前行;

將寬容放在心間,才能點亮人生。

春秋時期,齊國國君齊襄公是出了名的荒淫無道。

在他的統治下,齊國百姓人人自危。

更糟糕的是,他還是個六親不認的主兒,竟連自己的弟弟也不放過。

他的兩個弟弟為求自保,不得不逃到國外避難。

後來,齊襄公因胡作非為,而被人殺掉了。

國君死了,自然是要另立新君的。

這時候,大臣們想到了逃亡在外的公子糾與公子小白。

這兩人都是齊襄公的弟弟,也都正值盛年,但問題是國君之位只有一個。

於是大臣們決定:先回國者為國君。

這一來,公子糾和公子小白便紛紛踏上回國之路,都想要爭奪這國君寶座。

此時管仲是公子糾的老師,他為了讓公子糾順利繼位,便單槍匹馬去半路上截殺公子小白。

管仲很快便攔截住了公子小白,並一箭將對方射下馬。

在目睹公子小白落馬之後,才高高興興地轉身離去。

但令管仲意想不到的是,他那箭不偏不倚,剛好射到了人家衣服的帶鉤上。

公子小白不僅沒死成,反而搶先繼承了君位,搖身一變,成了齊桓公。

這下管仲傻眼了,對手變成了國君,那是萬萬不會放過自己的。

可就在他準備等死的時候,齊桓公卻對他既往不咎,委以重任。

齊桓公知道管仲是個人才,他的愛才之心壓制住了心中怨氣,最終決定用寬容消弭二人之間的恩怨。

齊桓公的寬容,讓管仲十分感動,他決心用自己的忠誠與才能回報這份恩情。

終此一生,管仲兢兢業業,將齊國治理得井井有條,也將齊桓公推上了春秋第一霸主的位置。

《曾廣賢文》中有言:

「責人之心責己,恕己之心恕人。」

懂得寬恕的人,就不會心生怨氣,懂得寬恕的人,就不會斤斤計較。

成功與失敗,往往就在於你的一念之間:

心寬了,福緣自來;心窄了,傷人害己。

不生怒氣,理智看待問題

馮夢龍曾說:

「怒中之言,必有泄漏。」

當一個人怒氣上頭時,便會將微不足道的小事無限放大,使自己的行為偏離軌跡,最終導致醜態百出。

處事不生怒氣,理智地看待問題,方是為人處世之道。

很久以前,有一個脾氣不好的年輕人,稍有不稱心便怒氣沖沖,四處找人打架,因此人們都很厭惡他。

有一天,年輕人在閑逛時偶然來到了大德寺,正巧遇到清心禪師在講佛法。

聽完之後,年輕人深受觸動,於是決定痛改前非,並主動向禪師請教平心靜氣之法。

他對禪師說:

「師父!

從今以後我再也不生怒氣了,就算人家把唾沫吐到我臉上,我也會默默把它拭去,不與人爭鬥。」

清心禪師聽後,輕聲說道:

「那就讓唾沫自干吧,何須拂拭呢?」

年輕人想了一想,問道:

「那如果是拳頭打過來,又該怎麼辦呢?」

清心禪師笑著答道:

「一樣呀!不要太在意!只不過一拳而已。」

年輕人聽後,實在忍無可忍,舉起拳頭就朝清心禪師的頭打去,然後問道:

「現在你感覺怎麼樣?」

面對年輕人的無禮舉動,清心禪師非但毫無怒氣,反而淡淡說道:

「我的頭硬如石頭,並無感覺,可是你的手倒是打痛了!」

年輕人看著自己隱隱作痛的手,不由得幡然醒悟。

從那之後,他再也沒有與人發生過爭執,也因此贏得了鄉里鄰居的一致稱讚。

經常發怒的人,其實是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

表面上看似教訓了別人,實際上卻傷害了自己的健康。

發怒是本能,不怒才是本事。

著名作家馮驥才便很少發怒,無論處境多麼糟糕,他都不會讓憤怒淹沒理智。

有一次家中失竊,馮驥才在家中檢查一圈,發現賊並沒有把他珍藏的字畫偷走。

於是他淡然一笑,說道:

「這個賊不是行家啊。」

能在此種境地中,依舊理智如初,馮老算是真正有本事的人了。

在生活中,讓人憤怒的事數不勝數,但木已成舟,無論你如何憤怒,都改變不了已經發生的事實。

怒氣衝天,是無能者的吶喊;心存理智,方能在舉手抬足間盡顯風度。

不生妒氣,平和展現修養

周國平曾說:

「嫉妒是人性,不因為嫉妒而失態乃至報復,則是修養。

我們無法壓制人性,但可以做到有教養。」

羨慕他人心想事成,卻恨自己坎坷不順;羨慕他人成就輝煌,卻恨自己碌碌無為。如此,則必心生妒氣。

心生嫉妒,雖是人之常情,但我們若能以平和之氣及時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則會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晚清名臣曾國藩便是一個善用平和之氣,替代嫉妒之心的人。

曾國藩是湘軍領袖,他的麾下可謂是藏龍卧虎。

除李鴻章、左宗棠之外,還有很多能力極強的人才。

作為上司,曾國藩不僅對有能力的下屬毫不嫉妒,還儘力為他們創造機會,讓他們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華。

曾國藩在晚清官場中沉浮了三十餘年,深知「不嫉妒」的重要性。

為了使子孫後代也能明白這一道理,他曾經寫下《忮求詩二首》,告誡子孫要「不忮不求」。

其中的「不忮」,便有「不嫉賢害能、不妒功爭寵」的意思。

正所謂:「德莫凶於妒。」

這世界上最敗壞德行的便是嫉妒二字,若不能除去嫉妒之心,便很難有什麼大的作為。

正是由於曾國藩的「不嫉妒」,才為國家培養出了一大批傑出人才,而他本人也因此得到了「舉賢任能」的美名。

嫉妒如同白蟻,總在不經意間啃食人的心靈,最終將一個好端端的人徹底毀掉。

有人說,要想戰勝你的對手,就不能指望別人變「短」,而要使自己變「長」。

嫉妒只會讓你自己越來越「短」,最後成為徹徹底底的失敗者。

切記:千萬不要被嫉妒蒙蔽了雙眼,丟了生而為人的尊嚴與修養。

不生傲氣,謙遜自有力量

鄭板橋曾題一對聯:「虛心竹有低頭葉,傲骨梅無仰面花。」

謙遜者,君子也。

謙遜之人,看似平平無奇,實則卓爾不群。他們總能目觀高山,耳聽遠浪,憑風站定,不斷進取。

孔子作為那個時代的大學者,年輕時已經遠近聞名,但他依舊謙遜有禮、四處求學。

即便是在桃李滿天下之時,仍然發出學無止境的感嘆。

不因知識充盈而驕傲,不為名氣遠揚而自滿,這是孔子的謙遜,也是聖人的力量。

證嚴法師曾說:「稻穗結得越飽滿,越會往下垂,一個人越有成就,就越要有謙卑的胸襟。」

明代著名畫家唐伯虎,在幼年時便展示出了超人的才華。

唐伯虎早年曾拜在大畫家沈周門下,因掌握繪畫的技藝很快,深受沈周的稱讚。

受到的稱讚多了,更加上自己年少輕狂,唐伯虎便以為自己的畫技天下無雙,逐漸驕傲自大起來。

沈周把這一切看在眼裡,於是決定給唐伯虎好好上一課。

有一次吃飯,沈周故意讓唐伯虎去關窗戶。

唐伯虎把手伸出去的那一刻才知曉,這「窗戶」只是老師沈周筆下的一幅畫。

此時他才懂得「強中自有強中手」的道理,從此摒棄驕傲,虛心學畫。

所羅門王說:

「敗壞之先,人心驕傲,尊榮之前,必有謙卑。」

謙遜的人,總會不斷找尋自己的不足,彌補自己的短板,進而升華自己。

孤高自傲,不過是狹隘的表現,不露圭角,方才有前進的力量。

王小波曾說:

「人年輕的時候,最頭疼的一件事就是決定自己這一生要做什麼。」

決定要做什麼,如同水中撈月一樣困難,但決定不做什麼,卻相對容易些。

人生在世,最不能做的事便是「生氣」。

你生的氣越多,便活得越痛苦。

需知:人,不生氣,才有福。

-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有書 的精彩文章:

讀懂這九句話,你就讀懂了人生
64歲陳道明再度爆紅:最高級的人品,是懂得「換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