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孩子吃零食的背後,是「心理 生理」雙重需求,不能一刀切

孩子吃零食的背後,是「心理 生理」雙重需求,不能一刀切

文|小魚奶爸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飲食是養育孩子的重點項目,除了日常膳食的營養均衡問題之外,零食更成了家長心頭的一大塊。

然而不管怎麼圍追堵截,告訴孩子吃零食對健康無益,孩子仍然無法抵抗五花八門零食的誘惑力。

事實上,不想讓孩子吃零食,跟不想讓他接觸電子產品很相似,在當下的環境中幾乎是無法做到的。

一方面,這要歸咎於父母養育過程中的權宜之計,為了讓他安靜一些,便使用零食作為安撫道具;另一方面在於孩子的好奇心,看到別的孩子嘴裡含著棒棒糖,自家孩子怎能不動心?

事實上,從「心理 生理」的雙重需求上看,孩子吃零食的背後,更多的是一種本能,家長一刀切是不對的。


孩子為啥要吃零食?

  • 對零食的生理需求:

發育期的孩子胃容量較小,但活動量大,儘管一日吃三餐,但兩餐之間仍然容易肚子餓。

而零食的本質就是正餐之外的食物,除了家長們嚴加提防的垃圾食品外,也有一些營養健康的食物,此時能起到輔助作用,給孩子提供少量蛋白質、維生素以及微量元素。

  • 對零食的心理需求:

張怡筠認為,吃零食的行為與自我撫摸的機制是相同的,都能轉移人們的緊張和焦慮情緒,放鬆身心,嘴巴與食物接觸時能給大腦中樞傳遞信息,產生多巴胺。

這就跟大人聊天追劇手裡拿一把瓜子,心情不好暴飲暴食是一樣的。孩子吃零食的時候,也會感覺心靈上得到滿足。

既然不能一刀切,那應該如何把控,才能讓零食對孩子的健康影響降到最低呢?

首先我們要明確的一個問題是,哪些零食是有營養的,孩子可以吃?

哪些零食孩子可以吃?

①奶製品:富含鈣質和蛋白質,對處於發育期的孩子來說很有好處,包括牛奶,酸奶,奶片等等。

②堅果:維生素和微量元素豐富,多吃還能促進腦部發育。不過堅果熱量高,不能多吃,而且孩子容易被噎到,因此需要家長弄碎。

③水果:其好處就不用多說了,只是建議媽媽們買當季的新鮮水果,給孩子吃之前要仔細清洗。

④餅乾:餅乾雖然含有添加劑,但飽腹感比較強,能給孩子提供熱量,偶爾吃吃是可以的,不能當飯吃。

至於孩子不能吃的零食,無非就是那些缺乏質量保障的三無產品,蜜餞、罐頭,松花蛋這些鉛含量較高的零食,被催熟的水果、油炸食品和保健品這些含激素的零食,以及碳酸飲料。

如何給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雖說吃零食是孩子生理和心理上的雙重需求,但主要還是由於飲食習慣不好,飯前吃得太多,產生飽腹感,無心吃主食,因此陷入惡性循環導致。

如果孩子有隻吃零食不吃飯的習慣或趨勢,父母要注意培養以下3點。

1)教孩子認識什麼是健康的食物

給大家推薦一部早教動畫片,叫《咕力咕力》,裡面就有飲食習慣養成的部分。

還可以模仿伊能靜的做法,給孩子喂輔食或飯的時候說:報告米粒同學,今天準備的蔬菜是青江菜,富含鈣質,南瓜有微量元素,可以保護我們的身體……

儘管米粒的年紀較小,不理解媽媽在說什麼,但對語氣和肢體動作還是有所感受的。

2)給吃零食建立規則

建議寶媽們根據零食的營養程度製造清單,那些營養豐富的零食,比如牛奶、堅果、水果可以多吃,而辣條、蜜餞這類垃圾食品只能偶爾吃。

全家人也要做到嚴格執行,不要因孩子哭鬧而輕易妥協。

另外,為了不影響吃正餐,還要對孩子食用零食的時間做規定。

3)營造飲食氛圍

若全家人都在一起吃飯,且營造一個歡樂的飲食氛圍,孩子挑食的可能性會降低很多,這就是所謂的細節決定成敗了。

其實孩子喜歡吃零食這個問題並沒有那麼嚴重,家長要予以理解,但同時也要給孩子正確的引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