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有一種坑娃叫「保姆式教育」,如何走出「保姆式教育」的誤區?

有一種坑娃叫「保姆式教育」,如何走出「保姆式教育」的誤區?

近兩天,每天從學校門前路過聽到送考的家長們在一起聊天,得出一個結論,現在的父母對孩子絕大多數都是「保姆式教育」。於是我就在想,如何能讓家長們走出「保姆式教育」呢?

?什麼是「保姆式教育」?

要想走出「保姆式教育」的誤區,首先要弄明白什麼是「保姆式教育」。

所謂「保姆式教育」用一句通俗易懂的話來說就是:家長只讓孩子學習,其他什麼事情都不用孩子問。在「保姆式教育」的家庭里,家長只做事無巨細的衣食父母,對孩子做人做事的教育、對孩子人格的培養、良好習慣的養成等等全推給學校或培訓機構。家長只是讓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對孩子智力的開發,知識的學習、能力的培養總是隨大溜。比如:聽別人說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看到別人家的孩子參加了某某培訓班,家長馬上就給自己的孩子去報名,也不管孩子喜不喜歡、願不願意,反正是作為家長我捨得花錢你就要去學。

?「保姆式教育」的危害

「保姆式教育」的危害很大,不僅扼殺了孩子的個性特點,破壞了溫馨的親子關係,而且孩子做人做事以及動手能力也嚴重受到抑制。一句話:扼殺孩子成長的自然本能。如果細心觀察便會發現長期生活在「保姆式教育」家庭中的孩子,長大以後不僅獨立生活能力極差,而且感恩指數幾乎為零。

我有一個好朋友,家裡只有一個孩子,孩子從上幼兒園到大學畢業她對孩子就一個要求:你只要好好學習,其他什麼事情都不用你管。有一次跟我聊天她向我訴苦說,有段時間老公住院,因女兒女婿都上班,家裡兩個外孫都是她一個人帶,老雖然公在醫院有護工伺候,可是她隔三差五要過去看看。由於一連多日超負荷的勞動她血壓升高整天頭暈乎乎的不說,一天下來人就像散了架一樣。晚上收拾好廚房這邊剛想休息,那邊寶寶又跑過來鬧騰,她把寶寶趕回爸爸媽媽房間女兒還向她發脾氣。有一次吃飯,孩子把飯菜弄掉了地上,她對女兒說:「我腰疼的厲害彎不下去,你用紙巾把地上的飯菜弄垃圾桶里。」她說了三四遍女兒只顧玩手機動都不動,生氣訓女兒女兒反過來對她吼:「就那一點點小事你自己不能弄嗎?」她說:「我也不怪女兒不知道心疼我,其實都是我的錯,從小到大我只是告訴她好好學習,其他什麼事情都沒讓她動過手,別說上小學和中學了,就連大學畢業了晚上睡覺被子都是我給她拉好……」說著說著她哭得像個淚人兒。

?如何走出「保姆式教育」的誤區

人常說「習慣成自然」,由於孩子從小到大習慣了父母的照顧,壓根就沒有動手的意識,等父母老了用得著孩子的時候再怪孩子不懂事,其實對孩子也不公。

綜上所述可見,家長要走出「保姆式教育」的誤區,一定要做到如下幾點:

1、對孩子養而不嬌

對孩子養而不嬌的意思就是:父母生了孩子就要用心養育,而不能嬌慣。這種養育是父母給孩子提供生活和學習的必要保障,讓孩子衣服無憂;並不是孩子要什麼就滿足什麼,讓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

現在絕大多數的家長總是把培養孩子的重點只盯在學習上,而忽略了對孩子自然生存能力的培養。他們只要看別人家的孩子參加了什麼興趣班、補習班馬上就參與其中;可是對於教孩子如何做人、如何尊老愛幼、如何待人接物、如何遵守公共秩序、如何生存等從來不放在心上,其實這是典型的本末倒置。

要想把孩子培養成優秀的人才,首先孩子必須是適合社會發展,並對社會有用的人才;一個沒有民族意識,不能很好為社會服務的人,知識越多對社會的危害就越大。因此真正愛孩子的父母,給孩子上的第一課應該是讓孩子知道如何學會做人!

2、對孩子陪而不包

前幾天,跟張姐聊天,張姐說她5歲的孫女才跟爸爸媽媽在一起幾個月就進步了很多。現在孩子的襪子和手帕都是自己洗,衣服都是自己穿,還學會了照顧弟弟……不僅聽張姐說,據我觀察發現,現在大部分年輕人自己帶孩子,在培養孩子動手能力方面比隔輩老人帶孩子強得多。

雖然老年人知道溺愛孩子不好,也不想溺愛孩子,可當看到孩子自己吃飯弄得臉上身上都是,看到孩子吃著玩著,孩子每吃幾口碗里的飯就涼了的時候,馬上就忍不住過去喂孩子吃;當看到孩子切說過擔心孩子會受傷時,立即過去幫助孩子;當看到孩子自己洗襪子,看到盆里水沒肥皂泡沫多的時候,唯恐孩子洗不凈瞬間拿過來自己洗。孩子生活在這樣的環境里,何時能養成自己動手做事的能力呢?

由此可見,要想走出「保姆式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就要重注培養孩子的動手動腦能力,而不能對孩子的事情大包大攬。要知道父母只有徹底放棄對孩子的大包大攬,才能解開自己身上的枷鎖。

3、對孩子寬嚴有度

對孩子寬和嚴這方面歷來是大家爭論的焦點,有人說:「嚴是愛,寬是害,不管不問就變壞。」在這種人看來,「嚴」就是對孩子要嚴肅,不能整天嘻嘻哈哈的;孩子小什麼事都要聽從父母的安排,父母叫幹什麼幹什麼,只有對父母俯首帖耳才是好孩子。

當然也有與上面這種觀念的人恰恰相反的人,他們認為對孩子應該是採取放飛教育,孩子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只有給孩子百分百的自由才能讓孩子快快樂樂的成長。

我個人認為上述兩種觀點有存在著不妥之處,對孩子嚴並不是整天綳著臉;對孩子寬也並不是對孩子不管不問讓孩子信馬由韁。

「對孩子的正確做法應該是:對孩子寬嚴有度,既放飛孩子給孩子自由,又不能對孩子撒手不管。父母給孩子的自由應該是「風箏式」的自由。風箏飛得再高再遠,總有一根線在牽扯著。同理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行為都要在父母的監護下,孩子一旦偏離了航線,父母都要及時拉一拉手中的那根線讓孩子回到正常的軌道上來。

總之,孩子就像一棵小樹苗,要讓其長成參天大樹不僅要適當給予陽光雨露的滋潤,又要遵循生長的自然規律;要知道任何急功近利的拔苗助長,不僅收不到良好的效果,反而會對其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而事與願違。

愛孩子,請立即走出「保姆式教育」的誤區!

愛孩子,請從小對孩子進行授之以漁的教育!

愛孩子,請放飛孩子給孩子真正的自由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