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戰疫情 在一線丨張勁農:有我在 大家就不怕

戰疫情 在一線丨張勁農:有我在 大家就不怕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是收治首批華南海鮮市場疑似病例的醫院之一,急診科又是一線前哨,58歲的急診科主任張勁農在高強度工作下不慎感染病毒。在治療期間,這位醫生患者通過自己親身經歷,總結臨床治療經驗,他說這就是要把壞事變好事。如今痊癒後的張勁農已經返回工作崗位,繼續堅守在抗疫一線。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急診科主任 張勁農:大家排隊,保證一米以上的距離。

正在提醒排隊患者要注意保持安全距離的人,就是急診科的主任張勁農,一個半月前,這裡曾經是人頭攢動,每天平均接診量都在四五百名患者以上。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急診科主任 張勁農: 高強度工作,當時我們發熱門診病人非常多,最多的時候我們的發熱門診,病人排隊可以排到大街上,排十幾米這樣的密度,這樣的情況下,醫務人員很難倖免不被感染。

高頻度地接觸患者,高強度的工作,即便有了防護措施,張勁農和多位同事還是察覺到身體出現了畏寒、咽痛等癥狀。1月19日,張勁農被確診為新冠肺炎,用他自己的話說,一夜之間,就從醫生變成了病人。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急診科主任 張勁農:我有低燒,我就測量體溫37.5℃,我就覺得自己中招了。我就趕快做了個CT,CT當時有一個非常小的病灶,我就查了痰液的核酸,很快顯示呈陽性。

住進醫院的張勁農並沒有閑著,這個醫生「病人」,常常在病房裡幫助其他患者,讓大家認識到,堅持積極治療,就會出現轉機。張勁農還根據自己的臨床癥狀,探索臨床救治方案。

經過了14天的治療,出院以後,張勁農在隔離期間仍然參與醫院的「隔空」閱片、討論病例、指導會診工作。

張勁農說,這段隔離治療的過程,他希望能把「壞事」變成「好事」,把自己作為患者治療的心得和經驗,再進行專業的總結,他起草了《武漢協和醫院2019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策略及說明》,案例翔實,極具實用性,並在網上廣泛傳播,被同行認為給臨床治療提供了極為寶貴的經驗。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急診科主任 張勁農:我幹了35年的醫生,救死扶傷是我的天職,你會想方設法去怎麼把他救回來。我覺得科學防治非常重要,怎麼好的,我們告訴全世界。

在結束了14天的出院隔離觀察期,這兩天,張勁農已經重返工作崗位。他說,自己是治癒者,身體內有了抗體,對抗病毒,有他在,同事們會更安心。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急診科主任 張勁農:大家已經歷經兩個多月了,張主任這麼大年齡快60歲的人了,得了病爬起來了,這也是一個安慰,大家信心足了也不怕了。它就是一場無硝煙的戰爭,我作為主任我要衝在前面,這樣群眾就有底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