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反家庭暴力法:我們摧毀的,是對新時代女性的假裝尊重

反家庭暴力法:我們摧毀的,是對新時代女性的假裝尊重

心理諮詢室總是布置得很溫馨,讓所有來訪者感受到放鬆與安全,但這裡也許是世界上最陰暗的角落,因為人性的種種殘酷在這裡毫無遮掩。

今天,也就是3月1日是反家庭暴力法4周年紀念日,當我們感覺安寧之時,用立法來保障家庭的人身安全依然讓人覺得非常扯。

提到家暴你腦海中會浮現怎樣的場景呢?婚禮呢?

一個是我們所抗拒、逃避的,一個是我們所嚮往憧憬的,這兩者居然能夠自由的轉換,並且真的大量出現,多到需要立法來進行約束,這不得不說反家庭暴力法其實就是由這一個巨大矛盾產生出的人性深處的奇葩。

案例

楊梅,28歲,結婚4年,自己是的職業是會計,丈夫經營著一個糧油鋪。

「從結婚的第二年起,我經常被打,他一不順心就打我,有時候根本就沒有理由!」這已經是她第N次跟心理諮詢師哭訴自己的遭遇了。

據她所說還挺嚴重,每次都被打得很厲害,用衣架,打斷了6根,全身都有淤青,最厲害的地方在左手,好幾天都是發抖的。楊梅不時地給諮詢師看自己的手腕,那裡現在已經沒有問題了,但是她的眼神,始終是看傷口的眼神。

軀體化

我們常說家是唯一的城堡,是抵禦一切的避風港,但是當你在家裡依然無情地受到傷害呢?那傷口或許要大上千萬倍。

楊梅被丈夫毆打對她的心理造成了極大的創傷,軀體化明顯,也就是心理問題在生理上表現出來了。比如那一直好不了的左手手腕,但是楊梅尋求幫助的原因其實是她現在除了丈夫外,不敢和其他的男性進行溝通,要不是好說歹說,第一眼看見男諮詢師時,差點掉頭就走了。

在心理問題診斷上,這是嚴重心理問題的一個比較顯著的特點。這裡我們簡單解釋一下心理問題的判斷標準,如果符合由現實因素激發、持續時間較短((持續一個月或間斷持續兩個月)、情緒反應仍在理智控制之下(始終能保持行為不失常態)、不嚴重破壞社會功能(效率下降)、情緒反應尚未泛化的心理狀態。

一般心理問題也是最常見的一種狀態,很多人一說到心理問題就感覺和神經病、變態等牽扯上了關係,其實,對這一概念的不了解也是導致現在中國心理諮詢一直沒有發展起來的一個重要原因。

接下來是第二級別,嚴重心理問題,由於強烈的現實刺激激發、初始情緒反應強烈、持續時間長久(兩個月以上,半年以下)、內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狀態。這個泛化的概念就是對於類似的事物也出現了同樣的感受。

比如,楊梅本來是害怕她的丈夫,但是現在對所有的男性都開始感到恐懼了,這就是典型的泛化特徵。

像楊梅一樣尋求心理諮詢幫助的人不是很多,但家庭暴力卻是一個普遍性的社會化問題,這是為什麼呢?

「你沒有想過離開他嗎?」諮詢師試探性地問了一句。

「離開?還是算了吧,好些姐妹勸我,這一輩子就這麼長,忍忍也就過去了,畢竟也不是天天都挨打。」

諮詢師確實沒想到,這樣的話,楊梅說得極其的自然,像是帶著一種宿命感似的搖了搖頭。「女人啊,結了婚就打了折,離了,就是折上折了」

楊梅是一個普通的中國女性,有多普通呢?普通到沒有在這篇文章里多出對她的任何一點介紹,但是大家腦海里都能勾勒出來這樣一個簡單的形象,她的經歷也許帶著一些中國人的底層邏輯思維。

今天的文章是針對反家庭暴力法有感而發,同樣有感的人應該不少,一一列舉家庭暴力的種類或者探討還有男性被家庭暴力的事實已經充斥在大多數人的耳朵、眼睛裡面。

但是,這所有的分析和判斷都驅除不了腦海里楊梅的那一句「畢竟也不是天天挨打,離了,就是折上折了」

心理問題是一個保護機制,她是在看護那些自認為再也不能受傷的內心,我們可以通過楊梅的眼神感受那份矛盾,意識和內心衝突的矛盾,逃離與妥協拉扯的矛盾。

但如果你像我一樣,凝望的足夠專註與長久,或許還能看到家庭暴力的倒影下,對新時代女性假裝的尊重,那或許才是反家庭暴力法將要鎮壓的邪祟。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社會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心理 的精彩文章:

心理學家:越是沒什麼本事的人,越會讓人不舒服
心理學:如果有一天你沒錢了,你會發現你沒有一點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