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心理學家說:永遠不要給孩子穿別人的舊衣服

心理學家說:永遠不要給孩子穿別人的舊衣服

我們常常見到這樣一種情況,在多子女的家庭中,小一些的孩子會撿比他大一些的哥哥姐姐的衣服穿,特別是在物資匱乏的困難時期,基本上所有人都是這種狀態。

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的孩子沒有辦法理解曾經的苦難生活,他們生活在一個富庶的年代,沒有了「節儉」的觀念,老一輩的人看見了一定會說其忘了以前苦難日子。

然而,這種觀念真的正確嗎?心理學家認為,家長在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情的時候,例如勤儉節約,一定要尊重到孩子的感受,如果孩子對於穿別人的舊衣服非常抗拒,而經濟條件又允許的情況之下,其實大可不必逼著孩子去實現自己內心的美德。

因為這會給孩子的內心帶來很多的消極影響,細化來講有三個層面。

對自己的命運沒有控制感

掌握自己的人生是我們每個人的需求。人本主義心理學派的領頭人物亞伯拉罕·馬斯洛(Abraham Maslow)認為,能夠對自己的人生有控制感,是自己主觀能動性的體現,比那些只能被動接受命運的人要感受到更多的幸福

一個人對於控制感的感知範圍主要是自我控制,他人控制和環境控制。

如果一個孩子不能決定自己最基本的穿著需求,那麼他的控制感就會非常低。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很容易出現過於溫順、逆來順受、沒有主見、不敢表現自己等問題。

穿舊衣服是一種貶損自我價值的行為

從個體心理角度看,家長的這種行為是在暗示孩子對自己外表和價值感的不在乎,這會內化到孩子的內心,並且認為自己就是沒有價值感的。

長此以往,孩子會把自己的人格認定為沒有價值的,或者說是沒有主動價值的,妥協和順從才是自己可以選擇的,並且,因為一直使用別人的舊東西會讓孩子一直處於被施捨的狀態,一直處於等待,被動的狀態,對於孩子的獨立意識有非常大的影響。

撿別人的舊衣服穿看起來是一種節約的優良品質,但是深入一思考就能發現問題,在自然界,地位越高的就擁有更多的資源,地位越低的才會有一直撿剩下的用以度日,我們不得不承認,人類世界也是這一套運行規則

所以長期使用別人的舊東西,就始終感覺自己比別人要第一等,這不僅僅是心理上有一個落差,更多的是孩子的自我價值感受損,那麼他對於自我的評價就低,對於美好事物追求的目標也低,這就直接給孩子的未來套上了一個框子,限制住了她積極的上進心。

過度補償的心理狀態

心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叫做「補償心理(Compensatory psychology)」指一個人越是覺得自己缺乏什麼越是會非常努力地去獲得,去填補自己心中的需求。也許這種不足之後消失了,但是需求一直都在。

所以我們就會發現很多小時候被限制打扮自己的人,長大後會非常熱衷於打扮自己,或許是化妝品,或許是服裝,或許是包包首飾,在花銷上會變得非常的不理智,似乎自己不這麼去做就會非常不舒服,這就是來自於之前對於打扮自己的壓抑。

弗洛伊德的學生奧地利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指出,每個人心裡都有自卑的狀態,而正是這種自卑心理給了人「追求卓越」的動力。因此,當有一天我們有了之前所沒有的條件,我們就會去對之前不足的地方提出更高的要求。

同理,那些在原生家庭受到過這類創傷的孩子,小時候沒有辦法去打扮自己,長大後就會為了滿足自己的自卑感,而去瘋狂的購物,去不停地滿足自己內心自卑的空洞。

綜上所述,給孩子穿舊衣服是一件非常不好的事情,貶損了孩子的自我價值,降低了孩子的內心期望,挫敗了孩子的上進心和積極性,壓抑了孩子的情緒。

優良的品行傳播一定要考慮時代的變遷,背景的轉變,不能脫離了背景去講概念,認真地關注他,然後做給他看,就足夠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心理 的精彩文章:

心理學家:無論一個人對你多好,只要常說這三句話,趕緊走別猶豫
夫妻到底算不算親人?心理學家的答案很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