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學佛與不學佛,到底有什麼不同?

學佛與不學佛,到底有什麼不同?

信仰能使思想統一,能使前途有望,能使煩惱解脫,能使身心安住,能使生活美化,能使生命有靠!在茫茫無邊的人生苦海中,唯有依靠信仰的大願船,才能從生死大海的此岸安然到達涅槃解脫的彼岸。

「人生」問題是一門大學問,尤其「生」與「死」是人生兩大課題,「生從何來,死往何去?」這是千古以來人類試圖探討卻不得其解的謎。然而二千多年前佛陀證悟成道,他所證悟的,正是解開這兩大謎題的真理。

佛陀不但自己了悟人生的真諦而證悟成佛,而且還留下千經萬論,告訴我們人生的真相,幫助我們解開生死之謎,進而指導我們如何安住身心、和諧群我、去除煩惱、超越輪迴,獲得一個自由自在的人生。

所以,佛法是宇宙人生的真理,佛教的三藏十二部經,其實就是一部指導我們人生方向的生活寶典。信仰佛教可以獲得面對人生的力量與智慧。

佛教的律儀、義理可以幫助我們規範生活、認識自己、透視人生的真相。尤其生活中有了佛法作慈航,可以幫助我們圓滿完成自己。因此,佛法與人生的關係是密不可分的。

信仰佛法可以產生力量

人生在世,尋找一個安身立命的地方是很重要的。一個人出門在外,天黑了都知道要回家,當我們一期的生命走到盡頭,也需要有一個家可以回去。信仰如同我們的家,使我們的生命有所依靠,使我們的未來有了安身立命的地方。

因此,人只要有生死,就需要有信仰,有了信仰,人生才有目標,精神才有依靠,行事才有準則;乃至遭遇苦難時,有了信仰就會產生力量;彷徨失意時,信仰可以指導我們的方向,指引我們的前途;心中有了煩惱的時候,信仰會幫助我們獲得一股安定的力量。

相反的,沒有信仰的人,茫茫無依,如同行屍走肉,生活沒有目標。因此,信仰能夠影響一個人的生活態度,有信仰的人即使遭遇到難忍的痛苦,或是致命的打擊,由於信心的生起,終能克服困難,再度燃起希望;沒有信仰的人,生命沒有依歸,生活便沒有中心,而失去意義。

信仰最終的目的是要開啟智慧以解脫生死煩惱。

信仰能使思想統一,能使前途有望,能使煩惱解脫,能使身心安住,能使生活美化,能使生命有靠,在深廣遼闊的佛法大海中,唯有掌穩信仰的船舵,才能深入龍宮探得驪珠;在茫茫無邊的人生苦海中,唯有依靠信仰的大願船,才能從生死大海的此岸安然到達涅槃解脫的彼岸。

所以,能夠正信佛教才能跟著真理走,才能產生解脫煩惱的力量,才能迎向光明的人生,才能創造幸福的前程。

學佛與不學佛到底有什麼不同?

過去佛陀曾對弟子開示說:一個受過佛法教化的人和一個未受過佛法教化的人,遇到快樂的事物時,同樣會有樂受的感覺,相反的,遭逢悲傷痛苦的時候,同樣會有苦受的感覺。但是,一個沒有受過佛法教化的人,遇到痛苦的時候,往往悲不自勝,甚至徬徨迷惑,不知如何安頓自己,這就如同中了第一支箭以後,又中了第二支箭一樣的感到痛苦不安。

相反的,懂佛法的人,遭逢痛苦的時候,絕不徒然悲嘆,乃至怨天尤人,自亂方寸,因此不會再受第二支箭的痛苦。甚至身處樂境中,也絕不放縱自己,因為一旦陶醉在樂境之中而放逸身心,第二支箭便會帶來苦受。因此,有佛法信仰的人,自然能夠不為苦樂所惑,也就不會再受第二支箭之苦。

這說明了人生不能沒有佛法信仰,不能沒有佛教的律儀來規範生活,不能沒有佛法的智慧來解決人生問題,有佛法的人生才能圓滿自在,才能了生脫死。

所謂「了生脫死」,就是能夠透視人生的真相,了解生命的意義與價值,當下活得自在。甚至認識死亡後的世界,對未來充滿信心與希望,能夠無懼於生死,超越生死,這就是「了生脫死」。

如能進一步幫助別人認清生死實相,同樣解脫自在,這就叫做「自覺覺他」,這就是大乘菩薩道的實踐,也是人道的完成,所謂人成即佛成,由此可見佛教與人生關係的密切,以及對人生的重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佛藏 的精彩文章:

《與佛結緣》天音繚繞,唯美佛音
學佛是教育自己、糾正自己、調伏自心、覺醒自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