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重型反潛魚雷和反潛導彈於我軍反潛誰更適合?來看看美軍的發展思路

重型反潛魚雷和反潛導彈於我軍反潛誰更適合?來看看美軍的發展思路

與重型線導魚雷相比,反潛導彈最大的優勢在於可以同時兼顧速度與射程。,由於水下環境的特殊性,魚雷在水下的航速非常有限,其數十節左右的最大航速只是相比軍艦和潛艇這種目標有一定的優勢,跟空中飛行的導彈相比就是龜速一樣的存在。因為海水的阻力遠比空氣大的多,現代魚雷往往是「要快不能遠,要遠不能快」,魚雷在不同航速時的有效射程是不同的,其航速和射程始終是個矛盾。比如名氣很大的MU90輕型反潛魚雷在29節航速時可以達到50千米的有效射程,但採取50節的速度進行高速衝刺時,射程損失將超過一半。其實空中飛行的導彈也存在這個問題,即飛行速度與最大射程之間的矛盾,但空氣阻力影響相對較小,所以這個矛盾遠沒有水下航行的魚雷那麼嚴重。

也正因如此,有些魚雷型號採取了「雙速制」,即在魚雷航行的巡航階段(前段和中段)採取較低的航速以節省燃料,增加有效航程;在末段的攻擊階段則採取高航速,以提高對高機動目標的攻擊成功概率。但在最後的攻擊階段,魚雷的航速也不能無限制提高,因為航速越高魚雷的航行自雜訊就越大,從而產生自我干擾,影響魚雷聲自導系統的探測性能。而反潛導彈由於中段在空中飛行,飛行阻力相對要小的多,速度可以超過音速,因此反潛導彈一般不存在速度與射程之間的矛盾。而且只要需要,反潛導彈可以較容易地增加射程,制約射程的主要因素還在於發射平台的聲吶探測距離和測量精度。

重型線導魚雷的有效射程通常只有數十千米,雖然最遠的射程已經超過了100千米,但這個射程已經基本喪失了實戰價值,因為魚雷在水下的航速過低,攻擊過程耗時太長,魚雷就算游完了全程也基本不可能擊中目標了,除非目標是固定不動的。此外,重型線導魚雷導線的長度、強度以及信號衰減等問題也會限制射程的提升。而反潛導彈可以直接從空中接收無線電指令信號,因此從制導的角度上講,反潛導彈的限制比線導魚雷要小的多。當射程較近時,反潛導彈僅憑慣性制導就可以將輕型反潛魚雷以較高的精度投送到預定水域,更別提反潛導彈還可以採取無線電指令制導或GPS制導等制導方式,因此其遠比線導魚雷靈活,反應速度快,制導精度高,而且不存在線導魚雷因斷線、纏線而導致攻擊失敗的問題。反潛導彈為了提高中制導精度,保證魚雷在目標區準確入水,往往還需要反潛直升機等其它反潛探測平台的支援,僅憑藉發射艦艇自身的聲吶系統很難保證對遠距離目標潛艇的探測精度。

反潛導彈也有缺點,那就是攻擊隱蔽性比線導魚雷要差,因此反潛導彈用於潛射時存在一定的限制,而更多的是配備於水面艦艇上,因為潛艇對隱蔽性的要求比水面艦艇要高的多。對於潛艇來說,一直在水下航行的重型線導魚雷具有很好的隱蔽性和攻擊突然性,為此潛艇往往不惜冒著巨大風險抵近目標艦艇以發動魚雷攻擊。而且潛艇要精確探測和測量目標的運動參數也存在很大的困難(潛艇主動聲吶系統的探測精度雖高,但卻不能輕易使用),如果不能對目標精確測量與定位,那麼很難保障反潛導彈的攻擊精度和成功率。再加上潛艇從水下控制空中飛行的反潛導彈也有很大困難,這也限制了反潛導彈的制導與攻擊精度,因此冷戰時期美蘇核潛艇裝備的一些潛射反潛導彈都採取了核戰鬥部(核深水炸彈),以彌補制導和打擊精度的不足。此外,反潛導彈的主要任務是反潛,而很少被用於反艦等用途。這是因為反潛導彈與反艦導彈相比,用來反艦時的攻擊效率並不高,最多只能是其它反艦武器的補充手段。

還有,反潛導彈受限於彈體尺寸和重量,一般只能選擇輕型魚雷作為戰鬥部(如324毫米輕型反潛魚雷),這使得它對潛艇的殺傷威力不如重型線導魚雷,對付大型雙殼體潛艇時可能會因為威力不足而難以有效殺傷。而且輕型魚雷的聲自導頭口徑有限,作用距離較近,當反潛導彈飛抵目標區並投放魚雷後,對方潛艇很可能已經機動出了目標區域,入水後的魚雷會有很大的概率搜索不到目標。這是限制反潛導彈射程提升的一個重要因素。反潛導彈的射程越大,投放魚雷入水時的誤差也就越大(這不僅取決於反潛導彈自身的制導誤差和彈道誤差,還取決於目標潛艇的水下機動能力),魚雷丟失目標的概率也就越大。在這種情況下,反潛導彈在飛行過程中就必須通過數據鏈由外部反潛探測平台(如反潛直升機或周圍的反潛艦)進行中段指令修正制導,以保證魚雷入水時靠近目標潛艇所在的區域。可見,反潛導彈的制導精度嚴重依賴於外部反潛探測平台對潛艇的精確測量與定位,這使得它在某些情況下的反潛效能比不上搜潛/攻潛功篚合一的反潛平台(如反潛直升機和固定翼反潛機)。不過,反潛導彈與艦載反潛直升機、反潛魚雷一同構成了水面艦艇的遠、中、近多層反潛體系,是現代反潛艦的重要反潛手段之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CCTV國防觀察 的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