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各國海軍爭相發展的尾流自導魚雷簡介:我國技術實力處於第一梯隊

各國海軍爭相發展的尾流自導魚雷簡介:我國技術實力處於第一梯隊

尾流自導魚雷,就是指魚雷利用敵方艦艇航行時產生的尾流來對目標艦艇進行跟蹤。水面艦艇在航行時,由於螺旋槳攪動會在海水表面形成明顯的尾流痕迹,尾流與毗鄰的海水相比具有截然不同的聲特性和熱特性,壓力場和溫度等物理特性也會變化,同時產生大量氣泡,並長時間存在於海水中而無法消散。因此尾流自導魚雷可以利用目標艦艇尾流多種形式的物理場特徵,從而探測到目標艦艇的存在,以及目標艦艇的航行方向。

艦艇在水面航行時產生的尾流一般可持續幾十分鐘,其長度可達數千米,這給了魚雷利用尾流進行跟蹤和攻擊目標艦艇的可能。尾流自導又可以分為尾流聲自導、尾流磁自導、尾流電阻抗自導、尾流熱自導、尾流光自導、尾流放射性自導等,目前實際應用的主要有尾流聲自導和尾流電阻抗自導等。雖然名字里都有聲自導,但與普通聲自導魚雷不同的是,採取了尾流聲自導技術的魚雷在航行過程中是向雷體上方發射聲脈衝信號的,而不像普通聲自導魚雷一樣是向航向前方發射聲信號。

尾流聲自導魚雷向上方發射探測信號後,可以通過不同的回波信號特徵來對艦艇尾流和普通海面進行區分,從而實現對艦艇尾流的檢測和跟蹤。此外,尾流聲自導魚雷向上方發射的聲信號由於不追求遠距離探測能力,因此可以採取高頻率發射信號。尾流自導魚雷與聲自導魚雷相比,不受水文條件的影響,可貼近水面進行高速航行,用於攻擊水面艦艇時具有較強的威力。

由於現代軍艦靜音技術的不斷發展,而且普遍都配備了較為完善的水聲對抗措施,這對傳統聲自導魚雷的制導性能和抗干擾能力提出了很大的挑戰。而大型艦艇的尾流是很難模擬的,因此很難利用假目標對尾流自導魚雷進行欺騙。而且,尾流自導魚雷向上發射的高頻率聲信號在水中的衰減速度非常快,很難被目標艦艇截獲,也就無法進行針對性的干擾。因此目前廣泛應用於反魚雷防禦作戰的各種水聲對抗措施對尾流自導魚雷幾乎不起作用。可見尾流自導魚雷的抗干擾性能非常強。此外,水面艦艇產生的尾流需要很長時間消散,而且目前也沒有太好的措施來主動控制和消除尾流,因此艦艇也沒有什麼方法可以主動規避尾流自導魚雷的跟蹤與攻擊。此外,尾流自導魚雷還可以通過預編程設定,實現對預定目標的攻擊,比如高價值的大型航母類目標。這是因為水面艦艇的噸位越大,航速越高,尾流就越明顯。據稱美國海軍航母編隊為了保護航母不受尾流自導魚雷的威脅,不得不在航母的航線後方部署一艘常規艦艇,來替航母背鍋。

與其它類型魚雷不同的是,尾流自導魚雷捕獲的對象是目標艦艇產生的尾流而不是目標艦艇本身,其能夠探測到的目標艦艇的尾流長度是目標艦艇自身長度的數倍乃至數十倍。從這個角度上講,尾流自導魚雷相當於跟蹤一個數百米乃至於數千米長的目標,跟蹤效果要比其它魚雷更好,從而有利於降低射控系統的難度,提高命中概率。通常情況下,只要射程允許,尾流自導魚雷對目標的跟蹤能力可以達到魚雷射程的極限,而且因為是追尾攻擊,一旦命中就有可能使目標艦艇喪失機動能力(比如對螺旋槳推進裝置造成破壞),因此非常適合對付大型艦艇。總結來說,尾流自導魚雷具有抗干擾性能強、適合攻擊高速和大型水面艦艇目標、具備選擇攻擊對象能力、跟蹤效果好等優點,是各國海軍重點發展的一種魚雷制導技術。

當然,尾流自導魚雷也有它的缺點。首先,尾流自導魚雷一般只能用於攻擊水面艦艇類目標,處於水下較深處的潛艇在航行時所產生的尾流相對較弱,並且隨著潛深的增加其尾流還會繼續減弱,弱到一定程度後也就無法被探測和跟蹤了。其次,尾流自導魚雷的制導原理決定了它並不適合攻擊低速水面目標,也不能攻擊已處於錨泊或漂泊狀態下的水面艦艇(是指一直處於停泊狀態的艦艇)。

事實上,當水面艦艇在茫茫大洋中進行作戰時,其始終是處於不斷的機動狀態的,如果目標艦艇企圖靠突然停機來擺脫尾流自導魚雷的跟蹤是不可能的,因為此時尾流仍然存在。此外,尾流自導魚雷在攻擊時,只能處於尾追艦艇的狀態,由於目標艦艇本身即具備了較強的高速性能和機動能力,而魚雷的最大航速相比目標艦艇並沒有明顯優勢,因此尾流自導魚雷在追趕目標的過程中會消耗掉更多的航程。相比其它類型的魚雷,尾流自導魚雷的實際有效射程會有較大損失,並且也存在著目標艦艇利用高速機動能力擺脫魚雷追擊的可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CCTV國防觀察 的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