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SARS-CoV-2和COVID-19傻傻分不清?病毒命名到底有啥講究

SARS-CoV-2和COVID-19傻傻分不清?病毒命名到底有啥講究

較真要點:

1、通常來說,病毒的命名基於病毒本身的遺傳信息和結構,目的是為了更好地促進診斷方法、疫苗或者藥品的研發過程。疾病的命名則是為了更方便地討論疾病的預防、傳播、嚴重性和治療等問題。

2、按照目前的規定,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負責一種新病毒的分類與命名,而世界衛生組織負責該病毒引起的新疾病的命名。當前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將新型冠狀病毒的病毒名為SARS-CoV-2,其引起的疾病則被世界衛生組織命名為COVID-19。

3、基於新病毒名SARS-CoV-2會對公眾產生誤導等一系列原因,我國學者呼籲將新冠病毒改名為HCoV-19。但是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3月2日發表了最新的聲明,表示新病毒的命名考量了新冠病毒和SARS病毒的遺傳相似性,是基於系統發生學,遺傳分類學和現有命名體系的基礎上的,SARS-CoV-2已經確定是新冠病毒的名字。

查證者:韓越丨劍橋大學病毒學博士後

3月2日,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Virus Taxonomy,ICTV)冠狀病毒研究小組在學術期刊Nature Microbiology上發表新的學術論文,就目前有爭議的新冠病毒命名問題進行了解答。文章的核心觀點為:新冠病毒與以SARS-CoV為原型的同種病毒具有遺傳相似性,基於系統發生學、遺傳分類學和現有命名體系,將新冠病毒命名為「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冠狀病毒2」(SARS-CoV-2)。

新型冠狀病毒的命名不是早已確定了嗎?「爭議」又是怎麼來的?這還要從新冠病毒的命名史說起。

一、新冠病毒現在到底叫啥名,你能一秒答上來嗎?

從疫情爆發開始,筆者每天都在關注疫情的最新進展,新聞報道和專業文獻里提及新冠病毒的部分會出現很多不同的名字: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NCP), COVID-19,還有SARS-CoV-2。相信很多人一定有這樣的困惑,一個病毒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名字?其實這些名字中既包括了這次新型病毒的名字,也包括了新型病毒所導致疾病的名字。病毒和疾病的名字摻雜在一起,可能是很多人感到困惑的最主要原因。

我們不妨先來看一下這些名字出現的先後順序:2019年12月末,媒體開始第一次報道武漢開始出現不明原因的肺炎,報道中描寫這次疾病時,一般用「武漢肺炎」來描述。1月初,引起疾病的新型病毒被第一次分離,是一種我們之前沒有發現過的冠狀病毒,因為還沒有合適的名字,很多報道中用新型冠狀病毒,或者新冠病毒的簡稱來描述這個新發現的病毒。這個時期,也有人用SARI(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嚴重急性呼吸感染病例)來代指新冠病毒,但是後來被證實這是不準確的描述。

2020年1月30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用2019-nCoV來臨時命名這次的新型病毒,其實2019代表病毒出現的年份,n代表新發,CoV代表冠狀病毒,而病毒所導致的疾病被臨時命名為「2019-nCoV急性呼吸疾病」。2月8日,國家衛健委發布通知,稱暫時將此次的疾病命名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簡稱「新冠肺炎」,英文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NCP)。

2月11日,WHO宣布將此次新型疾病更名為COVID-19,其中CO代表冠狀,VI代表病毒,D代表疾病。同一天,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Virus Taxonomy,ICTV)提議根據生物遺傳學進行分析,因為新型冠狀病毒和SARS有較近親緣關係,將此次的新型病毒命名為SARS-CoV-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冠狀病毒2)。

二、病毒是怎麼取名的?SARS-CoV-2跟SARS又有什麼關係?

其實,按照目前的規定,一種新型病毒和它引發的疾病通常是由不同機構進行命名的:WHO負責新疾病的命名,ICTV負責新病毒的分類與命名(種屬地位與學名)。雖然大多數時候,疾病名稱會和對應的病原體保持一致(比如與登革熱Dengue對應的登革熱病毒Dengue virus,非典SARS對應的SARS冠狀病毒SARS-CoV)。但有的時候會出現疾病和病毒的名字並不完全一致的情況,比如和艾滋病(AIDS)對應的艾滋病病毒HIV,以及此次的新冠病毒。

對於疾病的命名,其實並沒有非常複雜的規則,WHO最新的相關文件是2015年提出的。

——在對新發現傳染性疾病命名的指導原則中提到:

疾病名稱應當包括疾病癥狀方面(比如呼吸道疾病、神經綜合征、水樣腹瀉)的通用描述性術語和疾病表現、受影響人群、疾病嚴重性或者季節性特徵等有力可得信息方面(比如進行性、青少年、嚴重、冬季)的更為具體的描述性術語。當已知引起疾病的病原體時,那麼該病原體就應當被納入疾病名稱(比如冠狀病毒、流感病毒、沙門氏菌)。

同時WHO還提倡使用中性、一般的術語代替人物、地點、動物、食物和職業的名稱來命名,這是因為過去一些傳染性疾病的名稱曾導致污名化和其他不良後果:

在疾病名稱中應當避免的術語包括地理方位(比如中東呼吸綜合征、西班牙流感、裂谷熱)、人名(比如克羅伊茨費爾特——雅各布病、恰加斯氏病)、動物或食物種群(豬流感、禽流感、猴痘)、涉及到文化、人口、工業或職業(如軍團)和可煽動過度恐慌的術語(如不明、致命、流行)。

不過對於此次新冠病毒和疾病用不同名字的情況,WHO也在自己的官網進行了特別說明(見圖1)。通常來說,病毒的命名更多的是基於病毒本身的遺傳信息和結構,目的是為了更好地促進診斷方法、疫苗或者藥品的研發過程。疾病的命名則是為了更方便地討論疾病的預防、傳播、嚴重性和治療等相關問題。在此次疫情中,為了避免在交流中引起不必要的誤會,WHO在描述此次新冠病毒時,會用「引起COVID-19疾病的病毒」或者「COVID-19病毒」這樣的名字來描述(見圖2)。

回到ICTV這邊,ICTV之所以將這次的新的病毒命名為SARS-CoV-2也有自己的理由。ICTV2月11日第一次發表預印版論文將新冠病毒命名為SARS-CoV-2的時候提到:新病毒的命名是根據基因測序等方面的分類學研究的結果:基因測序等研究結果顯示,新出現的這種冠狀病毒與SARS冠狀病毒同屬冠狀病毒科的β屬冠狀病毒

三、科學家們為什麼呼籲改名?新名字還有修改的機會嗎?

新名字SARS-CoV-2公布不久就遭到了國內病毒學家們的反對,包括石正麗、高福在內的專家們認為,這個名字對於沒有病毒學知識的科學家和普通民眾有很高的誤導性,並且提議將新病毒命名為Human coronavirus 2019 (HCoV-19)。

2月19日,我國科學家們發表在《柳葉刀》的通訊文章中,呼籲不使用SARS-CoV-2這個名字的原因總結起來有以下幾點:

1、SARS是疾病名稱,將新病毒命名為SARS-CoV-2會對一些病毒學知識不足的科學家及公眾產生嚴重的誤導,他們會認為新型病毒會導致SARS或類似疾病;

2、新病毒與SARS樣或SARS相關冠狀病毒不同,兩種病毒的基因序列有差異;

3、新病毒在生物學、流行病學及臨床特徵方面與SARS病毒有區別,而且新名稱也與疾病名稱COVID-19不相符;

4、新病毒引發的疫情還在發展中,還遠沒有結束。新病毒可能會演變為一種低致病性、高傳播性的冠狀病毒,像季節性流感那樣每年冬天捲土重來。鑒於新病毒引起的全球效應,理應有一個新的獨立的名字。

也正是基於以上這些原因,我國學者提議新病毒應該被命名為HCoV-19。不過顯然,對於以上理由,ICTV有自己的考量。

在本文開頭所提到的最新發表的論文里,ICTV表示:

1、之前的病毒命名體系中,尤其是對於新病毒的命名,經常會加入首次發現感染動物,地點等信息,但是隨著對新病毒了解到深入,比如發現了病毒能感染到新的物種或者新的病毒爆發的區域,舊的名字就會讓人十分疑惑。ICTV 50年前成立的時候也是為了消除這個疑惑,在現有體系中,對新發現病毒的命名,更多是基於遺傳學的信息。

2、基於現有的遺傳序列相似度的命名體系中,SARS(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對應病毒為SARS-CoV,病毒英文SARS-associated coronavirus)和MERS(中東呼吸綜合征,對應病毒為MERS-CoV,病毒英文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作為一個新物種的第一個被鑒定的代表,符合命名新種名的條件,但是對於新冠病毒來說,遺傳分析證明它屬於已經建立的病毒科屬,不構成命名新種名的條件,目前已經發現它和SARS-CoV親緣關係最近,所以可以將其歸類為這一已知種,這也是新冠病毒被命名為SARS-CoV-2的主要原因。

3、ICTV也承認,兩種病毒在疾病特點和傳播方式上有很大的不同,為了更方便地交流,ICTV同時也提議用SARS-CoV-2/宿主/時間/病毒株/時間的方法來記錄每一個被分離的病毒株。

所以儘管有爭議,SARS-CoV-2這個名字恐怕要一直用下去了。

本文編輯:ambergchen

想了解更多關於新型冠狀病毒的內容?微信搜索「騰訊較真闢謠」小程序,點擊「問答」進行提問,較真妹等你哦~參考文獻詳見本文的微信版本。

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較真獨家稿件,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較真 的精彩文章:

原湯化原食?喝酒臉紅能喝?春節健康吃喝,這5個「指南」都不靠譜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十大謠言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