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研究顯示:這2種父母晚年很容易被子女拋棄,其實都是自食惡果

研究顯示:這2種父母晚年很容易被子女拋棄,其實都是自食惡果

在中國的家庭教育觀念裡面,父母的一生就是在為子女而努力,很多夫妻從結婚開始就在打算著自己孩子的點滴。學區房、補習班、各種營養費等,大多數情況下這種資金的支持還會延續到孩子結婚後。

《西虹市首富》中有一個橋段很扎心,富豪王多魚在決定裸捐後,突然想要給孩子留一筆「糊口費」,結果算了很長時間,列出了一個大清單,說明這塊消費不僅貴,而且多。

然而,父母越是為孩子操心,晚年就越幸福嗎?

國外的很多機構都做過這樣的調查,很多「保姆型」父母在晚年的時候,因為沒有子女的陪伴,會覺得非常孤獨。雖然我們從各個角度都能得出,父母大概率是不會傷害自己的子女的,但當我們能深入去分析這些父晚年的孤獨,我們就會發現,其實都是自找的。

一、控制欲強烈的父母

很多中國式父母早早的就在自己身上扛起了一個叫做責任的東西,比如學業、婚姻、生活,包括她的下一代,父母認為自己有義務去幫忙。

很多父母一生都為了一句「你結婚了我就輕鬆了」在奮鬥,他們沒有自己的生活,所有的資源都是為下一代而準備。

報告

一份關於教育支出的報告顯示,全球範圍內,中國大陸教育領域支出排名第六,82%的中國家長表示已經做好為孩子犧牲自己時間的準備。

在這種時代大環境下,很多父母開始變得偏激,他們過度關注孩子生活,這是自古的傳統帶來的影響。古時候養老的制度是不完善的,年齡上來後就是體力勞動的缺失,需要下一代來撫養,於是很多父母把孩子當作了自己的一個附屬品,為了延續養老,就突出孝這個概念。

這些父母始終有一個邏輯,你吃我的用我的,就一定要聽我的。

結果就是,孩子的人生完全是他們來思考和布局,去哪所學校,交什麼樣的朋友,選擇什麼樣的工作,都需要他們的同意,否則就是叛逆,不孝,他們選擇性忽視了孩子的感受,只以自己的主觀感受去思考。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父母對孩子的期待還有溺愛,他們認為自己已經看到了社會的全貌,聽他們的就一定沒有錯,這種無微不至的保護造就了媽寶男,媽寶女。

但婚姻往往不是夫妻雙方的問題,兩個家庭難免會被牽扯進來,這是婚姻最大的一個不確定性因素,婚姻都不穩定了,父母就更是擔心了,教育專家認為,父母的過度保護讓孩子需要更多的獨立行為才能真正獲得獨立意識。

比如,有經濟實力的人,選擇自己單獨出去居住,鍛煉自己的獨立能力,證明自己的能力是不錯的選擇。

二、原生家庭階段沒有給孩子營造足夠安全感的父母

電視劇《情滿四合院》中,劉海中和老伴只喜歡自己的大兒子,對自己的二兒子和三兒子非常的忽視,甚至對他們冷嘲熱諷,最後兩人搬出去住,老兩口是寂寞孤獨的相依為命。

其實,在孩子小的時候,足夠的陪伴會給孩子樹立和一個好的價值觀,增加信心與安全感,這種陪伴不需要過多的物質基礎,更像是心與心的溝通。溝通的不暢是大多數家庭矛盾的源頭,長此以往的累積,最後終於出現不可調和的問題。

電影《銀河補習班》男主角對自己的兒子滿臉愧意地說,對不起,我也是第一次當爸爸。《請回答1988》中,德善的父親看著滿臉委屈的女兒,也說了這句話。很多的時候我們面對矛盾要麼就是讓它更加的尖銳,要麼就是逃避他帶來的責任,其實溝通是一個唯一且高效的解決方案,多和自己的家人進行溝通,這才是解決矛盾的源頭。

常言道,父母慈,兒女孝。父母雖然和孩子是最親近的血緣關係,但是並不意味著他就是牢不可破的,古人有雲,生大於養,很多父母真正生了孩子才發現和自己想的不一樣,面對排山倒海的責任開始退縮和逃避,沒有盡到自己作為父母該有的責任,孩子沒有犯錯,他只知道自己成長經歷過程當中自己經歷和感受的,如果這種矛盾一直伴隨著成長至今,在父母老去時又何談贍養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心理 的精彩文章:

武漢疫情背後:作為一名漂泊在外省的武漢人,如何進行心理自助?
心理學家:精神上擊垮一個人最有效的方式是,讓其自我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