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心理學:你們之間是同學還是朋友?聚一次就知道了

心理學:你們之間是同學還是朋友?聚一次就知道了

一提到同學聚會,很多人的心情會變得複雜起來,有的人覺得,同學聚會簡直就是人生百態的大雜燴,當年要好的同學、朋友,如今差異巨大,有的人早已發家致富資產無數,有的人卻還拿著工薪階層微薄的薪水。換言之,他們已經處於不同階層,活在不同的世界裡。

同學聚會是一種神奇的存在,它利用同學這層特殊的關係,把不同職業、收入、社會地位的人匯聚在了一起。不過,有的同學聚會歡聲笑語,一片和諧,有的則是烏煙瘴氣,氛圍尷尬,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差異呢?

變味的聚會

如今社會,越來越多的人,尤其是處於社會底層的人開始排斥同學聚會這種活動,最主要的原因便是同學聚會已經不再是同學之間再續情誼的團聚,而變成了一場慘雜著炫富、聯誼、出軌、攀比的鬧劇。

有人說,同學聚會是「誰窮誰尷尬」,有錢人巴不得把自己的存摺、產權證擺出來秀優越感,沒錢的人只得縮在一旁看著這些「上流社會人士」小丑一般的表演。

同時,同學聚會還是攀比大會,除了經濟實力之外,老婆(老公)長相、孩子成績、婆媳關係等等亂七八糟的東西都成了他們的談資。

就算沒有這些令人討厭的環節,曾經在同一起跑線的同窗現在也已經是天差地別,不用刻意炫耀與貶低,自卑與優越兩種不同情緒也會在不同的人身上瀰漫。

身份與地位的差別還使得同學之間除了懷舊就沒有了什麼共同話題,常常陷入「冷場」的尷尬。

除此之外,「聚會出軌論」在時下也是一個流行辭彙,許多同學聚會成為了大型聯誼相親現場,舊人相見「再續前緣」,單身人士也是抓緊機會尋求脫單。而在這樣的氣氛下,人們也往往會忽略許多參與者已經擁有家庭這個事實。因此,同學聚會在許多人眼中也就成為了「鬼混」的代名詞。

認知差距

相比之下,有的同學聚會就顯得十分舒適:費用一律實行AA制,為了消除差異甚至統一了服裝和交通工具,大家聚在一起也不在大範圍內討論個人工作、經濟、感情問題,而是以回憶為絕對的主題,人們紛紛打開記憶的閘門,彷彿學生時代的青春與活力又回到了他們的身上。

這種情況我們稱之為「純粹的同學聚會」而並非朋友聚會。

許多人會覺得,同學與朋友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畢竟許多同學都延續著或者曾經產生過友情。但是,在多年之後聚在一起時,同學與朋友的含義就出現了差異。

對於同學而言,你們之間的所有羈絆都發生在特定的學生時代,與現在的社會百態毫無關聯,因此同學之間的感情存在著時間的局限性,之前有過的友情,不代表現在也有。

而「朋友」的含義則要寬廣許多,它不受時間與空間的制約,是一種廣泛而複雜的社會關係,它既包括過去的回憶,也包括現在的生活,甚至還有未來的期盼。

而同學聚會最終變成什麼樣子,其核心就在於參與者如何看待這場聚會的性質。

把它單純地當作同學聚會的人,會藉此為機會勾起自己過去的珍貴回憶,在與同學的分享與重溫中獲得精神上的滿足;而把它當作朋友聚會的人則會將談話的內容和當下社會生活現實緊密聯繫在一起,許多同學聚會也就具有了「商務會談」與「相親大會」的性質。

當然,如果大家意見相同,那麼聚會肯定會在一個愉快的環境下進行,無論它的內容是什麼,參與者都能在其中獲得積極的反饋。

然而,現實生活中大多數情況是:你想回憶當年往事,而他卻想著如何與你「更進一步」;你想聊聊開心日常,她卻在炫耀自己的衣服和包包。這樣認知的差異導致的結果便是,聚會的參與者大都「各懷鬼胎」,各自抱著不同的目的與期望來到這裡,這樣的大雜燴就必然是一片混亂了。

對於「同學聚會應該怎麼舉辦」這個問題,並沒有什麼固定的答案,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需求。不過,無論出現什麼情況,淡然處之都是一個好的應對辦法。畢竟只需要聚會一次,你就知道什麼人是值得信賴的朋友,什麼人是應該保持距離的小人,這也是你的收穫。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Introduction to social psychology》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心理 的精彩文章:

四五十歲的人,有多少存款才不焦慮?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越來越反感親戚了?價值觀的衝突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