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為輔助治病,蔣經國買了48罐這款武夷岩茶

為輔助治病,蔣經國買了48罐這款武夷岩茶

一杯「肉桂」驅百病,七碗「心頭」解千愁

今天【申時茶排毒】共修活動分享的天心禪茶名為【肉桂】。

肉桂是武夷岩茶中的當家品種,原為武夷名叢之一,在清朝已負盛名。肉桂除了具有岩茶的滋味外,更以其香氣辛銳持久而備受茶人喜愛。在岩茶界,素有「醇不過水仙,香不過肉桂」、「無肉不歡」之說。

因香氣滋味有似桂皮香,肉桂在習慣上又名玉桂。它的外形條索雲整捲曲,色澤褐綠,油潤有光。干茶嗅之有甜香,沖泡後之茶湯,特具奶油、花果、桂皮般的香氣,入口醇厚回甘,咽後齒頰流香,茶湯橙黃清澈,葉底勻亮,呈淡綠底紅鑲邊,沖泡四五次仍有餘香。

【天心禪茶】之肉桂,是在所有肉桂中我最喜歡的一款。雖然近年來「牛欄坑肉桂」備受追捧,而且真正的「牛欄坑肉桂」也確實很好喝,但我還是更喜歡天心岩的肉桂。

【天心肉桂】又名【心頭肉】,生長在武夷正岩產區核心中的核心,真可謂生在心頭之上。天心岩與牛欄坑直線距離不過百米,只不過一個在岩上,一個在谷底。昨天與大家簡單分享了岩上茶與坑澗茶的區別,但肉桂這個品種,特點就是霸氣、刺激、骨感,肉桂可謂是真正能表現武夷岩茶「岩骨花香」山場特徵的代言人。只要是產自武夷正岩的肉桂,較於其他品種的茶更可比喻為英雄,特別具有英雄般的骨氣與霸氣!而天心肉桂更是將肉桂最主要的特徵表現得淋漓盡致!我個人更喜歡天心肉桂,是因為其不僅剛猛、刺激、有霸氣,還頗具俠骨柔腸,其柔情深深藏於其濃濃的蜜桃香中,喝起會很有溫度,暖暖的讓人心生歡喜,沒有那種來自「高手」的高冷感覺。

這樣說吧!如果將「牛欄坑的肉桂」與【天心肉桂】比喻為古龍筆下的「絕代雙嬌」,那麼,「牛欄坑肉桂」就像「花無缺」,而【天心肉桂】就像是「小魚兒」,其樂觀向上的氣息,能幫我們滌煩除憂,自在無礙呀!

——印竹老師

肉桂被福建農林大學譽為「健康之寶」,具有抗衰老、散寒止痛、補火助陽、暖脾胃、通血脈、殺蟲止痢等功效。除此,肉桂茶還能夠緩解心腎衰竭。張天福先生在《武夷茶經》中曾提到一件軼事。

20世紀80年代中期,已是暮年的蔣經國先生,身患糖尿病。醫生建議他喝些武夷岩茶,利於保健和輔助治療。於是台灣方面通過香港代理商,再由香港的代理找到廈門外貿茶葉進出口有限公司為之購買,要求幫忙挑選上好的岩茶——肉桂茶……最後,48罐特級肉桂茶,通過香港發往了台灣。

【天心肉桂】又名「心頭肉」,關於它的得名,有一段十分詩意的故事。

相傳清朝末年,武夷山出了一位才子,生於茶鄉,長於茶鄉,喜愛喝茶,極善品茶。他曾寫過很多關於武夷茶的美文,盛讚武夷茶的天資風韻,文采斐然。

武夷山的岩主、茶農、僧人、道士讀過他的文章之後,都十分讚賞。自此凡是寺廟開設茶宴或鬥茶會,都會邀請這位才子,他一時成為武夷名人。

又到了一年中茶葉製作完成的日子,這位才子這一天來到天心寺,和大和尚品茶。席間,才子笑問和尚:「佛家常說『禪茶不二』,不知大師何解?」和尚淺啜一口茶,答道:「茶自神農嘗百草而出世,其實為葯也;而眾生皆病,佛乃大藥王,能療諸病苦。諸病由心起,心安病自消。」才子頂禮:「妙哉!大師所言,醍醐灌頂!」和尚笑道:「施主深具慧根,本性自足。下午寺中有茶宴,還請為茶取名。」才子欣然同意。

下午,武夷山各岩岩主皆赴茶宴。寺中茶僧烹山泉,泡天心岩剛製成的新茶。這位才子接過茶盅,一股天然香氣撲面而來,他再啜咽一口中,頓覺香氣辛銳,如鯁刺喉。各岩岩主也都啜飲一口,仔細品味。才子說:「這款茶的品質和其它岩茶區別明顯。」大和尚說:「施主的確精到,此茶是從天心岩的奇種選育而成,的確與眾不同。」才子接著說:「此茶有明顯的桂皮香味,而且帶有乳味,香氣濃郁。」大和尚說:「此茶還未定茶名,施主品過許多武夷名茶,還請定名。」

這位才子忽然想到上午與大和尚的對話,再細品茶香,說:「此茶桂皮香濃郁,而中藥之肉桂名貴,又生長於武夷山最中心的位置『天心岩』上頭,所以我們就叫它『心頭肉』吧!」大和尚笑曰:「施主慈悲。願飲此茶者不僅能拔除病苦,還能將我們心頭之一切煩惱滌凈。」才子頂禮:「謝大師開示!」隨後,才子又在自己的文章中贊肉桂的品質,並且武夷岩茶的另一美名「滌煩子」也因此流行於世………

從此,肉桂在武夷岩茶中的聲名崛起,以其香氣辛銳持久備受人們喜愛,留下「香不過肉桂」的美名。

諮詢預購,請掃二維碼

自2月起,萃辰天心書院倡導每日堅持【申時茶排毒】,共抗疫情,幫助很多同修養成了良好的飲茶習慣。

申時茶

古人把一天劃分為十二個時辰,對應十二地支,每個時辰相等於現在的兩小時。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十二時辰是根據一日間太陽出沒的自然規律以及人類日常的生產活動、生活習慣歸納總結的。

十二個時辰中的申時為15:00-17:00。根據《黃帝內經》,申時為人體的膀胱經當值,且與五行中陽金相應,身體需要充足的水分參與運化。從中醫角度講,膀胱經是一條很重要的經脈,也是人體十四經絡中最長的一條經脈,在中醫里號稱足太陽。膀胱經是人體最重要的排毒通道,所以,膀胱經的運行狀態決定著我們身體的健康狀況。

茶裡面含有豐富的氨基酸,茶多酚,咖啡鹼等,這些有效成份更有助於膀胱經作用發揮的提升。申時飲茶非常有助於膀胱經的運轉,有利於膀胱經的排毒,疏通。

所以,在申時飲茶,茶葉中含有的有效成份更容易被人體吸收,又能很大程度上助力膀胱經的排毒,還能讓身心停下來。申時,若能安靜地把茶喝透徹,喝到身體微汗,不僅能清凈身體,還能平靜情緒。

每天申時,飲一杯茶,靜心寧神,蓄養浩然正氣。正氣存,則百毒不侵。

天心禪茶

天心禪茶的緣始

天心禪茶,特指由武夷山天心永樂禪寺製作的武夷岩茶。

武夷岩茶是產於閩北武夷山岩上烏龍茶類的總稱,主要品種有武夷水仙、武夷奇種、大紅袍等。其中,最為名貴,品質最優的,就是大紅袍。大紅袍的祖庭便是天心永樂禪寺。

天心永樂禪寺始建於唐貞元年間。據清《武夷山志》記載,該寺坐落之天心峰居於武夷山之中,「猶天之樞極也,故名」,是武夷山最大的寺院,佛教「華胄八名山」之一。寺額由江澤民題寫。

禪寺偏居山隅,周邊崖懸壑深,終年雲霧繚繞,種植茶樹有著極為得天獨厚的山地氣候條件。隋唐以來,僧人們在這裡結草為庵的同時,開始在寺院周邊廣泛種植茶樹,農禪並舉,茶業遂成為寺院的主要經濟來源。

天心永樂禪寺茶祖廟裡供奉著釋超全和尚的雕像。明末清初,他寫的《武夷茶歌》是迄今關於大紅袍製作最早的記載。也正是從那時起,大紅袍才形成了獨有的製作技術,這種技術後來逐漸發展成為中國烏龍茶製作工藝的核心。不過,大紅袍茶樹的奧秘,當初在天心寺,也頗為神秘,只有方丈等三兩個人才了解得到。

該寺主持澤道法師說,「我們考證了很多歷史,包括古書上都有記載,我們去查過檔案局,確實這個大紅袍從1951年以前,都是屬於天心永樂禪寺的廟產。可以說也就是天心永樂禪寺的僧人在整個生活、參禪、修行的過程中,培植出來這個茶。」他說,作為一個茶樹品種,文字記載的大紅袍在武夷山的發現時間要遠遠早於現存的大紅袍母樹的樹齡。

大紅袍被稱為烏龍茶之祖、工夫茶之源,並逐漸成為武夷岩茶的代名詞。清順治三年,天心茶僧研製出烏龍茶製作工藝,經久耐泡的烏龍茶為工夫茶提供有「米」之炊。清咸豐五年,天心方丈贈予台灣學子林鳳池三十六棵茶苗。在台被廣泛引種,成為名茶「凍頂烏龍」。

獨一無二的「岩骨花香」

茶,於雅俗之間存續了幾千年,勾連著人類的物質欲求與精神嚮往,創造並生成了人與自然、精神、社會的關係圖式。但它首先是一種植物,要依賴於所生長的環境。

以茶名世的武夷山,位於福建省西北部,是福建省唯一以名山命名的旅遊城市,是中國著名的5A風景旅遊區和避暑勝地。1999年12月,武夷山成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地。

武夷山屬丹霞地貌,境內群山環抱,重巒疊嶂,土層深厚,且多為風化岩殘土,這為茶樹的生長源源不斷地提供了豐富多樣的營養元素。茶聖陸羽在《茶經》一書中就武夷山的茶樹生長條件寫道:「上者生爛石,中者生礫壤,下者生黃土」,暗示了武夷岩茶特有的花香岩韻的來歷。

特殊的地理氣候環境,孕育了一種有別於其它茶類的「岩韻」,武夷岩茶由此而生。清康熙年間,武夷岩茶就已遠走西歐、北美、南洋,歐洲人將其稱作「中國茶」。武夷岩茶深受達官貴族喜愛,因此留下了不少讚譽武夷岩茶的詩句。

乾隆皇帝在《冬夜煎茶》中寫道:「就中武夷品最佳,氣味清和兼骨鯁」,其中的「氣味清」和「兼骨鯁」的特點,即指武夷岩茶所特有的花香岩韻。

宋徽宗趙佶著有《大觀茶論》,他在書中讚頌武夷岩茶「擅甌閩之秀氣,臻山川之靈稟」,並稱其為草木之靈品。范仲淹在《武夷茶歌》中也讚美道:

年年春自東南來,建溪先暖冰微開。

溪邊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從古栽。

常喝岩茶的人,一般會用「香、清、甘、活」4個字來形容那種獨有的「岩韻」。究竟什麼是武夷山正岩茶的「岩韻」?

2006年頒布執行的國家標準《GB/T18745-2006地理標誌產品武夷岩茶》中規定:「武夷岩茶是指在武夷山市範圍內,獨特的武夷山自然生態環境條件下選用適宜的茶樹品種進行繁育和栽培,並用獨特的傳統加工工藝製作而成,具有岩韻(岩骨花香)品質特徵的烏龍茶。」可見,在國家標準中,岩韻是指岩骨花香。

武夷山茶葉科學研究所老所長陳德華在《武夷岩茶(大紅袍)研究》一書中指出:「如何理解岩韻的含義,可以沖武夷岩茶原產地的特殊生態環境來解釋。其結果是:岩韻——岩骨花香——地域香——武夷地土香,即岩韻——武夷地土香。」

茶界名宿葉啟桐先生進一步解釋:「岩韻是武夷茶在武夷山特有的碧水丹山環境中,經傳統的栽培、製作工藝加工而成的一種味甘醇厚、甘留舌本,回味持久深長的感覺。

味蕾上的非遺傳承

2006年,武夷岩茶(大紅袍)製作技藝榮獲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武夷岩茶是製作工藝工序最多,技巧要求最高的名茶。在當地,廣泛流傳著五句歌謠,概括了它的工藝流程:

一采二倒青,三搖四圍水,五炒六揉金,七烘八撿梗,九復十篩分。

隨著茶葉需求量的增長和機械制茶的普及,手工制茶的工序也進行了一些簡化。目前主要包括採摘、萎凋、做青、殺青、揉捻、烘焙、揀剔、分選、勻堆、拼配、復火和裝箱等流程。但即便如此,制茶師傅也不敢有絲毫懈怠。每一步都必須精益求精。專註細節,既是對茶葉的責任,也是對茶人最樸實的回饋。

武夷岩茶的製作工藝具有不可複製性。「看青做青,看天做青」、「兩曬兩晾」、「低溫久烘」等技藝,依賴於大紅袍獨特的生長環境與原料的地域性,與武夷山脈地理地貌,以及特殊的土性是分不開的,在武夷山區域外無法應用。

澤道法師曾說,「我常常跟來武夷山天心永樂禪寺的有緣人說,茶道的本質是修行,真正的茶人應該了解整個茶系統的種植、生產、品鑒過程,大紅袍的魅力在於茶的苦味,細品這份苦,可以讓在家人更好的參悟人生。以儒家處世,以道家自處,以佛家養性。」

人要有敬愛之心,對茶,對人,對世間萬物。敬而生愛,心有光明,這也是人生的修行。

將國學智慧傳遞給您的家人和朋友!

出品:萃辰天心書院

地址:武漢市江岸區解放大道解放公園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萃辰天心書院 的精彩文章:

如何成為法器?全在這16字真言
萃辰天心得意KOL見面會精彩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