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耗資八千億美元,集結30萬大軍攻打伊拉克,美國真是圖石油嗎?

耗資八千億美元,集結30萬大軍攻打伊拉克,美國真是圖石油嗎?

2003年3月20日,美國以「伊拉克私藏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由,正式對伊拉克採取大規模軍事行動。號稱集結49個國家軍隊組成的聯合部隊,總計30萬人對伊拉克發動雷霆進攻。僅僅42天內,伊拉克全境宣告淪陷,美國成功佔領伊拉克首都巴格達,隨後又把伊拉克總統薩達姆抓獲,並且送上了法庭審判。本以為只需要花費500~600億美元軍費的伊拉克戰爭,卻因美軍在伊拉克境內逗留6年時間,導致軍費直接暴漲至8千億美元,其美軍傷亡人數更是激增至5萬人左右。

毫不客氣地說,伊拉克戰爭是美國近年來傷亡最慘重的一場戰爭,其軍費耗資截止到目前已超過1.2萬億美元。正是因為美國軍費開支如此之高,令人不由懷疑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的真實目的,真的是圖石油資源嗎?要知道,就算是如今美軍控制的伊拉克油田,也遠遠不足以彌補軍費的開支。那麼,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的真實目的,到底是為了什麼?今天,我們就來從後來者的格局上討論這個問題。

戰爭背景

20世紀90年代,美國開始湧現信息革命時代,科技時代的來臨,吸引了全世界的資金潮水般地湧入美國,湧入到矽谷,湧向了在1971年就成立了的納斯達克證券交易市場。短短兩年時間,納斯達克指數從1000多點狂奔到5000多點。然後好景不長,信息時代的泡沫立刻把美國送上的低谷,納斯達克指數一年內跌到1600點。美國的內部危機讓歐元看到希望,其匯率從原來0.82猛升至1.56的水平,嚴重威脅到美元的霸主地位。

納斯達克泡沫破滅之後,美國資本市場便失去了對資金的吸引力,此時亞洲的經濟卻開始蓬勃發展,導致流入到美國的資金越來越少。而2001年美國爆發的「911」事件,更是直接把美國「安全」一詞送上的懸崖絕壁之上,各大公司紛紛外逃。禍不單行的美國各大財團公司又被曝出做假賬等醜聞,大量跨國公司紛紛倒下。為了轉移國民視線,美國立刻著手對阿富汗和伊拉克發動戰爭。

為什麼選擇伊拉克?

伊拉克與美國實際上關係一直處於半友好狀態,特別是美國與伊朗的關係惡化後,與伊拉克的關係明顯升溫。不過,伊拉克總統薩達姆明顯是一個有想法的人,他提議改變國際石油以美元為結算貨幣的歷史,直接觸摸到美國的底線。伊拉克是重要石油輸出國家,一旦伊拉克的決議產生,那麼極有可能出現多米諾骨牌效應,很多資本市場和金融市場就會效仿,就會推倒美元的世界貨幣的霸主地位,美國資本集團控制世界經濟的手段,就失去了最重要的工具。

實際上,在2001年11月,薩達姆政府已經通過決定伊拉克要把石油美元結算改為歐元結算,直到2003年伊拉克戰爭結束後才改為按美元結算。可以說,這才是伊拉克戰爭爆發的最主要原因。當然,發動伊拉克戰爭也有多個深層目標,其中包括轉移國民對「假賬」醜聞的注意力,同時也拉動了軍火需求。同時,戰爭的爆發讓各國對石油的需求猛然加大,進一步刺激了美元的貨幣市場。戰爭結束後,美國成功操控伊拉克歐佩克組織,穩固了石油美元的地位。

戰後影響

攻佔伊拉克後,美國在中東地區等於嵌下一枚釘子,時刻盯住中東各個重要石油輸出國家。不過,美國在伊拉克戰爭的軍費開支遠遠超過預計,也繼續加大了美國的財政赤字。不得已,美國又把目標瞄準了房地產行業,把這個黑洞丟到房地產上,慫恿富人買別墅,中產階級買大面積樓房等等,製造房地產繁榮的假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武器 的精彩文章:

戰爭警報!土耳其星夜馳援伊德利卜,坦克裝甲車隊一眼望不到頭!
論「巴巴羅薩計劃」意義何在?德國兩次東擊蘇聯,真實目標到底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