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動漫 > 日本製作委員會模式過時了么?

日本製作委員會模式過時了么?

日本動畫的萎靡說白了是日本經濟不振的一個縮影。

當日本人民有錢的時候,消費旺盛,他們有更多的錢能夠花在精神生活上,動畫自然能夠繁榮。

現在日本經濟輝煌不再,如動畫業這樣的文化產業是必然要受到打擊的。

不如說製作委員會制度是日本動畫業界在大難臨頭時自我拯救的一副藥方。動畫公司賺不到錢,做不齣動畫,就引入社會資本;日本經濟普遍低迷,社會資本找不到好的投資領域,就把錢投到動畫。

這樣可以說是雙贏的局面。只是是葯三分毒,社會資本的力量一旦進入,那麼日本的動畫業界就再也不受動畫公司的掌控了。

製作委員會制度誕生之後:包括但遠遠不限於OVA賣碟,各種周邊產品的推出,與其他產業的聯動(如遊戲、電影、服裝、玩偶手辦等),市場極大地擴大,資本投入的宣傳使曝光率極大的提高。但是,那些周邊的收入與動畫公司基本無關。作為動畫的生產者,它們的主要收入來源仍是靠賣碟,所以收入水平基本不變甚至下降(資本周轉要求製作周期縮短、資本市場泡沫等因素導致作品質量下降,買碟的核心向粉絲減少)。

雖說風險多了投資方幫忙分擔,但由於動畫製作公司收入的不變甚至下降,公司開給動畫製作員工如體力勞動者原畫師的工資在日本社會裡基本處於悲慘的底層狀態,甚至不如便利店打工;而他們的工作量與他們微薄的工資相比又異常地多,多到過勞死的程度。這也是拜資本運作所致,加班是常態,用愛發電成為新入職員工的必備素質。長此以往,流入業界的新鮮血液不足,產業萎縮乃至倒退幾成定局(著名的五年藥丸論)。

可詭異的是,在業界之外看來,業界幾乎是欣欣向榮的:日本動畫的影響力在國內外從未如此之高,動畫相關的東西鋪天蓋地,動畫相關產業的產值年年增長,加上帶動的包括旅遊業在內的產業,動畫及其相關產業被稱為支柱性產業也不為過。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相比以前,動畫產業已經如此興盛了,而動畫製作公司反而陷入了後繼無人的困境呢?更直白地質問,產業發展帶來的利潤,去了哪裡?

與動畫公司不同,資方的主要投資回報來自於動畫的周邊產業,只要角色的人設足夠好,周邊總是能夠賣得出去的,利潤總是夠的。好的ip成為投資方眼中的香饃饃,只要投資宣發足夠,製作水平再爛也有人買賬(類似於我國電影等產業)。

對於資方而言,它所考慮的是投資的回報率以及資本周轉的速度等,不是什麼動畫的質量——動畫哪怕做得再差,只要有流量,有人買資方推出的周邊、玩資方推出的遊戲、在資方相關的店裡消費,資方就穩賺不賠。

在這裡,動畫的製作公司,也就是動畫這一產品的生產者,反而成了產業最下游的一端。即使動畫製作公司努力製作而使動畫質量很高,那些周邊也因此大賣特賣,但這部分的利潤依舊與動畫製作公司無關!換而言之,幾乎全部的邊際效益都被資方截走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二次元動漫菌 的精彩文章:

火影忍者:鳴櫻,他們只是錯過了而已?
如何看待《情熱傳說theX》這部動漫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