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心理學:總有一天你會發現,不糾結,是一種智慧的生活方式

心理學:總有一天你會發現,不糾結,是一種智慧的生活方式

古語云:「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對此,一代大家孟子的抉擇是「舍魚而取熊掌者也」。可是如今社會,有多少人能做到孟子的洒脫、堅持本心、不糾結呢?

從生活小事到個人的情感及事業,我們無時無刻不在「糾結」,根據事情在你心中的分量,糾結可能會引起一些生理及心理層面的不適感,以至於說到糾結,大家總感覺這是一個帶有負面氣息的辭彙。

從個體心理層面看,對某一事物感到恐懼往往是因為對事物本身的認識不夠徹底,如今我們談「糾」色變,其實也是因為我們對它的認識過於片面化了。

從心理學角度看,不糾結,是一種智慧的生活方式。

動機衝突

糾結,心理學專業術語為動機衝突,指個體同時產生兩個或兩個以上相互抵觸的動機時,個體心理上產生的矛盾。

個體在成長生存的過程中所產生的需要是多樣的,必然會產生多種動機,但由於各種因素所限,不可能什麼需要都可以得到滿足,這個時候就會產生矛盾、衝突。

正如文章開頭,「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即人類個體並存的動機無法同時滿足,而是相互對立或者排斥,於是形成了必須面臨選擇其中之一的心理狀態——舍魚求熊掌,還是舍熊掌求魚?即發生動機衝突,也就是我們日常所說的糾結狀態。

那麼,如果才能做到不糾結呢?

其實,動機衝突(糾結)也是有不同種類的,我們可以根據這些不同的情況,來遊刃有餘地解決糾結,做出選擇。

一、趨避衝突——山伯雖好,奈何無銀

趨避衝突也稱「正負衝突」,指的是一件事情既有驅使個體做下去的積極因素,也有阻礙個體行為的消極因素。

舉個例子,男孩英俊的外表及溫柔體貼的行為使你產生了想要與他共度一生的「正向力」,但他窘迫的家庭條件及捉襟見肘的知識水平對你的想法產生「負向力」。於是,正向力與負向力開始了一場拉鋸戰,如果不能速戰速決,個體會產生比較大的痛苦。

這類衝突的解決方法就是:打破禁錮,放眼未來。不拘泥於眼前的一畝三分地,把角度拔高,看到兩種選擇的未來可能性,根據未來進行選擇,並相信自己的選擇。

二、雙趨衝突——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雙趨衝突也稱「正正衝突」,指的是個體同時擁有兩種需要,但只能選其一是在內心產生的一種衝突。想吃魚,又想吃熊掌,但這兩者是不能同時得到的,最終的結果是個體一定要從這二者裡面選擇一個放棄掉另一個,在做出選擇的同時,個體內心的衝突也就結束了。

此類衝突的解決辦法是:選擇需求更大的一方。其實不管選擇哪一方,都滿足了個體的需求,都是比較完美的,所以還在糾結什麼呢,放心大膽的選擇吧。

三、雙避衝突——前有狼後有虎

雙避衝突也稱「負負衝突」,指個人有兩個以上相避免的目標而產生的動機衝突。因為兩種結果均不是個體所願意接受的,都是使個體產生不愉快的情況。

例如,兩軍交戰,戰爭白熱化之際,我方腹背受敵,前有猛虎之師,後有餓狼之賊,進退兩難。往前推進會遭到敵方的反抗,後退則會受到伏兵的打擊。

這類衝突的解決方式是:選擇負向力更弱的一方。兩方都是想要避免的,所不願意接受的,那我們自然是選擇最經濟最合適的一方了。

這是我們生活中遇到的最典型的三種衝突(糾結)類型,了解它產生的來源,做出快准狠的選擇,衝突也就消失不見了。

所以,糾結並不可怕,了解它,熟悉它,讓自己與糾結共成長。

希望下次,糾結再找上你時,你可以笑著對它說:「Hi!糾結」。

- The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心理 的精彩文章:

心理學:總有一天你會發現,比門當戶對更重要的是伴侶的家庭關係
心理學:骨子裡不快樂,自卑的人,原生家庭階段都有這樣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