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中醫實戰:皮膚瘙癢,可能是脾虛!一張方子,讓我學到不少

中醫實戰:皮膚瘙癢,可能是脾虛!一張方子,讓我學到不少

本文理論依據:《中醫基礎理論》、《中醫病因病機學》、《實用臨床中藥學》、《中國基本中成藥》

你好,我是中醫人,文君然。

今天這篇文章,我來和你聊聊皮膚瘙癢的事兒。

眼下已經入春了。由於氣候乾燥,所以皮膚瘙癢的問題,會越來越明顯、普遍。

但是,皮膚瘙癢,刺撓,一定是因為氣候乾燥嗎?

今天我告訴你,還可能因為脾胃虛弱、中氣不足。

這是怎麼回事啊?來,我還是給你講一個醫案故事吧。

話說有這麼一個男性,年65歲,姓李。什麼毛病呢?渾身瘙癢,日夜刺撓不停,渾身不出汗,而且還心悸心慌。這樣的癥狀已經持續一個月了。經過一些治療,無效,於是來看中醫。

這病這麼鬧起來的呢?說來有意思。

大概是幾個月前吧,有一回,他不小心壞肚子了。這一壞肚子,他拉了能有十多天。這個人覺得沒事兒,挺挺就過去了,因此沒有系統治療。緊接著,一個多月前,他在外頭乘涼,不甚就著涼感冒了。感冒以後,就頭痛、脖子和腰背緊張強痛,四肢酸楚不適,發燒,略怕冷,口渴,但是喝不下去水,而且不出汗,食慾不佳,渾身沒力氣。

怎麼辦呢?他自己用了點用了點中成藥,散寒、止咳、祛痰的。

結果,壞了,吃完以後就腹脹、大便干、腦袋脹而昏重,然後身上潮熱。緊接著,渾身瘙癢。這一癢,就是一個月,給他折磨壞了。

刻診,見患者少氣懶言、語音低微,脈象無力,舌淡少苔。

醫師見狀,給開了一個小配伍,很簡單——炙黃芪15克,焦白朮10克,党參10克,柴胡7克,升麻7克,當歸10克,橘皮6克,天花粉10克,葛根10克,炙甘草5克。一共用了3劑,患者開始微微出汗,瘙癢得到緩解。原方加上石斛,再用5劑,諸證息平,而且身體有力。

這個醫案,我老師當年讓我自己揣摩。他告訴我,這是脾虛津虧造成的皮膚瘙癢。

怎麼理解呢?

你看,這個患者,一開始的時候患上腹瀉,十多天沒有得到很好調治。這就是傷了他的脾胃中氣了。中氣還沒有得到恢復的時候,偏偏患上了風寒感冒,此時他口乾,說明陰虛缺少津液,但喝不下水,說明中氣虛弱不能納受。到這時候,問題還不算嚴重。接下來有件事兒,就要命了——他服用散寒解表、化痰止咳的中藥。這類葯,往往有辛燥之性,力道很猛的,對陰津虧虛、中氣不足的人慎用,甚至是禁用。結果,他用了,體內有了熱邪,於是體表之邪遇熱入里,邪從熱化,形成了後來的腹脹、便干、潮熱、頭部昏重等陽明熱盛的表現。

到這時候,患者一方面津液虧虛、陰虛燥熱,一方面中氣虛弱,無法生成津液,更沒有力氣來輸布津液,所以患者不出汗,身上特別乾燥,肌膚失去津液濡養而瘙癢。

怎麼辦啊?就得補中氣,滋補陰精。把中氣補足了,改善從源頭上就出汗的脾虛氣弱點問題,然後滋陰,使得脾胃能運化津液、輸布津液到體表,這樣才能有汗,才能止癢。

所以,醫案當中用到了補中益氣湯加減。其中,黃芪、白朮、党參、柴胡、升麻、當歸、陳皮,這都是補中益氣、健脾固中的。葛根和天花粉,滋陰補津,解肌發表,讓津液輸布到肌膚腠理,止癢熄風。

這就是基本的思路。

所以你看,這個人的皮膚瘙癢,其實就是脾虛所致。根源,在於脾虛津虧。

我為什麼要說這個呢?您切莫以為醫案里的這番道理太特別。現實生活中,到了春秋季節皮膚瘙癢的人,有很大一部分屬於這個癥候。他們的特點很鮮明,就是皮膚乾燥,沒有濕疹,沒有丘疹,就是癢,渾身刺撓,同時體虛、乏力、說話聲音低微、食欲不振、容易心悸心慌,睡眠可能不好,消化也不是很好,吃東西容易胃脹。這個時候怎麼辦?你要氣陰雙補,除了補中氣,還得滋陰。尤其是補脾胃,這是基礎,不能忽略。

文中的配伍,您看到以後,可以收藏,非專業人士日後在中醫師辯證指導下,可以借鑒應用。專業人士,不妨做個參考。我寫這篇東西的目的,就是想請大家了解,皮膚瘙癢這件事兒和脾胃之間的關係。認識疾病,是治療疾病的前提。對不對?日常調養,我建議你用點西洋參,取6克,泡水代茶飲。西洋參這個葯,氣陰雙補,相對比較合適。

好了。就說這麼多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幫你學中醫 的精彩文章:

五年鼻炎,被張仲景古方化解!四味中藥,搶了西醫風頭
張仲景化「胸痰」的千年經方!今天用於冠心病、心絞痛,來學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