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成大事者有靜氣,不只是說說而已!

成大事者有靜氣,不只是說說而已!

國學大師梁漱溟說:人之區別於動物者,是人類有智慧。智慧,可以寫萬本書,讀百萬年,也可歸結為一個字:靜!

為說清楚這個道理,梁先生講了個故事: 科學家逮來幾隻猴子,讓猴子排隊站好。立正,稍息。然後拿出一隻瓶子,讓猴子看清楚:喏,這是一隻瓶子。猴子扭頭不看。嘁,一隻空瓶子,有什麼好看的?

科學家拿出兩粒花生。猴子的眼睛立即轉過來:花生米,要吃!

但是科學家好壞,不給猴子吃。而是把花生米放進瓶子里。再把瓶子遞給猴子。這下猴子們可急了,花生米就在眼前,卻始終吃不到,這是怎麼回事?

猴子用力晃瓶子。晃著晃著,無意中瓶口向下,花生米掉落出來,猴子趕緊搶過來吃掉。猴子吃到花生,要花費10分鐘。

進入實驗下一步。

下一步的流程,還是先把花生米放進瓶子里。 但是,科學家會認真地向猴子示範:看好了,猴寶寶,要想吃到花生,就必須先把瓶子倒過來,讓瓶口朝下。 但猴子根本不看科學家的動作,猴眼死死盯著花生米。結果等瓶子到手,還是要花好長時間,才會吃到花生。

把花生米拿出來,再教導猴子, 更沒效果。

這就是猴子和人類的區別!

可如果瓶子里有了花生,猴子的注意力又會被花生死死地吸引,對科學家的動作無暇顧及。

這說的是猴子嗎?有些人,豈不也是這樣?

清朝時,有個叫翁同龢的人,曾出任過兩代皇帝的老師。他在教導皇帝時,全部課程可以歸為一句話: 每臨大事有靜氣!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

一個人沉靜到這種程度,才會靜若處子,動如脫兔,反應神速而敏捷。

林夕,曾講過這樣一件事:說是有個女孩失戀了,決意自殺。臨死前,只想再見閨蜜一面,此生別無留戀。

閨蜜立即驅車趕來,說:「既然決意一死,恐怕我也攔你不住。但你是我人生中唯一的好友,臨死之前,怎麼也要陪我吃頓飯吧?」

那就吃吧。

閨蜜帶女孩去了家人聲鼎沸、異常嘈雜的餐廳。女孩本來有一肚子的悲怨,要向閨蜜傾訴,可挑了這麼個怪地方,說話要大聲喊的,根本沒法說,那就開吃。

閨蜜點了一大桌子美味的菜,兩個人爭先恐後地搶著吃。一直吃到肚皮肥圓,香汗淋漓,這才停下來。

閨蜜問:「好吃嗎? 」

「好吃。」

「以前吃過嗎?」

「沒吃過。」

「那還想不想死了?」

「不想。」

「為啥這麼快改主意了?」

「因為世上還有這麼多好吃的,就為個渣男死掉,再也吃不到,我豈不是傻?」

林夕講的這個閨蜜,就是個有靜氣的人。 舉重若輕化影無形。

成大事者有靜氣,不只是說說而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哲學與詩畫 的精彩文章:

《茶花女》思想名句精選,讀完後有新認識,新提升!
疫情下的思考:人早晚會意識到愛的力量,以及責任和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