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整個武漢都在想念過早

整個武漢都在想念過早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

NO.1414-為武漢做一碗熱乾麵

作者:雞腿周

校稿:貓斯圖 / 編輯:養樂多

武漢新增確診終於清零了。這是一個全國人民盼了太久的好消息。不過現在還不是掉以輕心的時候,武漢危情尚未完全解除,城市恢復元氣也尚待時日。

致敬所有的努力,守住來之不易的零

(截圖自微博)▼

為了自己、全國人民乃至全世界的健康,武漢人這次真的付出了很多,不愧為英雄的城市。只是在家關了60多天,英雄們已經開始想念過早了。

過早吃什麼

儘管鄂地有「武昌魚」這樣得到頂級背書的名菜,但武漢在當代中國最出名的飲食文化,卻是「過早」,也就是武漢特色的早點系統。

「你過早了冒?」

(圖片來自@圖蟲·創意/不當鹹魚的鹹魚)▼

吃貨去武漢旅遊,可以不看黃鶴樓,也可以不擠光谷地鐵,但不可以不體驗一下過早。遍布武漢三鎮街頭巷尾的早餐店裡,隱藏著這座城市的煙火氣和生活品味。從灶台前花樣百出的早點裡,遊客就能看盡這座名城繁花似錦的歷史。

一天,就從過早正式開始

(武漢·長江-日出)

(圖片來自@圖蟲·創意/飛鴻踏雪)▼

比如被食神蔡瀾笑評為「Donut始祖」的面窩,用中間凸起、邊緣凹陷的一種鐵勺炸制而成,外表金黃酥脆,內里軟糯清香,一種食物兩種口感,讓人愛不釋手。不過雖然叫面窩,它的原料卻不是麵粉,而是具有江漢魚米之鄉特色的大米和黃豆漿。據說當年發明面窩的小販正是因為不想讓別人發現自家獨特的原材料,才給它起了一個「名不符實」的名字,結果在江城火了一個世紀。

特別是中間一圈焦脆,小朋友都留到最後才吃

(圖片來自@圖蟲·創意/fxy1223)▼

同樣「名不符實」的,還有江城小吃界扛把子之一的豆皮,原料同樣是米。以綠豆和大米漿混合攤制而成的外皮,包裹著香甜的糯米飯與其他原料,在鍋中反覆翻面煎制。隨著廚師手中的鏟子上下翻飛,米和配料的香味也越發濃郁,饞得人口水直流。平時吃不上漢口老通城的豆皮,在街邊商販處買上一份,也足夠回味一天。

一整張做好待切的三鮮豆皮

(圖片來自@圖蟲創意/林小面)▼

連武漢的油餅,都和別處不一樣。它還承擔著包燒賣的任務。一口下去,先遇上油餅的香脆,繼而是柔韌的燒賣皮,最後是讓人心滿意足的糯米,碳水真能吃出花。

簡單的碳水遇到高溫的油,味道就變得令人無法抗拒

(圖片來自@圖蟲·創意/Milky153)▼

油餅夾燒麥

(圖片來自@圖蟲·創意/fxy1223)▼

和它類似的則是享有奇名,如今卻不太多見的歡喜坨。將混合了紅糖糯米粉滾成球,蘸好芝麻,下油鍋輕輕拍打,逐漸膨脹成中空時取出。剛炸硬的歡喜坨,外脆內軟,糖香米香芝麻香立刻佔據整個口腔,足能帶來能量滿滿的一天。

圓丟丟的歡喜坨,捏扁了體積並不大

(圖片來自@圖蟲·創意/Milky153)▼

這些過早明星的共同點,是用油多、香氣足、口味濃郁,難怪能把全國的孩子都饞哭。

而憑藉這些有趣又美味的早點,武漢贏得了小吃之城、美食之城的名譽。但對於武漢人來說,過早並不只是一塊城市招牌,它既是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人生喜怒哀樂本身。據不完全統計,武漢人外出購買早點的比例高達90%以上,不僅是需要趕路的上班族、學生黨如此,連已退休的老人也喜歡在外用早餐。

(圖片來自@圖蟲·創意/fxy1223)▼

而武漢人對過早的熱衷也並不孤獨,湖北各地都有自己的過早,並且融合了不少本地元素。比如湖北北部靠近河南的襄陽,貢獻了具有北方特色的牛肉麵;同為水陸碼頭的荊州,則有早酒習俗,把早餐吃成了正餐;到了文化上接近川渝的恩施過早,你能吃到則是各種辣口的麵食和與武漢豆皮同名不同料的豆皮。

麻辣鮮香的恩施豆皮

叫「豆皮」,其實是大米做的

(圖片來自@老虎大王)▼

隨著湖北疫情形勢逐漸好轉,一些地區開始實行健康分級開放,小吃店也有條件地陸續恢復了營業。為湖北人生活加油充電的過早,離復活不遠了。

為什麼會有過早

過早成為武漢的城市名片其實是一個雙向強化的過程。武漢這座城市的文化脈絡為市民過早提供了生存土壤,而市民選擇的過早又最終融為了城市的記憶。拆解「過早」這個活潑的單詞,似乎就能從中看出些端倪。

城市發展水平在全國來看都還不錯的武漢

其實市民生活還算閑適

(武漢·江漢路中山大道)

(圖片來自@圖蟲創意/不當鹹魚的鹹魚)▼

「過」字在武漢話里用得很多,涵義也很廣泛,而在「過早」中,它似乎有著「快速」的意味。這或許是為了與在家吃早飯還需烹飪、清洗的複雜流程作為對比,其中便隱藏著武漢的城市化密碼。

武漢成名已久,但在近現代它最重要的角色是長江黃金水道中游的超級水陸碼頭。上游四川到下游江浙滬的水運,全賴武漢中途補給,而江漢平原自產的糧食手工業品也要在武漢輸往全國。這帶來了巨量的貨運需求,在武漢三鎮培育了厚重的碼頭文化。

南京以上的長江幹流沿岸要找一個中心的話

武漢確實是一個不二的選擇▼

碼頭工作對時效性的要求很高,早幾分鐘完工或許就能多跑一艘船。所以與碼頭工作相關的人,都希望在白天儘可能快地完成自己的工作。這讓武漢人成為了中國最早一批擁有現代時間觀念的國民,也成為了市民經濟的體驗者,能在路上吃的早餐,沒人願意在家吃。

當碼頭習俗成為城市習慣,就沒有那麼好改了,以至武漢公交進餐都成為了市政課題。能否在退役賽車手掌舵的武漢公交上吃早點,無疑也是檢驗老武漢最好的標準。

遇到這種大彎就是考驗你下盤穩不穩的時候了

減速是不可能減速的

(圖片來自@圖蟲創意/小眯眼蔡二叔)▼

碼頭經濟的另一個副產品,是女性比例過低。跑碼頭是一個典型由男性主導的行業,船幫和跑商很少會帶著女眷。在傳統社會裡,家裡沒有女人,也就沒人料理飯菜,行業聚集區對外食的依賴度也水漲船高。這讓武漢能培養一批小吃專家,他們也成了過早名吃最早的一批發明家。

「早」字也是意味深長,除了強調吃飯的時間早,更蘊含了重視早餐的涵義,不然也沒必要為早餐單造一個詞。這同樣是由武漢的碼頭屬性決定的。

在有長江大橋之前,兩岸來往是要坐船的

(下為其中一些過江線路和碼頭)

(圖片來自Vladimir / shutterstock.com)▼

碼頭工從早晨起就要從事重體力勞動,辛苦程度比起插秧收割有增無減,對能量和鹽分的需求遠高於常人。即使是文職勞動者,也需要每天在面積廣大的武漢三鎮間轉移,體力消耗大,用餐時間難以把握,也得保證自己早上能吃飽。

簡單的鹹菜泡飯、清水麵條無法滿足這些新興市民一個白天的能量需求。一種早餐想在那時的武漢立足,能量必須夠高,味道必須夠濃,還得扛餓。這也是為什麼武漢小吃大多具有重油重鹽、多碳水蛋白質的特點。

武漢燒麥,又叫「燒梅」

不知道是因為形狀像梅花還是因為「麥」字的方言讀法「mie」的誤傳

(圖片來自@圖蟲創意/fxy1223)▼

城市不是人,卻也擁有自己的記憶。即使現在種類豐富的全國早餐都能在武漢找到一席之地,屬於這裡的味道仍然是百年前的武漢人留下的味覺遺產——漢味過早。

這對武漢來說,是獨具特色的文化,因而在疫情爆發前,武漢地方也格外重視對過早記憶的宣傳,很早就把戶部巷打造成了專門過早的文化街。不過中國這類名聲在外的古鎮老街是個什麼情況大家心知肚明。找武漢人帶你過早,多半最後還是鑽進了糧道街,這才是正確姿勢。

為武漢做一碗熱乾麵吧

其實說了半天,不知道你發現沒有,其實我們還給武漢留了一手,沒有介紹最出名的熱乾麵。困在家中的武漢人都在想念過早、想念熱乾麵。

做夢都在過早……▼

而疫情期間有很多動人的武漢故事就和熱乾麵有關,比如這位上了央視的退伍軍人,就連夜趕製了熱乾麵犒勞醫護人員,為武漢的抗疫史詩又添上了一筆色彩。

熱乾麵給英雄們力量

(截圖自微博@央廣軍事)▼

和很多名小吃的誕生故事一樣,讓眾多武漢人心心念念的熱乾麵也源於一場意外:相傳有個叫李包的麵條販子,一日把準備好的麵條放在家中,卻不想被家貓踢翻了油瓶,污染了麵條。李包只能把麵條下鍋煮了自己吃,沒想到香氣撲鼻,引來左鄰右舍討秘方。李包見狀乾脆轉賣這種香油煮麵,還起了個名字「熱乾麵」。

傳說是真是假已經無以判斷,但我們知道熱乾麵的做法確實沒有比當年複雜太多,卻仍然佔據了武漢過早中的核心地位:廚師將麵條煮好備用,有客人點單時將熟面下鍋再燙熱,趁熱澆上麻醬調料、蘿蔔香蔥,便是一碗熱氣騰騰的熱乾麵。

「老闆,打包,不要辣椒,蘿蔔乾多些」

(圖片來自@圖蟲·創意/fxy1223)▼

麵條要趁熱做,食客也得趁熱吃,放久了的熱乾麵也會坨,醬汁也沒有了香氣。所以武漢人吃熱乾麵,比什麼都講究速度,用作家方方的話形容,便是「唏唏唆唆」「叭噠叭達」便吃完了。整碗麵條,從下鍋到下肚只要10分鐘。

簡單又上頭的熱乾麵,是武漢小吃最重要的一道風景線,從過早到夜宵時間,都能看到剛吃完熱乾麵,嘴角還沾著芝麻醬的武漢人。只是現在情況特殊,連武漢人也很難吃上一口正宗的熱乾麵了,畢竟自己在家用挂面複製的,總是不如蔡林記的香。

里紅外黑的食堂碗也是熱乾麵標配

(圖片來自@圖蟲創意/飯桶吃不胖)▼

但全國人民都是武漢人最堅強的後盾,從疫情爆發之初開始向武漢傳遞的善意,到今天也不會停止。

最近,在騰訊看點和人民網聯合推出的「做一碗溫暖的面」H5互動上,大家都有機會給武漢人做上一碗香噴噴的熱乾麵了。

這個小遊戲很簡單,只需要通過鏈接》https://fxd.qq.com/h5/noodles/index.html?channelid=11012就能進入界面,用手指快速划動畫面,就能從揉麵糰開始,做出一碗碗熱乾麵。手指搓得越快,就能在10秒里做出越多的熱乾麵哦。我努力了一把,做了30幾碗,不知道讀者們最高能做出多少?

這些圖片里的熱乾麵,雖然只是來自網路的一份小小心意,凝聚的卻是中國面對疫情決不放棄,絕不懈怠的全民精神。

H5結果頁還有一些匠心小驚喜:

多張繪有不同武漢地標的背景圖,快來看看你認識哪些吧▼

對於騰訊看點和人民網來說,合作推出這款H5的意義也正在於此。雖然中國的疫情已經到了後半期,武漢的情況也在好轉,但行百里者半九十,武漢戰疫不能鬆勁,大家對武漢的助威聲也不能鬆勁。中國人做事講究有始有終,在這種天災面前更是如此。

疫情終將過去,春天也會到來。一起來為想念過早的武漢人做一碗熱乾麵吧!

*本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圖片來自圖蟲·創意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地球知識局 的精彩文章:

我們研究了一下如何避開武漢,幾乎不可能……
蒙古國發展農業為什麼這麼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