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一味葯,幫你「抓住陽氣」!治口腔潰瘍,上熱下寒,請認真學習

一味葯,幫你「抓住陽氣」!治口腔潰瘍,上熱下寒,請認真學習

本文理論依據:《中藥學》、《中藥毒性手冊》、《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臨床用藥須知·中藥飲片卷》、《中華葯海》、《臨床中藥學》

你好,我是中醫人,文君然。

有人說,文老師,你真的很辛苦。你把每一味中藥的精髓給大傢伙點撥出來,幫助人們認識中藥、學習中醫。

我想說,這都是應該做的。中醫藥,本來就是中華民族的瑰寶。中國的老百姓理應了解它。

今天我給你說的這味養生中藥,乃是肉桂。在我看來,它就是中藥世界裡的一簇火苗。它能幫助我們抓住陽氣、抓住光明。

為什麼說它能「抓住」陽氣呢?我有一個親身經歷。

我跟師學習那會兒,有一回,一個老爺子來找我們。他大概是七十多歲了。什麼毛病呢?就是口腔潰瘍。而且他這個口腔潰瘍很奇怪,疼得要命,創面周圍紅腫明顯,但是雙腿和雙腳還發涼,走路沒勁兒,動不動還容易便溏拉稀。這老爺子略通中醫,自己就合計:我這是有火啊,還是沒火啊?如果去火,寒性的葯不敢用。如果沒火,這口腔潰瘍怎麼總犯啊?

帶著疑問,他來找我老師。我老師說,你這個是虛陽上浮,上熱下寒。於是,給他出了一個主意:準備中藥肉桂適量,研成細粉。用的時候,用1克肉桂粉,加上2毫升的米醋,調拌均勻了,做成糊狀,形成兩個直徑2厘米的小葯餅。把這個葯餅貼在雙側的湧泉穴上。上面蓋一層塑料薄膜,以防水分流失。固定好,每24小時換藥一次。

結果,兩天之後,老人家口腔潰瘍減輕大半,吃飯、喝水、說話沒有大礙。四天以後,基本癒合。

我事後問我老師,什麼叫上熱下寒?為什麼用肉桂好使?

我老師給我詳細解釋,如今我也給你解讀一下。

我們的腎裡頭,藏有元陽之氣。如果我們的腎為寒邪所傷,導致下焦虛寒,那陽氣呆不下去了,就化作虛陽上浮起來,形成頭面的諸多熱象,比如口腔潰瘍、心煩、潮熱、出汗等等。這就形成上熱下寒的局面。

這個時候,用肉桂可以引火歸元。你的下焦不是有虛寒嗎?肉桂這個葯恰好入腎經,可以補陽、消陰。這樣陽氣就被「引下來」、「抓下來」了。諸多癥狀就會好轉。這就好比一團火,蹭蹭往上竄,怎麼辦?火堆里加點東西,火苗立刻就小了。

當然,我這麼說,就是打個比方,讓您好理解。

我老師說,這種用肉桂引火歸元調治口腔潰瘍的辦法,其實早就有了。有的人嫌只用肉桂力道小,就加入等量的吳茱萸。

這個肉桂,我還得多介紹幾句。

肉桂是樟科植物肉桂的乾燥樹皮。它性味辛甘、大熱,入脾經、腎經、心經和肝經。作為藥材的肉桂,和家裡當調料的東西不一樣。作調料的,一般叫做「土肉桂」,它是天竺桂、川桂皮,或者細葉香桂、紫桂的樹皮。土肉桂只能暖脾胃,效用和中藥材肉桂差很多。

中藥肉桂對寒性的頭痛、寒性的心胸疼痛、肝經受寒所致的胸脅疼痛,以及寒性的腹痛、腰痛都有治療意義。腎陽虛所致的虛陽上浮、腎虛咳喘、陽虛眩暈、虛寒性的生殖功能障礙、月經不調等,都有調治意義。受篇幅所限,我無法把它們一一詳細給你說。所以,我直接挑一些簡潔、容易操作的具體養生方法,講一講:

1,肉桂研成細粉,每次服用2克,每天3次,對腎陽虛導致的腰痛有治療意義。這個是1984年的《中西醫結合雜誌》刊發出來的。原方,用口服每次5克。肉桂的研粉口服量,標準為2克。為了用藥安全起見,我建議普通人就用2克。寒性的腰痛,就是腰部發涼、冷痛,遇寒加重,四肢不溫,精神疲憊、體能下降。

2,腎陽虛導致的生殖功能障礙,男性的遺泄痿弱之疾,可以用肉桂和煨姜各15克,帶排骨一起燉。吃排骨。這個是1994年的《浙江中醫》雜誌刊發出來的辦法。我體會,效果還是有的。

3,肉桂2克,粳米100克,粳米煮粥,快熟的時候加入肉桂粉,文火煮到粥稠。這能溫補一身之陽,對心胸冷痛、胃脘寒痛等都有一定效果。

4,老年人手腳發涼,氣血不行,你準備肉桂4克,山楂30克,粳米50克,紅糖適量。肉桂煮水20分鐘後,入山楂和粳米一起來煮粥,加入紅糖調味,可以溫陽、散寒、活血通脈。

5,有些老年人,有氣管炎,證屬腎陽虛弱、痰飲壅肺,表現為四肢不溫、腰膝酸軟、神疲乏力,白痰量多,一動彈或勞累後就咳喘不寧,你用肉桂9克,研成細末,分3次沖服。這是1983年《陝西中醫》上刊發的辦法。

肉桂,煎服用量不超5克,研末沖服量不超過2克。一般人絕對不要超量。超量,是有毒性的,以及一些不良反應。這主要包括傷腎、致癌,以及面紅煩躁、咽干顏色、心中煩悶、頭暈體痛等神經系統癥狀。當然,這些都是極少數的現象。肉桂的長期毒性試驗表明,其在規定用量下應用,安全性很高。肝腎功能不好、陰虛火熱、有出血傾向的人,以及經期、孕婦等特殊人群,不要用。

好了。關於這味葯,我就給你說這麼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幫你學中醫 的精彩文章:

中醫治「陰虛感冒」的方子!化解發燒、口渴、嗓子疼
睡覺多夢、早醒、不解乏?張仲景只相信一味葯,藏於《金匱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