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產後何時來月經暗示子宮恢復狀況?若超過這一時間,危險已在逼近

產後何時來月經暗示子宮恢復狀況?若超過這一時間,危險已在逼近

執筆:毛婷

編輯:劉穎娟

定稿:蘇子後

產後月經的恢復成了諸多寶媽們的心魔,有的人來得太早,有的人又遲遲不來,這些都讓寶媽們擔心自己是否屬於正常情況,不怪寶媽們揪心,其實產後月事的復潮確實關乎卵巢和子宮的恢復情況,大有講究。

產後月經啥時候會來?

一般來講,產後的女性在42天左右,其子宮和卵巢會基本恢復,下丘腦會指揮腦垂體重新分泌激素,實現正常排卵,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來不來月經都不影響正常排卵,月經復潮主要是過激素作用於子宮內膜的增厚與脫落。且來臨的時間暗示著子宮的恢復狀況。

通過研究調查發現:不哺乳的女性一般在產後6—10周恢復,平均在產後10周左右恢復排卵;

產後哺乳的如果子宮恢復較好的女性一般在2-3個月之後月經就能復潮,恢復慢一點的在4-6個月,不過也有一年之內才來的,這些總體都屬於正常現象。若超過一年還沒來,多半說明危險已逼近。

《鄭玉巧育兒經 胎兒卷》中說:國內有關專家的研究結果顯示,大約有50%的婦女於產後60天內即恢復了排卵功能,最早的可於產後14天即可恢復排卵。平均恢復排卵時間為產後100天左右。

母乳餵養的產婦排卵恢復時間平均為59天;

混合餵養的產婦排卵恢復時間平均為50天;

人工餵養的產婦平均排卵恢復時間為36天。

產後月經「復潮」和哪些因素有關?

1、母乳餵養

研究證明:哺乳時間和次數都與月經復潮息息相關,主要是因為月經來潮的原理主要是體內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分泌促使卵泡成熟繼而排卵,而哺乳會影響激素水平,使得排卵周期被改變,排卵推遲或停止就會影響月經的復潮時間。

所瀀哺乳產婦比不哺乳產婦月經來得更晚,且哺乳時間越長,復潮的時間越晚。

2、產婦體質

我們都知道35歲之後的孕婦在臨床上被稱為高齡產婦,其實正是因為隨著年齡的增加,女性的內分泌和卵巢功能都會下降,激素不能正常分泌,自然會影響排卵,月經復潮時間就會推遲。

而現在社會的高壓和生活習慣,導致很多女性出現早衰的現象,比如之前就有一位20歲杭州女大學生,由於長期熬夜導致絕經,而卵巢已經早衰到了50歲大媽的水平。因此產婦的體質差異也會造成很大的不同。

3、再次妊娠

前面有說過,月經不復潮並不代表身體沒有排卵,正常情況下產後5-6周就會開始排卵,但有不少人存在錯誤以為這段時間不需要避孕,從而導致再次妊娠,就會延長月經來潮的時間,若是這種情況,則有懷孕的可能。

月事恢復寶媽應該注意什麼?

1、飲食問題

產後的身體比較虛弱,在月經復潮之後更要加倍注意,避免食用生冷刺激的食物,以免造成宮寒和卵巢刺激。

多食用新鮮果蔬,補充體內維生素,避免牛羊肉和辣椒這類易上火的食物,以免造成體內肝火旺盛,血液循環不暢。

2、衛生問題

經過過分娩的寶媽們此時生殖系統都比較虛弱,很容易受到炎症感染,盡量選擇淋浴,避免坐浴和盆浴,因為此時宮頸口處於張開的狀態,各種細菌容易入侵。

選擇純棉柔軟的內衣褲,和家長分開換洗避免交叉感染,在陽光下晾曬殺菌。

3、情緒問題

情緒的波動起伏會對內分泌造成很大影響,而且寶媽們需要謹防產後抑鬱症,這種一種產褥期發生的心理疾病,發病率在高達30%,在二胎媽媽中還要再高7%,嚴重影響生活。

因此寶媽們需要保持心情愉悅,自我調節,轉移注意力,好好帶娃好好照顧自己。

延伸閱讀:哺乳期來月經還可以餵奶嗎?

哺乳期來月經並不會使母乳的質量下降,而且由於雌激素的增加,母乳中水分和蛋白質增加,脂肪含量減少,口感會變得黏稠但營養成分不會降低。

如果口感變化讓寶寶不適應或者出現腸胃反應,可以等其適應或者月經走後恢復正常了再繼續餵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母嬰參考 的精彩文章:

預產期超過這個時間還沒生娃,趕緊去醫院催產,晚了母嬰都有危險
為何孩子一言不合就發脾氣?搗鬼的是它,三個應對辦法比吼更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