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動漫 > 《聲之形》帶給你最大的感觸是什麼?

《聲之形》帶給你最大的感觸是什麼?

《聲之形》給每個人帶來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每個人的童年,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都是帶著歡笑和淚水,那麼每個人帶入的角色本身就不同,這個故事即便是經過了弱化,但是還是不可避免地讓人在其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然後狠狠地把自己的過去擺在了面前,自己最無法直面的就是自己,這種衝擊感讓人很受震撼。

但是問題就在於,這部電影本身把這種震撼擺在了面前,把自己想要埋藏的東西重新翻出來,然後最終的結果卻是一個讓人無法接受的結局,世界是如此的美好,然後呢,然後什麼都沒有了,它把人的心理防線摧毀的同時,並沒有給大家一個滿意的答案,而且所給出的答案在自己看來甚至是荒謬可笑的,是完全站在一種道德制高點來評判一切,就像上帝嘴裡的眾生平等一樣可笑而可悲,挑起了這種情緒的同時沒能把這種情緒傾來,理所當然的,憤怒的觀眾就把這種情緒傾瀉在了作品本身上。

本質上來說,這部作品就是把人心給狠狠打開,讓你看到了自己的過去,但是又站在你面前給你念經,所以作為觀眾,腦子裡的第一想法就是,我特么給你一耳光。

在我看來聲之形的問題:

1.故事的主題應該是通過影片本身帶給觀眾的,而不是通過主創訪談帶給觀眾的。並且一部號稱主題是「理解」的影片居然讓許多觀眾得出「無法理解」的結論這本來不就是對影片極大的諷刺嗎?

2.不管主題是什麼,既然「霸凌」這一要素已經在故事裡佔到里極大的篇幅,那麼影片必須對此給出一個明確的態度,而現在就影片呈現出來的觀點是不能服眾的。故事裡被「霸凌」的有兩個:男主和女主,他們都認為是自己的錯;霸凌者非常多但是除了男主以外都認為自己沒錯,並且的確也沒有受到任何懲罰或者做出任何道歉就能和受害人愉快地相處——這種情節得出只能是「被害人原諒施害者是理所應當的」這樣詭異的結論。這也是很多人憤怒的點——施害者道歉才是理所應當的,被害者要不要原諒是他們的自由。

3.對硝子描繪的漫不經心。原著對硝子的描繪本來就是難以使人信服:從重度心理問題要跳樓到最後痊癒簡直不能自圓其說,而電影在這樣的基礎再次對此進行刪減,最後得到的就是硝子根本沒有完成自我救贖的結局:她仍然陷於病態的自卑中所以不責怪任何人對她的傷害,只是因為害怕傷害別人暫時不敢自殺而已。——這能算是喜歡上自己嗎?而硝子的自我救贖沒有完成讓將也最後完成的自我救贖也變成了某種程度的偽善——明明說著要幫助別人結果只幫助了自己。將也放下捂住耳朵的手聽到了所有聲音?他真的聽到了硝子的心聲嗎?

《聲之形》從各種意義上來說,定位為溝通我都覺得是個90分以上的定位。從溝通的角度來看劇情,除了莫名其妙的幾個點,我覺得本身並無大問題。其劇情上的不圓滿並不構成致命傷害(除非決戰頂尖作品)之外的任何方面都很棒(畫面音樂分鏡),其細節更是被深度挖掘……

個人認為《聲之形》之所以這麼大爭議,很大一方面在於國內上映的刪減以及宣傳。首先,這部作品描述六年級欺凌事件僅僅用了十分鐘左右的篇幅,其餘兩個多小時都是在講述將也等人的救贖與行動,可以明顯看出作者想要表達的重點並不是校園欺凌。而大陸上映的官方宣傳是「校園冷暴力」,把觀眾的注意點直接帶偏了。此外,刪減的劇情很多都是對於小高潮的鋪墊,以至於觀影時覺得很多情感衝突部分有些突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二次元動漫菌 的精彩文章:

名偵探柯南:柯南和灰原哀結局一開始就註定了
《無頭騎士異聞錄》折原臨也到底是個怎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