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故事 > 位置(太精闢了)

位置(太精闢了)

回復【早安】送你一張專屬祝福卡片

文 | 李思圓 · 主播 |宸聲

處境不同,無法感同身受

古代某日,長安城天降大雪,寒冷至極。

一個吃飽了飯出來消化食的文人見雪花飄飄,詩興大發,脫口道:

「大雪紛紛落地。」

剛念了一句,恰逢有個升遷的官員經過聽到了,感念皇恩浩蕩,他拱手介面道:

「正是皇家瑞氣。」

旁邊一個賣棉衣棉褲發了大財的商人心花怒放,也湊了一句:

「再下三年何妨?」

一語激怒了路邊一凍餓欲死的乞丐,哆哆嗦嗦地大罵:

「放你娘的狗屁!」

其實在生活中,每個人的立場不同,也很難感同身受。

你的樂,別人沒嘗過,很難體會到你的喜悅和歡愉。

你的苦,別人也沒吃過,也很難去照顧到你的情緒和委屈。

晉惠帝執政時期,有一年發生饑荒,百姓沒有糧食吃,只有挖草根,食觀音土,許多百姓因此活活餓死。

消息被迅速報到了皇宮中,晉惠帝坐在高高的皇座上聽完了大臣的奏報後,大為不解。

「善良」的晉惠帝很想為他的子民做點事情,經過冥思苦想後,他想到了一個「好」辦法說:

「百姓無粟米充饑,何不食肉糜?」

也許我們可以判斷出,晉惠帝是個不稱職的君王,但我們很難斷定,他就是一個不善良的人。

有一句話說:

「並不是每個人,都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每個人的境遇不同,處境不同,對待事情的看法和觀點,亦不盡相同。

所以,有時你不必去評判別人的對與錯,因為你不是別人,也沒經歷別人的人生。

有時,你也不必去責備沒人了解你的苦和難,因為別人也根本沒辦法體會你的心酸和苦痛。

角度不同,不可以偏概全

在小學的語文教科書里,有這樣一篇文章。

作者讀小學四年級時,老師把兩個楊桃擺在講桌上,要同學們畫。

他的座位在前排靠邊的地方,講桌上那兩個楊桃的一端正對著他,但他看到的楊桃卻像是五個角的什麼東西,於是就老老實實按著畫了。

當其他同學發現後,都在笑他。

老師看了看這幅畫,走到他的座位坐下來,審視了一下講桌上的楊桃,然後回到講台,舉起他的畫問大家:

「這幅畫畫得像不像?」

「不像!」

「它像什麼?」

「像五角星!」

老師的神情變得嚴肅了。

半晌,又問道:

「畫楊桃畫成了五角星,好笑么?」

「好—笑!」有幾個同學搶著答道,同時發出嘻嘻的笑聲。

於是,老師請這幾個同學輪流坐到他的座位上。

老師對第一個坐下的同學說:

「現在你看看那楊桃,像你平時看到的楊桃嗎?」

「不......像。」

「那麼,像什麼呢?」

「像......五......五角星。」

「好,下一個。」

後來幾個同學看完後,老師和顏悅色地說:

「提起楊桃,大家都很熟悉。

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楊桃的樣子也就不一樣,有時候看起來真像個五角星。

因此,當我們看見別的人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時候,不要忙著發笑,要看看人家是從什麼角度看的。」

蘇軾曾寫過一句詩: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其實每個人的角度不同,自然所見即不同。

有時你看到的,未必別人能看到。

別人看到的,你又未必能觀察到。

所以,凡事多換換角度,就會看到更多事情的全貌和真相。

切不可一葉障目,以偏概全,片面地去看問題。

站位不同,難分對與錯

每個人在這個世上,都有各自所佔的位置。

其實角色不同,出發點就不同。對象不同,側重點也不同。

有時,對待同一件事,哪怕是同一個人,也會因站位不同,對相同的事,有截然不同的看法。

季布曾是項羽賬下的大將,他有幾次圍困劉邦,差點要了劉邦的命。

後來項羽失敗後,劉邦花重金收買季布的人頭。

後來有人勸劉邦說,季布當年為項羽服役,圍困你是他的職責,他忠於職守,有什麼不對。

劉邦聽後,不再計較季布,甚至拜季布為郎中。

相反,季布的舅舅丁公,也是和劉邦打仗,有一次困住劉邦後,劉邦求饒說,「我們兩個都是好漢,怎麼能互相殘害呢!」

於是丁公撤退,劉邦得以逃脫。

再後來丁公去拜訪劉邦,劉邦當場讓人將他捆了起來,說丁公作為項羽的大臣卻不忠誠,使項王失去天下的,就是你這樣的人。

於是殺了丁公,並警告其他人說,不要向他學習!

劉邦的做法,看似矛盾,實則也在情理之中。

雖然他曾被「敵人」害過,但畢竟作為君王,他對忠誠之士是有一份天然的欣賞和擔待。

雖然他曾被「恩人」厚待,但也是作為君王,他鄙視,甚至瞧不起,那些因一時心軟,出賣自己主人的臣子。

其實,在這個世上,沒有絕對的對與錯。

有時,人與人之間的衝突和隔閡,其實皆因站位不同,才有了所謂的偏見和成見。

也許當你是老闆時,總覺得員工偷懶。

但當你是員工時,就會埋怨老闆摳門。

也許當你是婆婆時,總覺得兒媳怎麼做也不對。

但當你是母親時,就會處處心疼自己的女兒。

高低不同,不必去爭辯

在網上,曾經流傳了一張照片。

一個人站在地上,看到的是一堵牆,一個人站在一堆書上,看到的是烏雲密布,還有一個人站在更高的書堆上,看到的則是晴空萬里。

其實,不同的高度,每個人看到的東西,也是不一樣的。

有時,你看到的上限,也許是別人的下限。

有時,你以為的終點,卻是別人的起點。

有兩個人一起去爬山。

一個人到了山頂,另一個人還在山腰。

到了山頂的那個人大喊到,快看,是大海。

還在山腰的人則很生氣地說,明明前面是一棵樹。

其實,這兩個人的觀點都對,原本不同的高度,所見就會千差萬別。

看過一則笑話。

冬天,三個老漢一起蹲在牆角,一邊曬太陽,一邊大談理想。

拾糞的老漢說:

「如果我當了皇帝,我就下令這條街東面的糞全部歸我,誰去拾就派公差去抓他。」

砍柴的老漢瞪了拾糞老漢一眼說:

「你就知道拾糞,如果我當了皇帝,我就打一把金斧頭,天天用金斧頭去砍柴。」

討飯的老漢聽完後哈哈大笑,他說:

「你們兩個層次真低!都當皇帝了,還用得著幹活嗎?

要是我當了皇帝,我就什麼也不幹,天天坐在火爐邊吃烤紅薯。」

其實每個人的起點不同,眼界的高度,也會不同。

所以有時,人與人之間,在一些底線和原則外,不必要過多地去爭辯,所謂的輸贏和伯仲。

因為每個人都因在認知,思維和格局上的差異,而有各自不同的局限和極限。

所以,我們不必為難別人,也沒必要抬高自己。

- END -

作者

李思圓。微信公眾號:溫暖的女子(ID:wennuan-312),新浪微博:@飲水-思圓,專欄作者,寫安靜從容,有溫度,有力量的原創暖文。有書經授權發布,轉載請聯繫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有書 的精彩文章:

真正的貴族教育,是給孩子一個幸福的家庭
疫情過後,一定要遠離這3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