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故事 > 900萬武漢人的創傷後遺症,請你一定要關注!

900萬武漢人的創傷後遺症,請你一定要關注!

回復【早安】送你一張專屬祝福卡片

文 | 有書田心 · 主播 |簡寧

有書君說:

有人的思維、情感活動的地方就有心理學。

相較於對身體的重視,我們對心理真的忽視了太多。

了解心理學,擁有智慧人生。

我們的新欄目《有書心理》,和書友們又見面啦!

「三分鐘心理學,帶你看穿人心。

今後每周三有書君都會與大家分享一個心理學常識來對抗生活中的難題~

話不多說,快來看有書君今天的分享吧。

截至3月24日12時,全國累計確診81749人,累計治癒73301人,累計死亡3283人。

這些數字背後,又述說著多少個家庭的幸運與不幸。

就像作家方方說的:

「未來武漢解封時,必定幾家歡喜幾家愁。」

有人感嘆自由,有人哀嘆離別。

對於那些病亡家屬來說,燈火萬家,獨少一人,又該是何等的悲涼與憂傷。

3月8日那天,一位叫@二水柚子茶的網友發布了一條微博。

她接到了武昌區殯儀館的電話,以為是終於可以接回媽媽(的骨灰)了。

然而,並不是。

是工作人員先核實逝者家屬信息,等疫情結束後再安排家屬領回。

冷靜的文字下深藏了多少眼淚。

在這條微博下,有另一個網友回復說自己的父親也在殯儀館,現在能做的就是靜靜地等待殯儀館的電話。

還有很多電話無人接聽,不敢細想一個個失去親人的家庭正在經歷和等待著什麼。

一場疫情,見證了太多的生離與死別。

對於那些失去親人的家庭來說,期盼已久的陽光後,跟著的註定是一片久久難以散去的烏雲。

當一切歸於平靜,或許,才是痛苦浮現的時刻。

比病痛更難熬的是

自責和恐懼

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所有人猝不及防。

疫情中的一粒灰,落在每個親歷者身上都是一座山。

馬成來確診新冠肺炎,一個月前他康復出院了。

可是,出院後的每一天,他都在自責中度過。

他是全家第一個確診的,之後,他的父親、母親,還有妻子相繼確診。

如今,他的父親已經離世,他不敢把這個消息告訴正在接受治療的母親和妻子,擔心她們病情反覆。

在他心中,自己是家裡的罪人。

他覺得如果不是因為他,他的家人都不會經受病痛的煎熬,他的父親也許還能再活20年。

他無法原諒自己,每天都痛苦不已。

覆巢之下,沒有完卵,我們每個人都只不過是這場疫情的受害者。

親人離去,最難過的是活著的人,他們可能沉浸在自責、悲傷和恐懼中很久很久。

在康復驛站里,有一位患者每晚都會被噩夢驚醒、大喊大叫,需要靠護士和其他人把她喊醒才行。

原來,這位患者的家人前幾日感染去世了,住院期間又親眼看見同病房的一個病友去世,她受到很大的心理創傷。

雖然現在她已經康復出院,但每天都充滿了對死亡的恐懼。

經過兩次心理疏導,她的狀況漸漸有了改善。

可是,現在每晚睡覺時,她還是需要和女兒開通語言聊天,才能安心入睡。

死亡焦慮,是很多親臨死亡的人都很難逾越的心理障礙。

那些被死亡焦慮掏空身心的人,就像脆弱不堪的蘆葦,一陣微風都可能把他們摧毀。

不知道要經歷多少時光,這些身陷自責和恐懼的人心中才能漸漸生髮出一點點的原諒和堅強。

無法和親人體面地告別

可能成為一輩子的遺憾

疫情之下,生死忽然變得稀鬆平常。

有些再見,本該深情,卻只剩沉寂。

有些離別,近在咫尺,卻不能觸碰。

一位網友分享朋友的經歷:

朋友五十多歲的父親感染新冠肺炎了,上周,朋友打電話給我說父親在醫院上了呼吸機。

三天後我再打過去詢問情況。

沒想到朋友哭著說,父親已經走了,就在上次通完電話的次日夜裡,父親終究沒能熬過去。

朋友在電話里一直不停哭泣。她說:

「爸爸走的時候,我連摸都不能摸他,我唯一能做的就是跪在地上不停地磕頭。」

說完後,朋友在電話另一端抑制不住地嚎啕大哭。

從沒想到與父親的離別竟然如此短暫,連一句再見、一個擁抱都無法做到。

現在,父親已經去世一個月了,朋友一直把自己關在家裡。

不許人去探望,只是一個人靜靜地消化無法言說的傷痛。

在這個特殊的時期,就連告別都變得悄無聲息。

與痛失親人相比,更讓人痛苦的是無法與親人好好道別,而這很有可能讓很多人終身都停留在遺憾中。

曾經歷非典的一位網友說:

非典時候,奶奶在被食道癌折磨了半年之後,去了另一個世界。

那個時候非典肆虐,不允許舉辦葬禮。

所有親屬都只能遠距離地看著自己的親人下葬,不能靠近。

那是一種無法名狀的悲哀,現在回想起來都覺得無法釋懷。

疫情期間的告別,成了最短暫卻也是最漫長的告別。

當所有的緬懷、悲傷都得不到釋放,只能壓抑心中,不知道會給多少人造成一生都無法彌補的遺憾。

那種離別的不真實、不確定的感覺,又要在生者心中盤桓多久才能消散。

創傷應激障礙

是親歷災難者揮之不去的痛

在這場疫情之下,麻木、恐懼的並不只是哪一個人,而是所有的親歷者。

有一個60多歲的奶奶,她的丈夫兩天前剛剛去世,她和兒子也被確診了,都在各自的隔離病房。

一天,醫生來查房,告訴她下次讓家屬帶些牛奶,還沒等醫生說完,同病房的人小聲對醫生說:

「她家裡沒人了,都在隔離。」

這位奶奶還拿出一張單據對醫生說:

「我先生兩天前去世了,這是我先生的,我要保管好,等疫情結束時去殯儀館領骨灰時要用……」

在和醫生說話時,這位奶奶整個人是沒有任何情緒和表情的,只是一直發獃。

有一個詞語叫創傷應激障礙

是說人在遭受劇烈打擊當下,身體會啟動自我保護反應,避免傷心過度傷害自己。

然而,隨著時間流逝,這種疼痛就會慢慢滲透出來。

他們可能聽到某個詞語,看到某個場景,就會突然流淚、崩潰。

他們更容易對生活持有悲觀看法,再難獲得安全感。

他們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會感到虛弱、孤單、甚至絕望。

看到一個武漢的男生髮的一段視頻。

視頻中他神情低落,說希望自己一覺睡過去,然後再也醒不過來。

身處疫情的他每天都感到特別痛苦,總是莫名其妙地崩潰、流淚。

疫情之下,每個人的痛苦都是真實存在的。

他們可能是被隔離在家的人、被迫滯留外地的獨居者,也可能是奮戰一線的醫護人員。

隔離的無助、患病的焦慮,死亡的恐懼……

給每個人的內心套上一層一層無形的枷鎖。

即便疫情結束,生活回歸正軌,可能很長一段時間內他們的內心依舊是一片漆黑。

「三分鐘心理學」充電時間

《倖存心理學》中寫道:

認清現狀,為自己做出最好的選擇,創傷後人們的選擇才能幫他們恢復元氣、重拾未來。

我們每個人在一生中都會面對各種各樣的困境。

勇敢地做出選擇,並欣然、坦蕩、堅定地走下去,才是重生的真相,更是人生的希望所在。

如果你是疫情親歷者,且正在承受心理創傷,請你一定明白,縱然有遺憾,但那不是你的錯,請放過自己。

不妨試試做到以下幾點:

努力按部就班過好每一天

心理學認為,一個人能維持一個常規的事件。

該吃飯吃飯,該上學上學,該工作工作,得心理疾病的可能性就會減小很多。

換句話說,常規事件是守護我們心靈最好的東西。

所以,你目前能做的最有益的事情就是按部就班地照顧好自己。

營養膳食、保持鍛煉、學會放鬆、注重休息、按時睡覺,也可以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

如果你無法入睡,可以向你的父母、愛人、朋友求助。

嘗試科學求助

如果你不願意向親近的人訴說,那也可以撥打求助熱線12355!

專業人員的幫助,會讓你更快地逾越黑暗。

你要相信,只有你自己願意好起來,你才會越過最無助的深夜看到最絢爛的朝陽。

如果你身邊有創傷應激障礙者,請不要嫌棄或者指責他們,你可以做到以下幾點幫助他們:

接納他們

出現創傷應激障礙不是他們的錯,他們是病人,但也是你的親人、朋友,請接納他們,給予理解。

請主動走近他們,在他們需要你的時候,及時出現在他們身邊。

傾聽安慰

一定要認真地傾聽,聽對方說,讓他說出來,就已經是幫助他了。

你傾聽的時間越多,對他們的幫助就越大。

你的一句關心,就可能照亮他們的整個世界;

你的一句安慰,就可能縫補他們心中的裂痕。

給予陪伴

請把你的關懷、溫暖和愛給予他們,減少他們獨處的時間。

比如可以陪他們去看電影,去遠足,或者出去吃飯。

鼓勵他們與其他家庭成員、親密的朋友和愛人進行聯繫,讓他們從社交中汲取精神能量。

必要時,可以陪伴他們去看心理醫生。

泰戈爾寫過:信念是鳥,它在黎明仍然黑暗之際,感覺到了光明,唱出了歌。

沉沉的黑夜都是黎明的前奏,疫情結束,才是生者勇敢的重生。

不論是親歷患者死亡的醫護人員,還是從死亡線上掙扎著走過來的康復患者,又或者是在這場疫情中失去親人的人……

請堅強樂觀地面對接下來的生活。

人的脆弱和堅強,往往都超乎我們自己的想像。

如果可以,也請書友們把文章分享出去,影響和幫助更多的人。

我們相信,只要微光點亮微光,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平凡生活里的超級英雄!

彩蛋時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有書 的精彩文章:

女人一生,一定不要吃這4種苦
人生,就濃縮成3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