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故事 > 想要人生越來越順,千萬別說這三句話

想要人生越來越順,千萬別說這三句話

回復【早安】送你一張專屬祝福卡片

文 | 有書武小五 · 主播 | 楊槍槍

人生實苦,唯有自渡。

一生中,我們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不如意,這時候不要奢望親人、朋友都會陪在自己的身邊,帶給失望的自己以安慰。

走出挫折或困境,主要還是要靠自我安慰、自我療愈。

但凡事有個度,如果自我安慰不當,就會變成自我麻醉,讓自己越過越差。

常說下面這3句話的人,最後大都混得特別慘。

「讀書沒有什麼用」

在現實生活中,一些「讀書無用」的論調會時不時冒出來。

持這種論調的一般有兩種人:

第一種人,自己沒有讀過幾年書,但通過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績,有了不錯的收入,於是就說讀書有什麼用,沒學歷也能活得挺好。

「讀書少也成功了」的現象確實存在,但只是特例,把特例說成是規律,只能反映他們視野的狹隘和看問題的偏激,本身就是沒有文化的表現。

2019年,有一條新聞格外引人關注。

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宣布對8位2019屆頂尖博士畢業生實行年薪制管理。

這8位博士,最高年薪上限201萬,最低的年薪下限也有89.6萬。

8位博士中,有兩位博士出身貧寒,還有一位來自貧苦的農村。

在「讀書無用論」、「階層固化論」大行其道的當下,這些博士用親身經歷告訴大家:

所謂「寒門難出貴子」,很多時候是個偽命題,讀書真的能夠改變命運。

大量的數據統計發現,一個人受教育程度和他的收入成正比。把學歷當廢紙的,市場終究會淘汰你。

央視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曾說:

「沒有高考,你拼得過富二代嗎?」

讀書雖然不能改變一切,但對於我們大多數普通人來說,學歷仍是我們人生逆襲的捷徑。

鼓吹「讀書無用」的第二種人,他們有高等院校的文憑,但畢業後沒有被社會認可,覺得自己的努力沒有期望中的回報,心裡的不平衡開始油然滋生。

我有個遠方親戚,他的孩子雖然不是名校畢業,但在本省也是一本,按常理找個理想的工作不是太難。

但是他去年畢業後屢屢碰壁,公務員考不過,求職的幾家企業也都先後拒了他。

於是他就心情低落,哀嘆讀這麼多年書有什麼用,還不如那些早早出去打工的人活得舒坦。

後來,我深入了解才知道,他大學四年基本上是混文憑,逃課、玩遊戲、談戀愛成了他的主業;

學習倒成了副業,圖書館沒去過幾次,社會實踐活動也不參加。

招聘人員一和他交談,他的「里子」就露餡了,見識淺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都不行,結果自然是沒戲。

對這類人來說,不是讀書無用,而是他們自己無用。

拿「讀書無用」來說事,其實是他們為掩蓋自己的實力不濟在尋找自我平衡,不僅無濟於事,而且很可笑。

對他們來說,正視現實,抓緊提升能力、補齊短板,才是解決困境的正道。

「有錢人有有錢人的煩惱」

前幾天,我們小區有小兩口吵架,女主指責老公結婚後好吃懶做,不花點精力在生意上,小夥子則懶散地辯解:

「錢夠花就行,那麼賣命幹嗎,有錢人也有有錢人的煩惱。」

在現實生活中,不少人常用「有錢人有有錢人的煩惱」的話來安慰自己,覺得快樂才是最重要的,以此來掩蓋自己的不思進取、碌碌無為。

其實,這句話沒毛病,有錢人確實壓力大,不一定都過得開心。

但別忽略了,沒錢人也有沒錢人的煩惱,而且有錢人的快樂是你想像不到的。

混得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總找一些歪理來自我安慰。

與其為有錢人的煩惱操心,不如先管好自己,多想想沒錢的煩惱。

作家王爾德說:

「我年輕的時候,以為金錢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東西。

等我老了才知道,真是這樣。」

錢不一定是幸福之源,但沒錢很可能是痛苦之源。沒錢人的痛苦,沒窮過的人是體會不到的。

生活的真相,有時缺一次錢就懂了,這次疫情就讓很多人體會到了沒有錢的窘境和痛苦。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ICU主任彭志勇接受財經記者採訪,他說救治中最讓他遺憾的是一名來自黃岡的孕婦。

這位孕婦病症很嚴重,在ICU住了一周多,治療花了近20萬了,她家是農村的,治病的錢是找親戚朋友借的。

需要使用ECMO搶救,其實病人的病情已經在好轉,有可能存活的。

但是他們最終因為沒錢決定放棄治療。

放棄了,孕婦就死了。

而在他們放棄的第二天,政策變了,對於新冠病人國家提供免費治療。彭志勇很為那個孕婦惋惜。

人這一輩子誰都不能保證自己不會遇到個病啊災的,一旦遭遇困境,會常常力不從心,會不時感到孤獨無助,但有錢就會好很多。

很贊同作者拾遺的觀點:

有錢人說「錢多了不開心」,就像美女說「長相其實並不重要」,就像瘦子說「胖一點好,健康」,只是虛偽地隨口說說而已,你若當真,就輸了。

其實,有些人嘴上說著「有錢人也有有錢人的煩惱」,心裏面還是很羨慕有錢人的生活。

有錢人想吃什麼就買什麼,住著豪宅、開著豪車、經常滿世界旅遊,讓他們覺得有錢人就是任性。

但是,他們也只能停留在羨慕的層次,自己過不上這樣的生活;

於是就以一種「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的心理,拿「有錢人也有有錢人的煩惱」的話來自我安慰,尋得一種心理平衡。

這也正應了那句話:

最怕的是你一生碌碌無為,還安慰自己平凡可貴。

與其動不動拿「有錢人也有有錢人的煩惱」來自我安慰,倒不如憑自己的雙手多去掙錢;

讓家人生活得好一點,同時讓自己有能力迎擊生活中那些未知的風雨。

「我只是運氣差了點」

看過這樣一段話:

運氣是強者的謙詞,弱者只是拿來當借口。

有,則愈加之好;無,則時候未到。

因為,當你的努力還撐不起才華,給你好運也毫無用處。

深以為然。

然而,有些人喜歡把「我只是運氣差了點」掛在嘴上。

工作一有問題或者生活一有什麼不如意,就在那兒大喊命運不公、時運不濟,從來不設法去解決問題。

其實,不是他們運氣太差,而是他們太懶了,努力得不夠。

運氣只是借口,努力才是王道。

朋友田青青在書中講過她的寫作經歷,為這句話做了生動的註腳。

有一年,她參加某會議,有的朋友稱讚她寫的文章總是能輕輕鬆鬆上大平台。

她對這個說法很不認同,因為聽起來她的成長是靠的運氣,而無關努力。

她在文章中特彆強調,對於她來說,沒有哪篇文章的完成是輕而易舉的。

她是從2017年初開始寫作,當時孩子才一歲多,上班不能寫,帶娃不能寫,只能等晚上把孩子哄睡下以後再爬起來寫,熬夜是經常的事。

她說她寫文章很慢,一般一篇文章要經過一天碎片化時間的構思再加上幾個小時無干擾狀態下的碼字才能完成。

她感覺每一天都得在跟時間賽跑,就這樣逼著自己,她才在寫作半年後寫出了人生第一個十萬加。

35歲寫作,36歲出書,在別人眼裡她的運氣是如此的好,只有她自己知道,每篇文章背後她付出了多少心血。

我也是寫作愛好者,對田青青的經歷感同身受。

寫作出成績,靠的是堅持,是努力,而不是運氣。

而且我發現,憑大多數人的努力程度,根本不配談運氣。

古典老師在《躍遷》中說:

「心理學把人的控制點分為4類:

能力、努力、難度、運氣。

這個世界永遠有兩種人:

掌控者和機會主義者,於是就有兩種掌控思路。」

所以,千萬別再拿「我只是運氣差點」來自我安慰了,你缺的不只是運氣,還有真正的實力。

陳昂老師曾說過:

你所謂的「過不好」,都源於認知限制。

認知豐富的人,一定可以從不同角度來看問題,不會固執己見,陷入單一的判斷。

更多視角,帶來更多認知。

常用上面這3句話自我安慰的人,其實是陷入了一種「認知限制」。

一百個讀書人有一個混得不好都會說讀書沒用,一百個不讀書的有一個混出名堂了都會說不讀書照樣混得好。

抱著這種社會通行的「文盲理論」不放,最後害慘的不僅是自己,還有自己的下一代。

看不到有錢人也有窮人想像不到的快樂、沒錢人也有很多沒錢的煩惱,只不過是對生活真相掩耳盜鈴的迴避。

把黑鍋甩給虛無縹緲的運氣,掩飾自身實力的欠缺,只會讓自己陷入自欺欺人的陷阱無法自拔。

《格局》書中有這樣一段啟人心智的話:

「你對自己說的話,有非常巨大的力量。

當你把一件事反覆說得夠多時,要不了多久,你的潛意識就會照著你說的去做,讓那些你想的和說的話成真。

可惜的是大部分人一生反覆說的大多數是負面的話語,他們不明白自己是在不斷自我暗示。」

多一些正向積極的暗示,少一些消極負面的自我麻醉,我們才能走出認知限制的泥潭,看到更高遠的世界,活出精彩的人生。

共勉。

-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有書 的精彩文章:

餘生,做一個有「心機」的人
2020年最好的活法:白天有說有笑,晚上睡個好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