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六祖壇經》最經典的三大智慧禪語,明本心,見自性,句句開悟

《六祖壇經》最經典的三大智慧禪語,明本心,見自性,句句開悟

《六祖壇經》亦稱《六祖大師法寶壇經》,是由中國佛教禪宗大師六祖惠能口述,弟子法海集錄而成的一部佛教經典。

《壇經》是中國僧人著作當中,唯一一部被稱為「經」的經典著作,是禪宗的「宗經」,在中國甚至世界佛教史、文化史、思想史上面意義都非常大。

《壇經》能和佛陀所說的經相提並論,可見其在中國佛教史上特殊和重要的地位。

細讀經文,精選出了智慧禪語,句句開悟,讓人明本心,見自性。

1、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菩提:指菩提樹,意譯智慧、知、覺,指能覺法性的智慧。惹:沾染。菩提是覺悟,怎麼會有樹呢?心中怎麼會有明鏡台?本來什麼都沒有,哪裡會沾染上塵埃呢?

這句中國人耳熟能詳的偈語,是惠能大師針對神秀「身是菩提樹,心似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說的。

意思是:菩提是個覺道,又有什麼樹呢?而心如明鏡台其實也只是個比喻,不是真的有個明鏡台。既然本來就什麼都沒有,又哪裡來的塵埃呢?

這是一種超脫凡世的理解,我們孑然一身來到世上,空無一物。將所經歷的一切看作是浮雲遮眼,明心見性,智慧性空。

這樣空明剔透的思想是已經參透了自己內心所想,控制了自己的喜怒哀樂,知曉了內心的潛在意識,這是我們所要追求的境界。

如果能達到這樣的境界,萬事看空,萬事想明,那麼也就沒有什麼能夠阻擋我們了。

2、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

很多人認為佛法皆遠離與世間,是高不可攀的,其實不然。

佛法跟我們世間之人是息息相關的。如果你不將佛法跟現實聯繫起來,只是背誦經文,遵循教條主義,無異於是在尋找兔角,兔子怎麼會有角呢?

這句偈語惠能的提倡學習佛法的一個理念,尊重實際,結合實際,在實踐中領悟出禪理。

錢穆先生說,「慧能講佛法,既是一本心性,又不摒棄世俗,只求心性塵埃不惹,又何礙在人生俗務上再講些孝悌仁義齊家治國。」

實踐才能出真知,脫離了實際的知識只不過是空想而已。

不是靜坐於蒲團,斂心了空,才算是參禪。在吃穿住行等一切尋常時候,皆可體會禪的境界。

3、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須參禪

這裡的「平」,就是說人沒有貪瞋痴。這句偈語的大意是:沒有貪瞋痴又何必辛苦地持戒,行為正直何必用修禪?

六祖慧能認為,修行重在「心平行直」而不是打坐修禪。

我們之所以要持戒,就是因為有貪瞋痴。

但是心平如鏡,心中沒有波瀾驚擾,不被妄念左右,就是心中無垢,辛辛苦苦持戒律也就變得不再重要了。

唯有心平,方能八風不動、修得一清凈之心,獲得無上的智慧。

「直」,乃是道德、品行的「直」。

直心正念方為真禪者,若能一生行為正直,沒有妄念虛偽,才能夠說這個人真正領悟了禪意。

就如永嘉禪師說的那樣,「行住坐卧皆是禪,語默動靜體安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京博國學 的精彩文章:

《論語》中這三句話,暗藏財富天機,受益終生!
《三國演義》識人智慧:這3種人,最不可深交,你見過幾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