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都有三不問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都有三不問

一份有良知的心學微刊

作者:三立書會會長

來源:三立書會(ID:sanlishuhui)

王陽明曾寫下詩句:

人人自有定盤針,

萬化根源總在心。

卻笑從前顛倒見,

枝枝葉葉外頭尋。

意思是說,我們每個人都有初心,就像定盤針那樣幫我們指明人生的方向。時間萬物的繁複變化其實都在我們心中,如果沒有領悟這個道理,總是向外去尋求答案,只會讓自己陷入現實的夾縫苦苦掙扎。

一個真正成熟的人,修鍊了強大的內心,漸漸地就會做到人生三不問:

不問過去,不問結果,不問人心。

不問,是因為行動自有方向;不惑,因為心中自有乾坤。

不問過去

王陽明曾說:「只存得此心常見在便是學。過去未來事,思之何益?徒放心耳。」

這話的意思是,只要能經常察覺到「心」的存在,這就是學問,已經過去的事情和未來不可知的事情,總是胡思亂想,又有什麼好處呢?只能丟失了清明的內心,不如學會放下。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為過去發生的事情後悔、煩惱,甚至把現在的不順歸結於過去,無疑是拿不可挽回的錯誤懲罰自己,還斷送了原本有新希望的當下。

曾經有一個人去請佛陀指點迷津。當天早餐後,佛陀邀這位男子入室,男子坐下後便滔滔不絕地講述自己過去發生的一切不順的事情,佛陀耐心聽完數分鐘後,示意這人停下。

「你吃早飯了嗎?」佛陀問,男子點點頭。

「你吃完早飯後洗了碗嗎?」男子不解地再次點點頭,不耐煩地對佛陀說:「都有都有,你現在可以幫我解惑了嗎?」

佛陀回答:「你已經有了答案。」便送走了這位男子。男子困惑思考了幾天,終於明白了佛陀想要告訴他的道理。原來,佛陀想提醒他,過去發生的事情已經過去了,應該把生活的重心放在當下此刻。

如果總沉溺在過去的不得志和痛苦之中,如何能開懷、充滿希望地享受當下呢。

佛家說:「見了便做,做了便放下,了了有何不了。」

看見事情就做,做了就把它放下,一切事情都會了的,有什麼會不了的呢?這就是人生的大智慧。

不問結果

王陽明35歲之時,被貶到貴州龍場任驛丞,從一個京官變成窮鄉僻壤里的小角色,各種難以想像的困難都發生在他身上。

然而,王陽明沒有讓自己被深山束縛住志向,更沒有因此而沮喪認命。他平靜下來接受了一切,把所有遇到的困難當成人生歷練的難得機遇,在閑暇的時間裡不停地思索人生。

終於有一天夜晚,王陽明想起《大學》中「格物致知」的話語,悟出了「心外無理」的奧秘,找到了自己的「道」,史稱「龍場悟道」。

很多時候我們想太多,往往是因為自己做得太少。渾渾噩噩地徘徊在當下,卻很少竭盡全力地去做一件事情,不問結果,只看過程。

人生是一段旅程,重要的不是終點,而是過程。實際上,人生並不存在唯一正確的選擇,你怎麼樣過,就會有怎樣的果。

所以,正視現實,全力以赴地去過當下每一天,你終將得到自己最好的果。

不問人心

王陽明曾在《與楊仕德薛尚謙書》一文中寫道:「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

俗話說,人心隔肚皮。

正像東野圭吾在《白夜行》中所說的:

這個世界只有兩種東西無法直視,一個是太陽,另一個就是人心。直視太陽,容易誤傷自己的眼睛,猜人心,難免起疑心。

人心難測,永遠猜不透,只能自尋苦惱。

有些難聽的話,不必太較真,聽過就算;

有些人看清就好,不必太傷心,何必記掛於心;

有些事心知肚明即可,何必拆穿,做好自己就夠;

把善待你的人放在心上,無關的人何必擾亂你的本心。

人生在世,舒服二字最為重要,何必把時間浪費在無法猜測的人心上。

寒山問高僧拾得:「世間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治乎?」

拾得曰:「只要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不問人心,做好自己,相信時間最後留下的,都是真心的人。

正如豐子愷所說:

不亂於心,不困於情,不畏將來,不念過往,如此,安好。

勿感於時,勿傷於懷,勿耽美色,勿沉虛妄,從今,進取。

無愧於天,無愧於地,勿怍於人,無懼於鬼,這樣,人生!

與你共勉。

文章來源於三立書會(ID:sanlishuhui),立心立志立行,聽書成長,走向成功。轉載請聯繫三立書會。

部分圖片來源:2019「大美祖國」全國攝影作品徵集活動

部分圖片作者:賓至如歸

掃描下方二維碼,學習更多國學知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王陽明心學 的精彩文章:

人活一輩子,一定要努力讓自己活得不缺錢
疫情背後:中國正在加速到來的7大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