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視覺型孩子上課常常聽不懂?提升聽覺能力,先了解聽覺發展四階段

視覺型孩子上課常常聽不懂?提升聽覺能力,先了解聽覺發展四階段

文丨福林媽咪

上回我寫了一篇關於孩子學習類型的文章,有位寶媽看完後私信我,說她家孩子是典型的視覺型學習者,平時非常喜歡自己看書,但是常常不注意聽老師的話,學過的東西很多都還不會,應該怎麼提高他的聽覺能力呢?

不知道有沒有家長有同樣的煩惱,今天我們就來具體說說,怎麼提高孩子的聽覺能力。

和視覺、大動作等方面的能力一樣,寶寶的聽覺也要經歷從弱到強的完整發育過程。聽覺是後天獲得的,伴隨著嬰兒對客觀事物的認知,是需要學習的。

一個人問:「你吃過飯了嗎?」另一個人能回答:「我吃過了,你呢?」

雖然非常簡單,但過程卻很複雜。

孩子要把聽到的聲音整合起來,轉換成一種大腦可以理解的信息,一共要經歷四個階段:聽覺察知、聽覺分辨、聽覺識別、聽覺理解。

一、聽覺察知

剛出生的寶寶耳朵里有羊水,不充氣,所以聽力比較差,到了滿月之後聽力水平會有很大的提升。

正常情況下,寶寶生理基礎上的聽力水平都能夠達到正常水平。因為一般孩子出生後3-5天醫生都會進行新生兒初步的聽力檢查, 其次,產後42天的母嬰複查也會進行聽力篩查,如果發現聽力有問題,在6個月內對寶寶進行科學的干預和康復訓練,絕大多數可以回歸正常生活。

有的媽媽會用搖鈴玩具在孩子旁邊搖,觀察寶寶的反應,看到寶寶朝聲音來源方向扭頭,就放心了,孩子聽力正常。

讓孩子多聽,聽不同的聲音,這些都是為了幫助孩子聽力發展。寶寶玩具中能發出聲音的玩具,以及孩子身邊大人的說話聲,這些都是孩子聽力能得以發展的有利環境。

二、聽覺分辨

能否分辨出聲音的不同,也是孩子聽覺能力的重要表現。

一般到六七個月,孩子就能通過聲音認出爸爸媽媽,在一群人的交談中順利找出他們。

這就是孩子的聽覺分辨能力。

分辨能力強的孩子,抗干擾能力強一些,可以在嘈雜的環境中辨別出說話人說了什麼。

在孩子一歲前,所讓孩子聽聽不同的聲音,敲擊桌子的聲音,塑料玩具摔在地上的聲音,玻璃摔碎的聲音,還有鳥叫、風吹樹葉等大自然的聲音,以及多種多樣的樂器的聲音,能刺激孩子的聽覺神經,豐富孩子的聽覺感知藝術細胞。

三、聽覺識別

孩子在學說話的過程中,會經歷一個含混不清的狀態,他不能辨別你教的一個音是「b」還是「p」,這是孩子聽覺識別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孩子很難區分細節的差異,也無法把相似的內容整合起來。

識別和分辨不同的地方在於,識別是基於孩子大腦的認知,需要將自然音和社會意義聯繫起來,是對已知的聲音做出反應。有的孩子聽人說話常常漏聽關鍵詞,常常聽不清或者記錯老師的作業,這也是大腦的識別意識和識別能力不夠的表現。

鍛煉孩子聽覺識別能力,爸媽可以對孩子進行聽覺注意力訓練:

比如說一串名詞,讓孩子說出其中和其他名詞類別不同的有哪些。

簡單的有:西瓜、冬瓜、南瓜;

複雜的可以一組5個或一組8個,名詞相似度也可以增加,逐步鍛煉孩子聽覺識別能力,同時也能鍛煉孩子的專註力、對事物特徵的把握和歸納能力,以及聽覺記憶能力。

三、聽覺理解

聽覺識別的下一步,就是聽覺理解,孩子能聽懂別人說話的含義,關鍵是聽覺理解能力在起作用。如果孩子上課仔細聽講了,卻依然不能聽懂老師講的內容,那主要就是孩子的聽覺理解能力除了問題。

聽覺理解能力較差,主要有兩個原因:

1.孩子聽不懂詞義、句意

很多老師會說,孩子聽不懂課時由於基礎差,所謂基礎差,就是孩子已有的知識水平,和老師講課默認孩子們可以接受的程度之間有差異。

如果孩子掌握的辭彙量沒有達到正水平,那麼孩子聽講的時候遇到的新辭彙太多,就會影響他的理解。

如果孩子本身懂的道理比較少,還會出現不能理解說話人隱含前提與言下之意的情況。比如有時候老師或家長會開玩笑的說反話,沒遇到這種表達方式的孩子,就會出現讓大人苦笑不得的舉動。

解決這個問題,父母平時要經常和孩子交流,談話的內容盡量豐富,讓孩子在語境中理解詞義,記住辭彙。

在孩子5、6歲階段甚至更早,父母可以盡量把孩子當成成人來進行交流,而不是總和孩子說一些「寶寶話」,複雜的交流環境有助於提高孩子的聽覺理解能力,也有助於鍛煉孩子的表達能力。

2.孩子提取信息能力落後

不管是聽還是看,都是用感知器官收集信息然後傳送給大腦的過程。孩子聽的時候由於不能自主掌握語速,信息處理速度有可能跟不上說話者的節奏。而聲音又具有線性特徵,只能按照時間順序排列,而且說過就消逝在了風中,無法回過頭去觀看,所以孩子容易遺漏重點信息。

一般來說,人們依靠聽覺來進行信息提取的能力都不算強,所以「三人成虎」,聽說的事情再傳給另一個人的時候就可能走樣了。

針對這一點,我們平時可以對孩子進行複述訓練。

比如我們常常給孩子講故事,同一個故事講過很多遍之後,可以嘗試讓孩子給爸爸媽媽講故事,等孩子講完之後,帶著他一起回顧原來的故事和他剛剛講的故事之間的區別,哪一點忘了說,哪一點講錯了,這樣可以幫助孩子提煉時間關鍵信息,比如:時間、地點、人物、環境、起因、轉折、結局等信息。

同時注意訓練孩子從語言邏輯詞來分析內容的能力。比如因為後面講的是原因,所以後面講的是結果,但是後面跟的是條件等等。

總之,孩子表現出的「聽而不聞」,可能並不是態度問題,而是能力問題,孩子聽不懂老師講了什麼,也不代表孩子是個差學生,只是他不擅長用聽覺來進行學習。而孩子聽知覺的四個關鍵步驟,究竟是哪裡出現了問題,也需要爸爸媽媽來幫孩子進行定位,然後根據對應的解決方法去提高,幫助孩子打開聽力這扇學習的大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覺 的精彩文章:

別被高血壓毀掉,落下一身不適,提醒:高血壓的兩個表現,早知覺
穿五十斤盔甲累到沒知覺,張藝興拍戲態度征服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