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別讓你的善良,成為錯亂因果的愚痴

別讓你的善良,成為錯亂因果的愚痴

掃碼觀看印竹直播

哲學思辨

大家好。又到了星期六的半日禪時間,時間過得好快,一下子馬上就3月份的最後一刻了,也是我們《暇滿難得》這個主題的最後一次課。上一次課給大家出了難題,一道世界哲學難題。我覺得我們的同修們都特別棒,大家給出的答案非常的好。而且每個人的思考,就豐富了我們面對一個難題的時候應該如何去思考這樣的一些方式。所以我想在今天課程開始之前,把大家的這些所有的回答,我用多一點的時間來分享。

很多同修寫得非常好,而且寫得也很長,表述得很清楚,但是我只能截取我覺得非常精彩和非常重要的部分來跟大家分享。有一點斷章取義,可能我截取的那個部分並不代表他全部的一個想法,一個思路,只是他在思考當中的某一點。我們先來回顧一下我們上周的問題。

具體的問題我就不細說了,大家可以看這段文字。總而言之,給大家留的思考題:他面對難題的時候,到底是應該積極的作為,還是消極的不作為?那麼到底他怎樣的選擇是更慈悲的選擇?這個是我們留的一個問題,那麼我們看看大家的回答。

第一類觀點

首先我節選了4個人的分享片段,大約有20多位同修都持這樣的觀點。有一些同修,我當時課還沒講完,這個題目一出馬上就說「我乾脆自己跳下去了」……首先我覺得這個特別要肯定,大家都有一顆善良的心,非常善良,也非常感性,我怎麼可以去推胖子下去?我乾脆自己下去。第一念就產生了這樣的一個想法和念頭,這是非常值得讚揚的。

尤其,有的人就想著我可以跳下去,但是之所以讓胖子跳,是不是因為胖子他才分量足夠?才能阻擋住那輛車?所以葫蘆說「我也會邀請胖子一起跳」。非常的對,就是在自己的想法中也是一個很可愛的想法。然後張敏的一個主題詞,寧可死也要保持善良,非常難得的品質。然後潘婷說到了,也許我這樣可以積累一些善業吧……

雷磊就更加的深化了。他沒有直接回答這個問題,但是他舉了曾國藩的例子——挺身入局。當我們遇到一個問題的時候,兩邊有點爭執不下的時候,我自己下到田裡去,我寧可自己踩兩腳泥。因為兩個人誰都不讓路,因為誰讓了路可能就會掉到田裡踩一腳泥,所以都不願意兩個人就僵持在那了。所以那一位老農就自己下到田裡幫他們一個人拿擔子,讓兩個人錯過去以後,再把擔子交給他。他用這樣的一個例子來說明,我們還有講了佛陀「捨身飼虎」這樣的例子,來說明我們要能夠捨己為人去幫助別人,都是特別好,雖然都是說自己要挺身入局,也是站在不同的角度來說的。

我就選了4篇,很多人都在講,說我要足夠胖我就跳下去了。針對這一類的問題,好的地方我們就不說了,但是我又想提出一個疑問來給大家思考:不能讓你的善良成為錯亂因果的愚痴。

因為我們看雷磊講到了兩個故事,其中我們好多人包括葫蘆,只要是持這種答案的,都會想到佛陀曾經捨身飼虎,然後割肉喂鷹,然後還有為歌利王割截身體,都是為了保護別人捨棄了自己。但是大家一定要知道那有一個前提,因為佛陀修忍辱仙人的時候,他已經對因果有深深的參悟,參得很透了,他知道他的入局,他的捨身是能夠換來的是什麼。他對自己有把握,他不會說我捨身我墮落了,或者說我舍了身以後我不知道去哪了。

如果說你對因果毫無透視能力,你不知道你的獻身你會去到哪裡,我們還是要有智慧,還是要慎重,不能過於的衝動和莽撞,因為有的時候也許因為你的善良會讓因果錯亂。也有很多的同修提到因果很複雜,因為有的時候會在某個時空點發生什麼,它是有它各自的定業的,你是要特別的能夠看透這個因果它背後的東西,你的加入真的是會救度別人嗎?你如果有把握真的是救度別人,你就一定要挺身而出!譬如說,雷磊舉的例子,兩個人在那爭執不休,僵在那了。老人有把握,大不了我就下去搞兩腳泥,我能把這個問題解決了,我挺身而出。

如果你是在毫無把握的情況下,你也不知道你跳下去會發生什麼,你就跳下去了,那就是一種衝動,乃至於是一種愚痴。所以即使善良,一定不能離開智慧。為什麼佛法那麼講悲智雙運,如果離開智慧的善良,有的時候可能還導致了破壞因果和錯亂因果這樣的事情發生。這是對這一類答案我提出的一個問題讓大家思考的。

當然,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但是它會讓我們有很多的思考,對於我們的幫助也是非常大的。大家從不同角度的回答,其實又能給我們引發出很多思考,這樣對我們的修行,對我們放棄執著都是很有幫助的。這是關於這一類回答我的一些建議。

第二類觀點

第二類我選了兩篇。這一類也還是有很多的,比如趙星,非常坦率。反正她說,我是不會跳下去的,因為我還愛著這個世界,愛著家人,愛著我的父母,我要去了,他們多麼悲傷。我沒有勇氣去跳。特別好,非常的坦誠,因為我們也有理由珍愛我們的生命,因為我們講暇滿難得,就是講人身有多麼的難得,我們這麼難得獲得的人身,你怎麼知道你不是帶著某種使命來到這個世界?你怎麼能如此的輕生?能這麼看輕你的生命呢?

除非你對你的生命非常有把握了,你可以去捨棄。像我剛才說的佛陀,他給歌利王割截身體,是因為如果他不割截身體,歌利王會把他的那些妃子全部殺掉,這個是《金剛經》里講的。但是因為他不會有疼痛感了,割截身體他已經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他可以去割,而且他還非常有把握讓他割。他跟歌利王因此結了緣。他說我成佛了,第一個就度你。所以歌利王也是後來佛陀的最早的五比丘之一的阿若喬陳如。所以他對因緣非常的清楚,前因後果,所以他毅然的去赴死。

而我們還有這麼多的牽掛,有這麼多的不舍,我們選擇珍愛我們的生命是沒有錯的。但是在這裡,我覺得燕青的回答有了一個更深入的思考。她說到了,如果我們聞思修修持的時間久了,內在的核心本能就會引領我們做正確的選擇。他提到了本能,這個非常的重要。不是說我們一珍愛生命,我們就變成自私自利,我們就稀里糊塗的,反正就誰也不能傷害到我。就是這樣的,你也不去修行,你也不去提高自己,你也不去做利他的事,這種真愛就變成一種貪愛。

因為在一些難題當中,我們覺得自己是那麼的無能為力。面對無常,我們是那麼的無所作為,所以我們要提高自己,我們要讓自己有能力,我們要把我們本有的能力煥發出來。所以,我覺得她的思考就非常的好,雖然我們的生命是值得珍惜的,是值得尊重的,但是我們同時也要因此思考,我們如何提升我們生命本有的能量,讓我們的能量層級更高一些。其實很多的難題,每天都面對。一個難題解決不了,兩個難題解決不了,所有的難題我們都解決不了,然後我們就得過且過,破罐破摔,就變成一個自私自利,只管自己不管別人,反正我也解決不了……如果變成這樣的人,你就是一個非常庸碌的人。你哪怕得到了寶貴的人身,你這一輩子都是很可惜的,也有一點是白來了。

遇到這樣的難題我們解決不了,我們可以先不介入,但是我們一定要思考,我們要讓自己變得更強大,更有能力。也就是通過一些問題要能喚醒我們的本能,也就是儒家說的「明德」,佛家說的「覺性」,要有這樣強大的一種渴望,一種需求,我們一定要證悟自己的覺性,成為一個覺悟的人。我們也能像佛陀那樣,歌利王割截我們的身體,我們都可以沒有疼痛感,我們還可以跟他笑著說話。能做到這樣,在我們面前就沒有難題了,我們就不會總覺得那麼的無助。

這是關於我們珍愛自己的身體這樣的一個回答,是對的,但是也不是絕對對的。如果我們特別放縱這這種極端的利己的思想的話,也會給我們帶來後面極大的危害,我們就變成了一個庸庸碌碌的人,甚至是白走一遭的人。

第三類觀點

我們看看第三類。第三類的人開始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了!像超群,她開始提到了因果,開始想到推胖子這個事了。我覺得特別值得讚揚的是,在我們所有的回答中,大家基本上很少說我要把胖子推下去,沒有,也想了「我是不是推他」,但是在想的過程中都會馬上反觀,有很多的自責,馬上就會覺得我可能因此會背上因果。胖子招誰惹誰了?我讓他有了這麼深的怨氣。他稀里糊塗的離開世間了,並不是他自己願意的,他完全被動的,會造成惡果。然後姚琴就有了這種思考:不僅我的生命要尊重,其他人的生命也要尊重。

彭靜的思考也特別的真實。她的思考有兩面,一個是覺得她不能殺人,她連雞都不殺,怎麼可能去殺人?那是不可能的。但是又一想:我學佛了,我是不是要有作為?我是不是要做利他的事?我不能什麼也不做!眼看著那5個人就被撞死了。所以她想到了:曾經有一個僧人在一艘海盜船上,強盜要把500個商人全部殺了滅口,搶了他們的財物。給財物還不夠,還要殺人。所以這個時候僧人就毅然選擇殺了強盜。她就覺得可能也是要有這樣的勇氣,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的勇氣。

但是同樣的,在這裡我想說的是,當我們選擇去作為去挺身而出的時候,乃至於我們去自己犯了殺業的時候,我們一定要特別的清晰,對因果特別的清晰才行。我們殺他也得是救度他才行,而不是說我們為了殺他而殺他,你一定要非常清楚。譬如說像這500個人,他把這500個人殺了,他所造的業極其深重,他可能累生累世也還不清了。那我把他殺了,避免了他去造這個業,這對他也是一個救度。一定要你是去救度他的時候,你有把握去救度他的時候,你再選擇去殺他。殺業是所有的業里很重的,輕易的不要犯。

在這裡也想給大家說一下蓮花生大士的例子。我們也有很多的例子,就是這些大德們大成就者們,他們選擇主動的殺人,像蓮花生大士就更極端了。在一次宴會上,就是一個國王召集諸侯這樣的大聚會,有個與會的親王帶著才7歲的一個小孩子。當時,小孩子在樹下玩累了睡著了,這時他頭上就叮了一隻蒼蠅。那個時候蓮花生大士還是太子,他看見了就扔過去一個石頭,就把蒼蠅給打死了,結果把孩子腦頭也給砸爛了,腦漿都流出來了。這時候大家都驚呼,太子怎麼殺人了?於是就不讓他這樣的人繼承王位,就把他轟出去。然後蓮花生大士從此就去屍陀林修行了。

他父親當時看了這個事,也不相信太子的為人會是這樣的。太子並沒有跟所有的人去解釋去說因緣,因為這些對看透因緣的大修行者,不是世間所有的人都能清楚的,而且你去跟說不清楚的人說,會造成一種殺人的借口,所以也不是特別適合去說。他也不想破壞世間法,不想破壞世間的這些規則,所以他沒有選擇說,他選擇被流放,選擇去屍陀林里苦修。但是太子跟他的父親說了因緣。

太子前世是一個修行人。那個小孩的前世是一個妓女,叫桑姆。這個妓女積累了很多善業,經常給別人布施。有一個跟她相好的無賴叫蓮花親,因為他做的惡事太多了,這世就轉世成一隻蒼蠅。修行人看到妓女很善良,想度化她,於是把自己的茅棚搬到他們住處附近,想找機會度化他們。但沒有想到剛搬去就出現了一件事兒。

一次蓮花親不在家的時候,來了一個富商,因為桑姆非常的美,這個人就跟她有了一些交易。結果蓮花親回來看到了,就把富商給殺了,殺了以後又把桑姆給殺了。為了逃脫罪名,他把刀扔給了旁邊的修行人那,指責是他殺的。他因此受懲而死。就是這樣的一個因緣。

這是在《蓮花生大士傳》中寫的一個公案。蓮花生觀到他們7天以後,兩個人都會下地獄!蒼蠅還跟他糾纏不清,雖然他為王子,但是他也活不過7歲,就直接要墮地獄了。因為有前世的因緣,前世他們害過他,殺過他,所以他的這一世也把這個因緣了了。這是第一個他殺他們的原因。而且因為把他們兩個人殺了之後,他們就不墮地獄了,就會把墮地獄的這個劫給躲過去,也是出於蓮花生大士的悲心,對他們的救度。第三,他剛好不想在王宮裡面過這種奢靡的生活,他也從來沒有想過他要繼承王位,他來到這個世界的使命就是要弘揚佛法的。所以他也想借這樣的一個機會,希望他的父親把他趕出去。因為他對這些所有的因果關係、因緣果報非常清晰,所以他選擇了去殺人。

所以無論我們選擇自殺還是去殺人,你一定要有把握,對因緣果報的關係非常的清晰你再去做。如果我們完全是糊的,是被動的,都要靠我們的揣測、猜度,我們就不要輕易的去做。這是我給大家的結論。但是在這些答案中感受到了他們開始思考因果、尊重、擔當等等這樣的一些理念,也是非常可貴的,可圈可點的。但是在生死的問題上,無論是選擇自己死,還是選擇別人死,我反覆強調,一定是你對因果有把握的時候再去做這樣的選擇。否則的話,這種選擇一定是會錯亂因果的。

說到這裡我想給大家一個概念,就是這道題雖然沒有標準答案,但不等於沒有標準。有一個最重要的標準就是,我們要成為一個有智慧的人,成為一個能夠透視因果的人,不能是稀里糊塗的去感性的、盲目的做一些選擇。如果我們沒有能力透視因果,我們就要修行,我們就要讓自己慢慢的增加因果的透視力。

第四類觀點

我們再看看下面的答案。晉可的答案里也提到了業力,她開始思考,這5個人也許就是取決於他們的業力,我和胖子都是外緣。我們外緣為什麼要去干涉他們本有的這種業力有可能會發生的事情呢?文姣也是,她說到,我們看不到具體的人事物,也是因為看不清事情的因果。她開始想到這個問題了,我們看不清事情的因果,我們可能不能盲目的或者是以道德來綁架,就是文姣的思考。

我覺得特別好的一點,她思考跳出了道德的深井。有的時候我們常常做一些選擇是被道德綁架,不是說我們要沒有道德,就像我們不能沒有慈悲一樣,但是慈悲一定跟智慧是綁在一起的,道德也同樣,不能變成一個僵化的概念去捆綁我們。如果那樣的話,我們可能會做出很多錯誤的選擇。很多以道德去綁架別人,去要求別人,去評判別人,乃至審判別人,其實在這裡自己又種下了一個很不好的惡因,這個也會對因果起到一個干預的作用。

因為福特他就是一個專門研究道德的哲學家,這個問題也是一個關於對道德的思考,我們到底在人面前是作為還是不作為這樣的思考,他的本意是這樣的,但是引發了大家深入的大討論,它就涉及到道德、人性、正義、業力、因果等等,能引發大家很多的思考。

還有曉翠的答案,我覺得有特別好的一點,她舉了《天道》的例子。《天道》裡面有一個芮小丹,她選擇了警察職業,抓壞人就是她的職責,她的天職也是她的心裡的唯一念頭。就算付出生命,她也無所畏懼。當然最後在一次追捕中她犧牲了,那麼她說這是她的選擇,她自己的選擇。也說的特別對,也豐富了我們的結論。當我們尊重生命的時候,也不要忘了自己的職責,如果是你的選擇是你的職責所在,你就在因果中沒有逃避的理由。

就像這次疫情,我們雖然都很珍愛自己的生命,但是這個時候如果我是醫生,我就必須去面對。我不能說不行,我的命很值錢,我趕緊跑了,我臨陣脫逃,我不去救了,我別傳染了,我也死了……我們很多的醫生在這次疫情中犧牲了,非常壯烈,他們沒有選擇逃避。但是這裡也有部分的醫生也是想逃避的,從開始那些信息中也看到了很多。但是這個時候你逃避,你就不是旁觀者了,你自己就是因果的一部分,你逃避因果是逃不掉的,你可能又給你種下了新的厄運。這個就是跟我們選擇有關,也非常的重要。

如果它是你的一個選擇,你就是身處其中的一個人,你就必須面對,乃至於犧牲自己的生命。這個時候不能考慮我的生命有多可貴,因為它是你的選擇,也是你的使命。所以這一點我覺得曉翠提出的特別好,讓我們豐富了這個答案,也就是說所有我們的智慧,它的方方面面,我們不能只站在一個角度去想問題。如果只站在一個角度想問題,我們就會鑽到裡面,就會越走越偏。很多事都是這樣。

這裡再一次強調的就是透視因果的能力。我們這一輩子生而為人,為什麼要修行?為什麼要學習聖賢之道?都是增加、增強我們透視因果的能力。如果我們不擁有透視因果的能力,我們就會活得稀里糊塗的。當然透視因果的能力的層面,也是會一層一層的,我們不可能一次到位,真的就像蓮花生那樣,就像佛陀那樣,他的幾世因果我們都看得很清楚來龍去脈,可能不會。但是我們至少對它的深度比現在要增加,我們就是進步。不能總是看得很表面,看事物就是很皮毛很表面,只能看一步,只能看今天的事,那都是缺乏智慧的表現!

第五類觀點

我們再看看另一類答案。下面的這些同修,就是思考的更加深入了,就是從多個角度思考,特別好。面對一個問題的時候,也能看出,好多人就會只做簡單的思考,而有些人就會做深入全面的思考。其實人類最重要的一個寶藏就是我們的思考能力。孟子說「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我們的思考能力雖然會讓我們產生妄念,雖然會有很多的分別妄想,但是我們也不能因此而喪失了思考的能力,分別妄想是因為我們思考的都是那些雞零狗碎的、雞毛蒜皮的、外在的、家長里短的那些事兒,佔用了我們寶貴的思維能力。如果我們善用我們的意識心、我們的思考能力去思考宇宙大道,去思考人生真諦,去思考我們怎麼樣提升自己人生的境界,思考能力還是很有必要的。不能變成混沌一片,不愛思考了,我們又中了旁生的因。

我們看看鄧總,他從這個結果分析,講了1和5之間的關係,要是從社會學的角度,哪個的效益更大?但是從法律的角度,你的「救五舍一」又變成了故意殺人。這個也是有惡因,雖然果相對好,但是他又種了新的惡因。那麼如果說眼看這5個人死去,我們不會觸犯法律,但是在道德上我們又有了見死不救,它的兩難就在這裡了。他在這裡都做了具體的分析,而且用非常精簡的語言說從哲學的角度又是怎麼樣?然後從佛學的角度又是怎麼樣?尤其最後他說,作為學佛的修行人,選擇什麼都不做,因為佛教講求善因善果,這裡的惡果是不可避免的。

這裡我們雖然是修行人,但是我們還沒有達到證悟的時候,當然這樣的選擇是對的。如果我們是修行人,我們已經有了證悟的時候,就是我們的證悟能夠知道能夠把握這件事的因果的時候,我們還是要選擇作為。是這樣的一個關係,他把幾個面分析得很透徹。

還有我們彭總也是,他分了五條。第一講了這件事。第二講了人命兩個之間的關係,看似怎麼樣,實際上每個人都是值得尊重的,我們沒有權利打著用多數人的利益的旗號侵犯和剝奪少數人的聲音,這個事情確實在我們全世界也是會時有發生的,也有打著這樣的旗號的!彭總覺得這個是不妥的,非常鮮明的闡述他的觀點。第三,他說到了把胖子推下去也不一定就改變了因果,也提出了這樣的一種可能。第四,他也提出害怕承擔法律責任,都是非常坦率地分析了各個方面的原因。第五,既然我這麼偉大,我為了救人把人推下去,那還為什麼不我自己跳?但是既然我沒有勇氣這麼做,我為什麼要推別人?他用了孔子的一句名言: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他這一段最可圈可點的就是這句,所以特別好。

然後杜強在這裡就強調了我的問題。有很多的同學特別好,會緊扣著問題。我的問題是到底應該積極作為還是不作為?他就這個問題說,不能簡單將不救那5個人歸為消極的不作為,因為實際上救了1個人,也不能將救那5個人歸為積極的作為,因為實際上也害1個人,就是兩面的這種思考,說得非常的好。尤其他說,因為善不能建立在他人的生命之上,行善更不能逾越自己的許可權。這個說得也特別好。

因為有的時候我們不能以做善事的名義,不能以「我為你好」這種名義去侵權,去干涉別人應有的權利。這個也是非常不可取的,也是修行人容易犯的,總覺得我這樣是為你好的。要深入的思考,你這樣做真的是為他好嗎?還是讓他更加的逆反、更加的抗性、更加的嗔恨修行人?所以一定都要考慮最終結果,是不是能達到你想像的那樣的結果。一定要對這個結果有把握。

這些人的代表,他們是多側面多角度的深入解析問題,我覺得這個是特別提倡的。我們一定要培養自己的思維習慣,養成自己的思維能力。因為昨天我在「晨省」中也寫到:現在人們都不是特別愛思考,更別說對哲學的這些燒腦問題,一看頭就大了。但是這種不愛思考可是不好,因為我們的頭腦是需要訓練的,它也是我們訓練心的一部分。我們第一是要證悟我們的空性,把我們的般若智慧心修出來。第二,我們的意識心也需要訓練,因為它是我們啟用的部分,它是我們心的一個組成部分,你要把它用對地方,你要經常的去思考、思辨,所以我們聞思的部分都是在於我們怎麼樣訓練我們的意識心。到修的部分,我們更要去訓練我們的那顆真性覺性的空性智慧的心,所以一定不要把自己的思考能力喪失了,這個我覺得也是很值得提倡的!

他們給我們的一個重大的思考,就是在生命面前需要更多的理性,這幾位都是非常理性的,因為思考更多的是要用理性。人類區別於動物,就是在於我們很有理性,理性是我們生命狀態的層級比其他的生命要高的一個重要標誌,我們不能把理性的心給喪失了。但是我們又不要沉溺於理性,所以理性和感性之間的中道才是我們的般若智慧。我們現在可倒好,多數人感性也沒有理性也沒有,變成混沌一片了,這個是一個很不好的信號,我們千萬不能放縱自己,這麼的不愛思考。

第六類觀點

後面再看一看這幾位,他們最大的特點是勇敢地跳出問題思考,就沒有就著這個問題,鑽到問題裡面去思考它。

尤其熊熠還是很有一定境界的,雖然他後來說得好像看著有一點殘酷,但是還是要有一定境界才能夠這樣。他把這些都當作幻象去思考這個問題,你只要心裡不住相了,也無所謂對錯了,能站在這個層面來思考慈悲和智慧。他說如果怎麼樣的話,這個本身也是一種慈悲,如果怎麼樣的話,這個本身也是一種智慧,他分別從哲學層面和宗教層面去分析,也有他獨到的見地。如果我們只把它當作一個幻象的話,這個也不是什麼,我們心裡也沒有那麼多的掛礙了。

還有汪阿姨特別要點贊的,她說的也特別是點子。她說,對於人來說,無論是殺生還是被殺,都是被一種東西糾纏著,那就是煩惱。這個煩惱也是我們人的分別心,也是我們的貪嗔痴。說得特別好,這些跳出來的思考。我們很多時候在殺、被殺的因果裡面,都是互相纏縛糾葛,這種生生世世的糾葛乃至於。她透過這個現象看到了本質,原來究其根本,還是因為這些煩惱心,分別心,貪嗔痴。

還有陳昕,整個的這篇文章都寫得特別好,我這裡是斷章取義了,這一段並不代表她整個的思想。這一段我單獨把它拿出來,她首先對這個問題提出了懷疑提出了疑惑,她說我不太理解電車難題為什麼成為了十大哲學問題之首?因為大家都在用道德為更多的人提供最大的利益為原則,來拷問自己的良心,好像這個問題有一點良心的拷問,有一點道德審判的感覺。但是很顯然,無論怎樣的判斷標準,在電車問題上都不管用,因為有太多的如果。如果胖子是我的朋友,如果胖子是個瘋子,如果5個人是壞人,每個人答案都不盡相同。或者這5個人當中有一個是特朗普,各個國家的答案就更是千奇百怪了。

她也是很有自己的想像力來豐富、佐證這個問題沒有辦法沒有一個標準答案的思考,我覺得也是特別好的,就是勇敢的跳出問題來思考。所以我們只有有思考的能力,又能跳出問題來思考,我們才能真正做到孔子70歲才做到的「從心所欲不逾矩」。人都容易犯兩個方面的錯誤,一個都希望從心所欲,一個強調不逾矩。我們一定要有個規矩,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我們不能逾矩。一個強調我們不想要這麼多規矩,就想打破規矩。

但是,孔子的高妙就在於我們還有第3種可能:從心所欲不逾矩。就是我前面說的沒有標準答案不等於沒有標準,你心裡的標準建立了以後,你就可以從心所欲,如果你的標準沒有建立,你就不能從心所欲,你就沒辦法擁有自由。所以自由的前提是,你看透標準的智慧,你的這種能力,你的因果透視力,你的般若智慧是不是生起。

第七類觀點

我們再看最後幾個。因為時間的關係,我都不能細說。沈老師寫得最重要、最經典的是,我們要關注的是自己靈性的躍升,才不虛度這一生。我們不能說一看解決不了的難題,我們就變成消極的不作為了,那麼我們至少在順其自然的同時,要關注自己靈性的躍升。這跟前面燕青的「我們要把自己的本能喚醒」這個有異曲同工之處,都想到了這個問題,這是一個修行人應有的思考,這樣我們才不虛度此生。他說的就更加的明確。

還有林禪姐姐她強調了,面對生死——她把生死提出來,因為這件事是面對生死的一個拷問,那麼首先就是覺知生死。她提出了覺知,我們要對生死有覺知,不能是稀里糊塗被動的在生死輪轉中,要能覺知我們從哪來,到哪去,這個很重要。所以她這個答案也非常好。

還有莞莉,她開始強調,這個就是點題了——悲智雙運的訓練和串習的重要。我們在這裡最重要的,作為學佛來說就思考,更深入的了解為什麼佛陀那麼強調悲智雙運?就是慈悲和智慧互為體用,它們是離不開的。如果我們所有的慈悲離開了智慧,我們慈悲就變得很廉價了,就變得可能會好心辦壞事,可能會造成惡果了。悲智雙運是需要訓練的,我們需要訓練,還要串習,不間斷地訓練,這樣我們才能夠有更好的選擇。她說到了這個重點。

還有武莎莎也說到了,覺悟之路上,你會發現,你救生不單單是一種思想和行為,而是一件需要真正智慧的事情。想到了這個問題特別好。

這幾個人就更具修行人的思維模式,已經走上了修行的軌道上。

當然還有很多的同修作業,有的交得晚,我沒有完全寫出來,再有因為太多了,我只能拿出這幾個的節選,我想他們已經足以代表我們所有回答的方方面面。根據這方方面面,我剛才也給了大家一些提示性的思考,一些原則,我們都有對的一面,也有不對的一面,也有不全面的一面。但是終其根本,就是我們怎麼樣能夠真正的把一件事徹底地解決?能夠圓滿究竟地解決?唯有我們生起般若智慧。所以這裡再一次強調般若智慧的重要,再一次強調修行的重要。

我們為什麼要修行?其實也是增強我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果我們真的般若智慧生起來,解決這些難題就是小兒科了,我們生死的問題,解脫的問題,乃至我們生生世世能按我們的願望、我們的想法,乃至創造一個世界,都是有可能的。

因為今天是《暇滿難得》的最後一課了,我們覺得有必要多花一些時間來分享大家的分享。其實我們所有的《大圓滿前行》的引導,都是把大家引向修行之路。這個修行之路上,很多時候我們面對問題,要怎麼去面對它、處理它,這個是修行當中實際要應用的部分。我們不能只在理上明了,我們都要去在具體問題當中做思考和做訓練。

溫故而知新

我們最後一課之前再回顧一下,我們《暇滿難得》(一)主要講得就是悲智雙運。我們為了講悲智雙運,先給大家梳理了佛法的世界。到底佛教是什麼?它是信仰嗎?哲學嗎?科學嗎?唯心主義嗎?宗教嗎?都有點是,又都不是。我們講了佛教最主要的特徵就是教 證,它不僅僅是一種教育、一種教學,它更是強調實證,實修。你只有走入了實證實修的軌道,你才能說你是佛弟子,你才能說你在修佛、在學佛,如果只看了幾本經書,你還不能算,只能說一半,一隻腳踏進來了。

這是從形式上,還有從內容上,佛教就是兩個字:悲和智,它就代表了佛教的全部。你看我們剛才說到的問題和我們前面每一次舉得案例,所有的問題最後都要歸到悲和智上,我們處理的不好,不是缺少智慧,就是缺少悲心。如果這兩個融合運用之妙非常到位的時候,我們就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那就是「有佛法就有辦法」。

我們在那個課上深入地探討了關於悲智雙運的事情。回顧我們就不細說了,重要的一個就是修悲心需要細密深刻的思維,證悟空性則不能有任何雜念,需要無念。所以悲和智這兩個我們都有必要。既要不思善不思惡,把我們所有的念頭都斷掉,這樣我們的空性智慧才能證悟,又不能一味地追求無念無想,這樣我們的般若無法妙用。這兩個方面也是悲智雙運的重要性。還講了很多就不說了。然後我們也講了,我們從《暇滿難得》就開始正式進入《大圓滿前行》,它分共同的外前行和不共的內加行,我們現在學的是共同外前行的第一課《暇滿難得》,下個月我們就開始會來學習《諸行無常》,在下面講輪迴過患、因果不虛。共同的外前行,就是無論顯密,都要了解和修習這些內容。

不共的內加行,四無量心,六度萬行,清凈為原,積累資糧,上師瑜伽,這是五加行。《大圓滿前行:普賢上師言教》屬於藏密,但是前面其實還是顯,前行和加行還屬於顯宗,它是可以普傳的。而到了修持正行的時候是因材施教,一對一秘密傳承的,因為這個教法是一對一,所以叫秘密。我教給你的,只對你說,你也不要去宣揚,因為相互的宣揚去說,會陷入一種比較,又會生出很多的不應該有的情緒,所以這個教法嚴格要秘密傳承。秘密傳給你的,不能跟別人說,才有了這樣的教學傳統。

我們在《暇滿難得》(二)中講了「世間八法」,從蘇東坡的「八風吹不動」開始,我們講了「世間八法」,有4種逆風,毀、譏、苦、衰,還有4種順風,就是譽、稱、利、樂。而且我們說了,真正的所謂佛法中叫我們捨棄今生的含義,不是說讓我們這輩子的生命不要,而是讓我們捨棄這世間八法。而且我們分享了「心裡放下才是真放下」。這是我們第二課跟大家分享的內容。

第三課,我們開始給大家分享了「人身難得」,講了我們獲得人身是多麼難,講了很多的案例,講了我們六道的數目和差別。人在整個六道中的數目也是最少的、最難得的,所以人身非常可貴,而且講了八種無暇。在這一周當中,我們「禪人俱樂部」的很多同修都一起在做《暇滿難得》的實修訓練,我們觀修的內容就是八無暇。

十八暇滿

今天我們是第四課了,主要是分享為自己的人生創造十種圓滿。這個我不會非常細緻地講,因為我們「菩提洲」上對希阿榮博上師的《前行筆記》都有非常具體的介紹。對於概念性的,我會一帶而過,大家知道就好了,要想深入的學習,可以去看菩提洲網站。

這十圓滿指的是什麼呢?一個是五種自圓滿,就是五種我們自身具備的圓滿。這五種是什麼呢?

第一是所依圓滿。所依圓滿就是我們所依的人身。我們依靠什麼來修習來學習宇宙大道?學習真理?學習聖賢之道?落實到《普賢上師言教》就是學習佛法呢?因為我們有難得的人身,這個是所依圓滿。

第二是環境圓滿。就是我們所在的環境。我們想要讀什麼佛經,我們都可以很容易得到,我們無論在網上,書籍,很多的寺院,這些環境氛圍很利於我們了解到佛法,學習佛法。所以在環境方面我們是圓滿的,我們沒有出生在邊僻地方,沒有說家庭中有很多的持邪見者,那是有八無暇之一的。我們首先克服了八無暇,那麼我們就擁有了這樣的一個圓滿環境,我們可以有閑暇去學習。

第三是根德圓滿。你看眼耳鼻舌身我們還都是俱全的,我們不是殘疾人,我們是一個健全的人。我們如果沒有眼睛了,我們也沒辦法看;沒有耳朵了,我們沒辦法聽;沒有鼻子了,我們怎麼調整呼吸,我們就沒有辦法修了;身體的殘缺也是的。但是我們還身體的五根都具足,所以根德圓滿。這也是我們的一個大福報。

第四是意樂圓滿。我們所做的事情,我們自己喜歡的,願意做的事情,也都是跟佛法不背離的。比如說,我們做的事就是利他的事,佛法要求我們利他,我們做的事都是會對別人有幫助的事,所以我們做了也很快樂!我們所意樂的事情也是一種圓滿,跟大道是相合的,這個也是一種圓滿。

第五是信心圓滿。所有上面四種圓滿還離不開我們堅定的信心,所以在我們五種自圓滿中,信心圓滿是最重要的。前面的都具備了,我們條件都具足了,但是我對佛法沒有信心,我心裡沒有信心,我覺得好難好累,那前面等於白具備了,這些條件就浪費了。你還有堅定的信心,覺得我一定能修成,一定能修好,我一定要擁有般若智慧,那你這5個自圓滿具足,恭喜你。

那麼除了五種自圓滿,還有五種他圓滿(如來出世,佛已說法,佛法住世,自入聖教,師已攝受)。五種自圓滿是你自己內在的條件,跟你自己有關的,他圓滿就是外在條件。

一是有如來出世。我們說如來已經圓寂了、涅槃了,沒有出世啊?不能這樣看。我們所在的時代是釋迦牟尼佛的時代。什麼叫沒有佛出世呢?我們在賢劫,釋迦牟尼佛是在賢劫的第9小節。我們說了一個賢劫,一大劫分為成、住、壞、滅4個中劫,這4個中劫分別代表了世界的成、住、壞、滅,它代表世界的一次從成到毀滅的一個過程。每個中劫當中都有20個小劫,每一個小劫代表人類的一次成、住、壞、滅,人類的一次從10歲上升到84,000歲,又降到10歲,這樣的一個輪迴的過程。所以在一個一個的小劫中,我們在第9小劫。第9小劫之前沒有佛出世,那都被稱為暗劫。

第9小劫釋迦牟尼佛完了以後沒有了,第10小劫是彌勒佛出世了,然後11到14劫又沒有佛出世了。整個那一劫當中沒有佛出世,那就才叫暗劫。我們這一劫叫明劫,有佛出世,還有佛法,佛陀也把法說了,而且我們也很難說我們在佛陀住世的時候我們也在。佛陀在《金剛經》里也說了,須菩提問他,您看您講這金剛經,我們跟您在身邊,我們能理解,如果到後世後500歲有持戒修福者,他們沒有聽您說,他們能生信嗎?如來跟他說,你莫作是念,你不要以為到500世以後他們就都不會修,你哪知道他們不是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修善根?它是無量佛所修諸善根?所以我們也不能妄自菲薄,覺得我們過去完全沒有學過佛法。所以都是在釋迦牟尼佛的攝受範圍內,我們才能了解到那麼多的佛法。他出不出世是一個更廣闊的時空。而且他涅槃時也說了,我的法性常住,法性常跟你們在一起。

到今後講佛法的世界觀的時候,還會給大家講時空。如果說我們人,我們講八無暇時候講了,如果墮生到地獄了,他要多少多少億萬年。要在惡鬼道了也得有1萬多年才能出來,他裡面也經過好多次的生死。如果在長壽天是80大劫,很長壽。人其實也有,人大約會有5000年,如果你沒有大善大惡,你至少來到這就有一期生死。就像花,一年花開花落,覓妻生子,來年還生!他基本還是你的樣子。因為我們的以太身的那一層能量身體,跟我們的樣子是一樣的,它在的,只是我們肉身不在,它的樣子也基本是類似的!除非我們犯了很大的過失,我們直接當世就墮落了。否則的話,我們有一個大約5000年的時間都會在人道里輪轉,至少是。所以得一次人身不容易,但是這一次人身它還是會有一段時間,不是僅僅幾十年。但如果你做惡多端,那也那也就保不準了。

再還有,我們也不太了解我們現在到底是一顆老靈魂還是新來到為人的呢?所以我們一定要有對因果的透視度,沒有的話,你就是稀里糊塗的,你也不知道你的生命現在在一個什麼狀態中。但是我們都有希望,因為我們在有佛出世的時代。我們2000多年根本就不算什麼,在漫長的宇宙時空當中,我們還能夠得到佛說的法,佛法住世,這都是我們的幸運。

還有更可貴的,第四就是我們自入聖教,就是我們還皈依了,這更值得慶幸了。在這個時代有佛法,但是有的人不了解也沒有想著去學佛,也有點很可惜,跟他也相當於沒有什麼太大關係,可能隻言片語聽一點,看幾本書而已。而我們如果說還有機會經常去寺院,還有機會經常去做一些放生、供燈,做一些這樣的善事,我們對這些來龍去脈,它的因果有了一個很大的認識,而且我們也深信不疑,甚至我們已經皈依了三寶,你就是慶幸中的慶幸,你就有了解脫的因了,你的這把鑰匙就先拿到了!

最後一個就是師以攝受,這個是在他圓滿中最重要的一個。就是你跟師父還很相應,你已經得到了他的攝受,跟他有了深度的連接。他的層面有多高,就能把你帶到多高,你就像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一樣。那就是慶幸中的慶幸,你還遇到了名師,不是稀里糊塗。因為也不是所有的皈依人都能遇到真正的名師,得到真正證悟的上師的。你還遇到了這樣的師父,那是幸運中的幸運,那是要無比無比珍惜。

如果這10項你都具備了,你就具備了十圓滿,特別的恭喜,具備了十圓滿,你就具備了修行人的全部條件。你進入「大圓滿前行」,它是一個即身成佛的法,你就有了一個充足的條件,就是即身成佛,就成為了一種可能,因為你各方面條件是具足的。

尤其要說的是,我們因為現在修的「大圓滿前行」是金剛乘的法,金剛乘的教法又是難得中的難得。我們說了賢劫中有1000尊佛出世,不光是賢劫,乃至於其他劫,這麼多劫,不是所有的佛都會講金剛乘的。從過去到現在到未來,也只有三尊佛會廣弘金剛乘。一個是過去普嚴劫時候的先生王如來,他講過金剛乘的佛。一個就是我們賢劫,1000尊佛中只有釋迦牟尼佛傳了金剛乘的佛法。但是為什麼又跟文殊菩薩金剛乘有這麼深密的關係?為什麼大圓滿所有的祖師都是從五台山修出來的?文殊菩薩成佛以後,他是在未來的華嚴劫的時候,他成佛以後也會廣弘密法。目前我們所知的只有這三尊佛,有經典記載他們會廣弘密法。其他時候也沒有密法。

所以大圓滿法又是難得中的難得,因為它是一個即身的法,非常的難得。所以我們能夠聞聽到這樣的法,有這樣的善緣,非常的難得,所以一定要珍惜。

我們總結一下,遠離八無暇,具足十圓滿的人生,就可以稱為暇滿人生,也被稱為十八暇滿。這十八種因緣的聚合,是我們多生累劫積累善業福報的結果。我們不要小看,你遠離了八無暇,還擁有了十圓滿,那不是輕易就能得到的。我們就想想我們周遭的人,有多少人具備?有多少人一聽佛還嗤之以鼻、譏笑,各種持邪見的?他雖然也同樣生在了這個時代,生在了這個世界,還是不是都具足的,能具足真的是多生累劫積累善業福報的結果。所以我們要非常的珍惜。

我們的《暇滿難得》這個課題到今天就全部結束了。但是從今天講完以後,我們每一天晚上還會繼續觀修十圓滿,做實修的訓練。所以《普賢上師言教》把理講完了以後,都要跟我們實際的觀修結合在一起,只要不間斷一直在串習,會進步非常快。就是即身成佛的可能也不是沒有的。

我們同樣再留一個作業題。因為我們現在重點觀修的是思維修,所以我們要提升我們的思考能力,我們的思維力。

思考題

如何正確認識人類的思考能力

古希伯來諺語: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

笛卡爾:我思故我在

思考題:想像有個惡靈,它有辦法在我們心中製造各種感覺與思想,並以此作為手段,在我們的眼前變出一個幾可亂真的虛假世界,而且就連最簡單不過的事物,惡靈也能騙過我們,比如說它能讓我們以為一加一等於三,我們甚至不會注意到這其實是錯的。在這裡笛卡兒問了:有沒有什麼事情是這個惡靈絕不可能騙過我們的?有沒有什麼事情是絕對無可懷疑的,哪怕是有這樣一隻惡靈竭盡所能地誤導我們?

將國學智慧傳遞給您的家人和朋友!

出品:萃辰天心書院

地址:武漢市江岸區解放大道解放公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萃辰天心書院 的精彩文章:

萃辰天心書院寒假訓練營圓滿結束!
別讓這些「慢心」 病,成為健康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