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1879同儕團體手記】我們創造著自己的人生,也創造著自己的痛苦

【1879同儕團體手記】我們創造著自己的人生,也創造著自己的痛苦

向前走,向內看

每個人這一生一定會遇到許多不滿意。不滿意工作、不滿意薪水、不滿意天氣、不滿意父母、不滿意孩子、不滿意老公,甚至也不滿意自己,多數人會抱怨,另一些人會得過且過麻木,少有人會將矛頭指向自己,也就是向內看,把所以這些不滿意的責任自己來承擔。

今晚的團體是1879的同儕團體,這是第五次團體,由我們三期班的12名同學組成。說起來這個團體的發起人是我,因為我自己需要這樣一個團體,所以我就號召大家一起來。最初的設想是搞個互助團體,無結構,不設主題,但走著走著,團體中不滿意的聲音此起彼伏。

原因是我們約定大家輪流來做帶領者,因為大家的風格流派不一,帶領時的架構與設想就不一樣,我是越來越想讓團體變成亞隆團體的樣子,真正的無結構動力性人際關係團體,但不同的帶領者都在嘗試自己的構想,有結構、無結構,各種嘗試,五花八門。

一人難趁百人意,眾口難調。各人的需要不同,感受與收穫大小就不同,免不了失望。這幾次團體,重點都圍繞在討論到底這個團體要用什麼樣的形式,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爭論不出結果來,就有人想退出了。

今晚來到,LZ做帶領者,擺出了完全無結構的形式。先是YL向帶領者提出了疑問,對於今晚只來了七個人,她的感受是什麼?為什麼你今天沒有準備,是特意為之還是忘了準備?哈,團體從成員提問帶領者,而帶領者就自覺的暴露與反思開始,不也是很有趣的嗎?

LD開始表達自己從上次就不太想參加了的意思,說的很委婉,不針對任何一個帶領者,只是覺得這個團體不是她想要的樣子,覺得這兩個小時還不如她刷刷手機看看直播關注下疫情進展呢。非常真誠的在表達自己,並且很溫和的照顧著大家的情緒,不傷害別人,也坦誠自己的需要。

不管再溫和真誠委婉,言下之意表達的仍是:我對團體不滿意,爺想走人。

接著團體就開始真誠的互動了。哈,當然,接過LD這個球的又是我,毫不客氣的把她沒說出來的話揭露了出來。好吧,我倆有時候都有點二,這和我們都長的美沒關係,而且,我知道她絕對接得住我的小刀。

這下刀光劍影就開始了。你不滿意,我也不滿意,還有她、她,到底是滿意還是不滿意,不滿意在哪裡?你想要的到底是哪樣的?能不能說清楚?

說不清?沒關係,我們可以慢慢說嘛。但是那些一直不說話的人,坐在旁邊觀望的人,是什麼意思,難道是在偷窺嗎?這一下就捅了馬蜂窩了。終於坐不住受不了了,開始表達。

一個開始流動的讓人不滿意的團體,開始讓人滿意了。我竊笑,表達我對不滿意的滿意,儘管可能我在自說自話,但我還是表達了。

團體開始前,我也不想來了,被結構式帶領限制的感覺,讓我很不舒服,也無法回到自己的察覺上,總是被牽著走。但想到上次最後我的承諾,承諾繼續參加,我還是來了。我的想法是,即使我不滿意,但我可以把這兩小時當成我的休閑時間,和同學們在一起還是很開心很輕鬆的嘛,即使沒什麼收穫,玩不也是種收穫嗎?

抱著這樣一種態度進來,就坐在一旁觀察大家。看這個團體怎樣開始,各人怎樣反應,關注點是什麼,其他人怎樣反應,像看電影一樣,還覺得津津有味的。只是,最近我有點表現欲,或者是不刻意的控制自己,該出手時就出手。

當聽到SF說上次她帶領時,就是因為對前兩次不滿意,所以自己特意用心的去準備了團體的流程與內容,很努力的去帶,但是我和YM仍然說不滿意,她有點不知怎麼辦,就讓大家自由表現,想聽聽大家對希望的團體的標準是什麼。結果,人多口雜時間少,沒討論出個結果就結束了。

雖然她在合理化的表達,我仍然聽出了她有些委屈與挫敗,她的努力沒有被看到。這讓我心裡有點疼,設身處地的理解了她,同時看到了自己在人際中有時語言表達有些強勢與「硬」的地方,照了這個鏡子,也意味著我會學習更柔軟一些,給別人留更多空間與體諒,更多涵容一些不完美。

我慢慢嘗試著分享我體驗過的亞隆團體的樣子,大家在其中的表現及關注角度,慢慢的大家好像理解些我說的是什麼了。尤其是當我說,我覺得這裡缺少此時此地的覺察,缺少個人的向內看時,HY和YL都表示,這也是她們想要的。

隨著大家的真誠敞開,團體在慢慢變化。我彷彿看到這樣一個畫面,那是一團大大的白色氣體,起初是不怎麼動的,一片葉子或一絲微風吹進來,煙霧開始動,有色彩進來,開始是一個方向,只有一縷,慢慢的,帶動的越來越多的煙霧開始流動,漸漸地,整個大氣團開始流動,像在大氣層中不斷翻湧,氣勢宏大,瑰麗魔幻色彩繽紛。

我看到了團體自己的動力與魅力。流動的越來越快,越來越有力,時而舒緩,時而激昂。接近結束時,想離開的LD表示,這就像她想要的團體了,下次她還願意來。

我看著團體這個歷程,看著大家在其中參與,每一個人都在影響著團體,團體又反過來影響著每一個人。一個讓人諸多不滿意的團體,因為真誠的表達,彼此的反饋,越來越清晰,越來越向著各人想要的樣子發展了。很神奇的事情。是什麼產生了這個效果?

是我們在真誠的向團體表達,表達本身就是創造,當我們說出自己的需要,碰撞、往返,再碰撞,再往返,它自己就調整了方向與角度,朝向我們想要的目標移動了。

結束時,我深深地感慨。當我對一項事物不滿意之時,是避而不談視而不見,還是努力表達以此爭取?決定團體的究竟是帶領者,還是每一個成員自己?這讓我想到了開篇說到的那些,對於每個人人生中的不滿意,我們是怎樣去對待的呢?

決定團體走向的,不是帶領者,決定我們人生的,不是父母、子女、老公妻子,甚至也不是工作、薪水、天氣,唯一決定這些的人,就是我們自己。

這讓我想起了《存在主義團體治療》里亞隆說的話:

人是自願成為現在的樣子的,因為人們在逃避對責任的覺察上有著不屈不撓的創造性。個體構建了自己和自己的世界,人類是自由的,自由意味著你不僅要為世界負責,還要為個人的生活負責,不僅是為個人的行動負責,也要為不作為負責。

我們創造了自己生活的每一個困境與痛苦,而心理治療的艱難任務,就是幫人們認識到,那些被投射給外界的感受正是由他們自己創造的。

向前走,向內看,承擔責任,成為真正的自己,是我們此生最動人的使命。

溫暖。療愈。傾聽。陪伴

TL:18678588787

無論你來或不來,我都在這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存在主義治療 的精彩文章:

心理學:抑鬱症患者需要掌握的能力——自我覺察力
御疫有書香:出版界緊急集結推出主題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