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人類發現的元素周期表在全宇宙中都通用嗎?

人類發現的元素周期表在全宇宙中都通用嗎?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時空通訊認為是通用的。

因為元素周期表是宇宙規律,宇宙規律當然在宇宙通用。

這有個前提,如果宇宙中有其他的文明存在,這種文明與人類文明水平差不多,就能夠理解並通用。

如果地外文明還處於很低級階段,比如人類的猿人階段,它們就無法通用,但道理是沒錯的,隨著它們文明水平的提升,就會漸漸理解這些理論。

而且如果有人把這些理論灌輸給它們,它們就能夠更快的發展文明。就像現在有些人認為,人類得到過外星人幫助,才發展成為現在的文明。

當然這只是幻想和臆想,沒有任何證據,時空通訊不以為然。

但是如果地外文明比人類文明高級很多,破解了更多更高深的宇宙規律,元素周期表進入了更高更深的層次,我們這種元素周期表就對它們不通用了。

因為對於它們來說,這已經是過時的理論了,是它們在很早時期的一種認知。

任何文明的發展,都是對客觀規律的深化認識和利用。

人類認識的規律有地球上獨有的,也有是宇宙中共有的。

如生命需要空氣氧氣,需要水和陽光,需要適宜的溫度。這些條件都是地球特有的條件,而且地球生命的孕育和進化,就是在地球環境條件下進行的。

因此這種認識很可能只能局限於地球。

人類把這種認識推廣到宇宙,就是所謂宜居帶。就是在其他的恆星系統,類地行星與恆星在一個適合的距離,形成類似地球的環境,主要是有液態水、溫度適宜,就是宜居帶。

計算宜居帶最主要依據是根據恆星質量的大小和溫度,以及行星與恆星的距離。

現在人類發現太陽系以外的幾千顆行星,其中在宜居帶的有上百個。

我們可以按照這種宜居帶條件去尋找地外文明,但如果認為宇宙每個地方的生命都是這樣孕育和演化出來的,就大錯特錯了。

因為這完全是用地球生命孕育條件來套宇宙環境和生命,時空通訊認為這不是通用的規律。

比如有科學家認為,在土衛六上就可能存在生命。

土衛六表面氣溫在-179攝氏度,大氣由95%的氮氣和5%的甲烷組成,無氧或極微量氧,大氣壓為地球的1.5倍,表面有海洋和湖泊,但都是由液態甲烷、乙烷的羥類化合物組成,風暴和雨雪下的也是甲烷乙烷。

如果按照所謂宜居帶條件,這就是不宜居星球,應該沒有生命存在。

但一些科學家卻認為,在土衛六的烷羥湖海里,可能存在著羥基生命,它們以甲烷為能量來源。

NASA和歐空局合作發射的卡西尼-惠根斯號探測器,其中的惠根斯探測器就是專用於土衛六探測的。惠更斯號於2004年12月份與卡西尼分離,2005年1月份降落到了土衛六上。

這是人類第一艘在地球外行星衛星降落的探測器,說明了科學界對土衛六的極端重視和寄予希望。

NASA還有一個「蜻蜓」計劃。

NASA擬在2026年發射一艘名為「蜻蜓」的飛船,再次光臨土衛六,對其進行近距離深入探測。

這隻「蜻蜓」被設計成一架四旋翼無人機,將在2034年到達土衛六,著陸後每16個地球日完成一次採樣,然後又飛到另一個地方,每年可採集20多個地點。

由於土衛六引力只有地球的0.14,加上濃厚的大氣升力,「蜻蜓」所攜帶的核電池足以使用8年之久,這樣「蜻蜓」就至少飛到160~170個地點採樣,通過發回來的資料,科學家們就能夠得出土衛六的詳細環境地質狀態,甚至可以斷定有沒有生命存在。

當然,NASA還有計劃要派出一個潛水機器人,深入到烷羥湖海中,看看那裡到底有沒有或有什麼樣的生命。

如果真的在土衛六發現生命存在,宇宙生命孕育和演化的理論就有重大突破,地球生命模式就更無法在宇宙中通用了。

物理法則和化學法則應該是宇宙通用的規律。

比如物質都是由原子組成,原子有原子核和核外電子組成,原子核由中子和質子組成,更深層次還有夸克等等。

比如萬有引力和時空彎曲的理論等等。

這些無論到了那個星球,都是一樣的。當然不同的文明表述方式可能完全不一樣,但不管怎麼表述,其基本的原理是不變的。

正是運用這些宇宙通用的規律,人類才能夠飛往深空進行探索,否則,人類怎麼能夠走出地球呢?

但這些理論,包括元素周期表,都是人類現階段對宇宙自然規律的認識,這些認識都是有時效性的,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向縱深和更廣域發展。

就是這樣,感謝閱讀,歡迎討論。

時空通訊原創版權,侵權抄襲是不道德的行為,敬請理解合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都 的精彩文章:

《陳情令》三大未解之謎,答案都在原著小說《魔道祖師》中
遠山的呼喚,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屬於自己的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