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心理學家:越是聰明的人,越明白這三類人不能幫,小心了

心理學家:越是聰明的人,越明白這三類人不能幫,小心了

對他人的幫助,在心理學上被概括為助人行為。心理學家們對於助人行為有多種解釋。

社會生物學觀點假設助人行為是人的天性。

模仿學習理論認為,因為助人行為過去受到過強化,除直接經驗外,助人者還受對將來獎勵或懲罰的期望的影響,也可通過模仿而學會。

而社會規範理論認為,是人們按社會規範(主要有社會責任規範和回報規範)行動的結果。

社會責任規範指我們對需要幫助的人負有社會責任。人們內化了這種規範,即使沒有外來的獎賞,也會主動幫助別人。回報規範則是指人們應該幫助那些曾經幫助過自己的人。

但生活中,受助者的不同,助人行為得到的回饋反應也是不同的。

社會心理學家認為,在沒有弄清某個事件的具體情況時,不能盲目的伸出援手,即使對方是你的朋友,樂於助人,不一定是好事,反而可能好心辦壞事。

越是聰明的人,越明白這3種人「不能幫」。

自尊心強烈的人

自尊,亦稱「自尊心」、「自尊感」,是個人基於自我評價產生和形成的一種自重、自愛、自我尊重,並要求受到他人、集體和社會尊重的情感體驗。自尊是人格自我調節結構心理成分。

自尊有強弱之分,過強則成虛榮心,過弱則變成自卑。

對於自尊心強烈的人,當對方陷入窘境時,你貿然伸出援手很可能觸犯他的自尊心,認為你的好心是施捨、是同情。這種情況不但不能對他起到幫助,反而會導致他對你生出憎惡的感覺。

心理學家指出,有兩種情況是需要特別注意的:

1.當對方處於事業或感情的低潮期,你的關心和安慰稍有不慎,很可能讓對方感到你是在同情和施捨他。

2.當你和對方的社會地位相差太多時,你的關心也會被認為是在對他的輕視或者炫耀。

面對這種人,你不能主動提出幫助或者直接對他提供幫助。而是要通過引導,提供他當下需要的東西。

然後讓他靠著自己的能力應用你提供的幫助來自己走出困境。這樣他才會對你放下戒備心存感激,

忘恩負義的中山狼

中山狼一詞便是用作形容那種忘恩負義、恩將仇報的人。出自明代馬中錫小說《中山狼傳》,東郭先生誤救中山上的一隻狼,反而幾乎被狼所吞的典故。

而生活中也存在這樣的人。演員孫儷就曾經遇到過這樣的事。

孫儷曾經資助了一個貧困學生,向海清。孫儷資助他考大學,在上大學後,孫儷又繼續負責了他所有的學雜費以及生活費。然而向海清上了大學後內心開始膨脹,談戀愛、打遊戲、換手機等等,把孫儷當成了搖錢樹,不停的向孫儷要錢。

孫儷認為他有了自力更生的能力,不想讓他成為溫室里的花朵,這樣會讓他形成一種依賴,會害了他,便停止了對他的捐款。

但是海清卻不這樣認為,他認為這些錢對明星來說根本算不了什麼。在知道孫儷停止資助後,向海清就急了,還寫了一封信,說要曝光孫儷。

對於這樣的人,你好心對他,他只把一切看作是理所當然,全然不記得你的恩義。甚至當你不能提供更多的優待後,反而會認為這是不公平的,反咬你一口。

社會心理學家指出,人類是一種習慣性很強的動物,無論你對一個人的幫助有多麼重要,無論最初他對你表現出有多感激,這都會隨著時間慢慢改變,他們會在潛意識中逐漸習慣這一切,認為這一切都是理所應當的。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避免長時間無償幫助一個人的行為,當別人習慣了接受你的幫助而無須付出時,在他眼裡你的幫助就不再是幫助。

不求上進的人

提供幫助的目的是為了讓他人能夠度過難關,繼續積極向上的生活。

但有一種人,他對於你的幫助會照單全收,也會表示感激。但他自己沒有一絲一毫想努力的苗頭,只想著渾渾噩噩過日子,如果有人幫助他就接受,沒人幫助也能堅持堅持勉強過。

他們不願意努力,不見黃河不死心。

對這樣的人,你的幫助只是在延長他渾渾噩噩的人生,是在幫助他謀殺自己的時間。

只有讓他真正處於絕境時,幡然醒悟了,知道求生,知道上進了,你在這時提供的幫助才是有意義的。

所以,有時候你想做好事,但如果不思慮清楚,不看清對象,你的善心只會傷人傷己。

只有認清對方的情況,考慮了各種因素後,做出的好事,才是真正的善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心理 的精彩文章:

只有一個孩子的家庭,老了是輕鬆還是遭罪?過來人的回答相當現實
如果你經常將這四句話掛在嘴邊,說明你是一個相當會聊天的人